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延龍
傳統工藝美術是以傳統手工為生產方式,采用特定材料和工藝技術創造出的人造物,以滿足特定服務對象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但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升,社會經濟水平的躍遷,以及生產技術的革新,傳統工藝美術在當代生存環境中面臨諸多不適。例如:先進的機器生產沖擊了低生產效率的手工制作;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慢節奏的手工生活情調;現代經濟生產關系消解了師徒傳承關系。傳統工藝美術的生產制作技術、使用環境和生產關系等維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與挑戰。
因此,國家針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制定了相關舉措。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關于“制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要求;《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了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準則、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然而,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是全方位的、寬口徑的、多模式的,需要每位工藝美術相關者參與其中,以當代視角和當代語境,繪制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的當代藍圖。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亟待商榷。
首先,傳統工藝美術亟須根植當代生活,融入廣大人民的生活世界。從當代視角觀照歷史,無論是宮廷,抑或民間,所使用的工藝美術器物,無疑不是服務于其所處的生活場景和生存語境。從歷史觀照當代,我們所處時代中的工藝美術器物,也應該服務于當代的生活世界,根植其中,走入千家萬戶。其次,傳統工藝美術亟須擁抱當代技術,賦予傳統工藝美術新生命形態。傳統工藝美術紋樣的再設計、工藝的再開發、使用場景的再創造等,均離不開當代技術的支撐。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區塊鏈技術、元宇宙技術等創造新工藝、新方法;利用抖音短視頻、NFT數字藏品、微拍堂等開辟傳播新路徑、銷售新范式,提升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性、影響力和社會價值。最后,傳統工藝美術亟須培養當代傳承人群,守正革新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傳承關系。結合時代發展,調整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關系內涵,通過職業教育、培訓研習、大師工坊、大師工作室等多維度、多途徑的傳習路徑,探索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傳承譜系。從環境、方法和傳承主體等維度入手,集眾智、合眾力、聚眾心,譜寫當代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