陳娟娟 黃珠妹 陳昕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口腔科,廈門 361003
口腔正畸主要是通過各種矯正裝置調整患者頜面部、面部骨骼以及肌肉等,維持患者的咀嚼功能的同時平衡患者的口頜系統,作為臨床上治療牙齒畸形的主要治療手段[1]。近年來,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牙列不齊以及擁擠等牙齒問題的發生越來越多[2]。而正畸治療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支抗的選擇,因此選擇好的支抗方法能夠有利于患者正畸的治療效果[3]。以往的傳統治療方法所選擇的支抗方法不僅不易控制,患者容易感到不適,難以起到穩定的治療作用,且不美觀,因此治療效果較差[4]。微型種植體技術主要是通過將微型螺釘植入體植入口腔以支撐口腔從而發揮治療作用,這種支抗方法不僅能夠加強患者的咀嚼功能,還能夠恢復正常牙列關系,較為美觀,目前正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5]。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口腔正畸治療中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能夠取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6]。趨化因子CX3CL1能夠促進破骨細胞的形成,導致牙槽骨吸收,從而加重患者的牙周病[7]。趨化因子 CXCL2、CCL4、CCL7 在牙周組織中具有關鍵作用,而恢復牙周組織的重生功能是正畸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之一[8]。本研究探討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對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療的128 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研究通過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選用支抗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 例。對照組男 28 例,女 36 例,年齡 19~28(23.14±4.98)歲,開唇露齒 13 例,弓前突 51 例;觀察組男 32 例,女 32 例,年齡18~28(22.97±5.12)歲,開唇露齒 14 例,弓前突 5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1)納入標準:經X 線檢查確診,符合口腔正畸的診斷標準[9];口腔衛生良好;無正畸治療史;無正畸禁忌證。(2)排除標準:同時合并有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疾病;對口腔植入材料過敏;合并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合并有牙外傷史;妊娠以及哺乳期女性。
(1)對照組采用口外弓加強支抗法。患者每天佩戴的時間應≥8 h,每側牽引力為300 g。支抗的加力值取決于患者的牙齒移動情況,患者第1 個月每周復診1 次,第2 個月起每月復診1次,治療1年[10]。(2)觀察組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分開需要植入微型種植體的牙齒采用黃銅絲,采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采用0.02%氯已定進行漱口;對患者的植入部位進行標記,并詳細檢查患者牙根的形態以及位置,檢查患者植入部位相鄰的組織結構。微型種植體需要附著牙齦部位,同時切開患者的牙槽覆膜部位黏膜,以防止植入微型種植體時有軟組織卷入。手術后患者需要服用抗生素以預防術后感染,并確定支抗與牙根的關系,拍攝牙尖片。微型種植體在治療1 年后取出,叮囑患者按時復診,并且告知患者科學的口腔清潔方式以防止患者佩戴微型種植體期間發生感染[11-12]。
3.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13]由2 名口腔科專業醫師對患者治療后的牙齦健康情況、牙齦疼痛程度、牙齦鄰接關系、顏色是否美觀以及咬合舒適度等情況進行評估,以滿分100 分的評分標準評價治療效果,最終取2 名醫師的均值作為該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分,以評分≥70分作為成功的標準。
3.2、比較兩組的咀嚼效率[14]治療后使患者均咀嚼5 g熟皮花生但是不吞咽,隨后患者用漱口水漱口后吐出,收集患者吐出的漱口水并將其配置成1 L的蒸餾水液,并將其攪拌混勻后靜置5 min,用刻度吸管吸取5 ml 的溶液,監測該溶液的吸光度,其度數即為咀嚼效率。
3.3、齦溝液趨化因子檢測[15]采用常規濾紙條法取所有患者的齦溝液,將濾紙條放置于Eppendorf 管中,于電子天平稱重,取樣后將濾紙條加入原Eppendorf 管中稱重,并記錄齦溝液量。隨后在管中加入200 μl磷酸鹽緩沖液并振蕩,1 h 后取出濾紙條,于-70 ℃的條件下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趨化因子CX3CL1(ELISA 試劑盒由上海超驗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3.4、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T-qPCR)檢測CXCL2、CCL4、CCL7 mRNA 水平[16-17]采用 RT-qPCR 檢測趨化因子 CXCL2、CCL4、CCL7 的mRNA 水平。引物見表1。擴增體系為PCR反應包含2 μl cDNA、0.4 μl正向引物、0.4 μl反向引物、7.2 μl H2O2和10 μl SYBR;擴增條件:95 ℃預變性15 min,95 ℃循環變性15 s,58 ℃退火15 s,72 ℃延伸30 s。采用2-ΔΔCt法計算表達mRNA 的水平,主要方法為先計算出每個樣品內參基因的表達量ΔCt,再計算對照組中ΔCt的均值,用觀察組每個樣品的ΔCt 減去對照組的ΔCt 均值,得到ΔΔCt,采用2-ΔΔCt公式計算出觀察組的表達量。

表1 進行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T-qPCR)的引物及長度
3.5、比較兩組的口腔菌群[18]治療后,采用 PCR 分析患者齦下菌斑中的牙齦卟啉單胞菌(Pg)、具核梭桿菌(Fn)、福塞斯坦氏菌(Tf)、中間型普里沃菌(Pi)。首先從牙周袋最底部采用無菌刮治器刮取齦下菌斑,將其溶解于磷酸緩沖鹽溶液中充分混勻,以4 ℃12 000×g的條件離心15 min,棄去上清液,在-80 ℃保存備用。采用酚氯仿提取菌斑總DNA,于-20 ℃條件下凍存。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Pg、Fn、Tf以及Pi的特異性擴增引物。PCR反應體系的反應條件為:95 ℃預變性3 min,95 ℃變性45 s,55 ℃退火60 s,72 ℃延伸 90 s,共 35 個循環,72 ℃延伸 10 min。PCR擴增在PCR 擴增儀(型號:eppendorf5331,生產廠家:上海奧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完成。
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咀嚼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治療后治療效果和咀嚼效率比較
表3 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前的CX3CL1、CXCL2、CCL4、CCL7 mRNA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觀察組治療后 1 周、4 周的 CX3CL1、CXCL2、CCL4、CCL7 mRNA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治療4 周后的 CX3CL1、CXCL2、CCL4、CCL7 mRNA 水平與治療1 周后的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兩組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治療前后齦溝液趨化因子水平比較(pg/nl,)

表3 兩組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治療前后齦溝液趨化因子水平比較(pg/nl,)
注:觀察組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對照組采用口外弓加強支抗正畸法;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同組治療后1 周比較,bP<0.05
P值0.136<0.001 0.023 0.161<0.001<0.001 0.678<0.001<0.001 0.456<0.001<0.001指標CX3CL1 CXCL2 CCL4 CCL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4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4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4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4周觀察組(64例)21.53±3.41 35.13±9.75a 37.63±10.14ab 1.07±0.17 1.87±0.13a 2.23±0.22ab 1.12±0.12 1.87±0.23a 2.36±0.32ab 1.16±0.13 1.69±0.32a 2.35±0.42ab對照組(64例)22.44±3.45 27.26±6.71a 33.56±9.87ab 1.03±0.15 1.26±0.12a 1.45±0.16ab 1.13±0.15 1.36±0.17a 1.74±0.18ab 1.14±0.17 1.46±0.11a 1.61±0.21ab t值1.501 5.319 2.301 1.412 27.583 22.939 0.417 14.235 13.509 0.748 5.438 12.607
兩組患者的齦下菌斑中均檢出 Pg、Fn、Tf、Pi 4 種常見的齦下致病斑,且觀察組的Tf 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口腔正畸治療患者4種齦下致病菌的檢出情況比較[例(%)]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物質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人更注重其口腔的美觀度,此外,牙頜面畸形還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危害人類的牙齒以及健康[19]。正畸治療正是臨床上有效治療患者牙齒畸形的方法之一,其治療主要是通過使用矯正裝置對牙齒加壓來進行,其中,支抗設計正是口腔畸形治療的重要環節,穩定的支抗是支撐整個正畸過程的重要基礎[20]。其中,微型種植體支抗以其舒適性好、穩定性強以及創傷小的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有研究顯示,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矯治效果是其他常規方法所難以實現的,并且可以很好地避免牙齒移動的影響,能夠將矯治力的反作用施加頜骨上,使得治療過程中能夠施加較大的正畸力而不會讓患者感到不適[21-2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以及咀嚼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正畸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水平,促進自身基質的降解和重建,進而調控牙槽骨的吸收和沉積實現的。而趨化因子CX3CL1 具有黏附以及趨化的雙重作用,不僅可以介導細胞間的黏附,還能夠誘導白細胞的黏附、遷徙,發揮趨化因子的作用,引起機體的免疫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治療患者的CX3CL1 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治療后的CX3CL1 的表達水平也較治療前有所上升,可能原因為CX3CLA 能夠在成骨細胞誘導的破骨細胞分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即CX3CLA 能夠調控破骨細胞黏附,還能夠誘導破骨前體細胞在骨髓中的遷移[23]。CX3CL1 作為 CX3CR1 的特異性受體,CX3CL1-、CX3CR1 能夠維持破骨前體細胞的聚集,加快骨吸收作用,且不誘導破骨細胞分化導致的。CXCL2 作為趨化因子能夠促進骨重塑反應,且在正畸力的作 用下會出現 高 表達的現象[24]。Guo 等[25]研究表 明 ,CCL4 能夠有助于抗痛覺過敏作用,并且能夠在牙周愈合的過程中起到血管重建的作用。CCL7 作為一種小細胞因子,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遷移過程中有誘導作用,對組織再生具有重要作用[2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XCL1、CCL4、CCL7 mRNA 表達水平均上升,且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進行正畸治療不僅能夠促進骨吸收,還能夠提高牙周組織再生能力,減輕患者的疼痛。
牙周致病菌是正常菌群的組成成分之一,然而隨著細菌附著能力的增強,其分泌的毒素也會增多,導致炎癥的發生以及發展[27]。矯治器的佩戴方式對口腔清潔程度具有一定的影響,若不注意佩戴方式,則會導致患者口腔菌群的生態平衡被打破,使得口腔滋生大量細菌引起牙周炎癥的發生[28]。其中Pg、Fn、Tf 以及Pi 均是出現頻率較高的致病菌,能黏附在牙周組織上,產生毒性因子從而促進炎癥的發生,破壞牙周組織[29-30]。本試驗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Pg、Fn以及Pi 致病菌的檢出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而觀察組Tf 致病菌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兩種治療方法可能導致齦下致病菌種類的差異。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療中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能夠有效地改善牙周指標,提高治療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并且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減少齦下致病菌的種類,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