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宇 蘇州城市學院
扎染,古稱絞纈, 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染色工藝,是通過對部分織物進行結扎使之不能染色的傳統染色技藝。扎染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在唐朝進貢朝廷的貢品當中發現有藍靛染液,證實了在唐宋時期扎染就處于比較興盛的一個狀態。北有《清明上河圖》,南有《張勝溫畫卷》,《張勝溫畫卷》的開篇就是《蠻王禮佛圖》,我們可以從其中的服飾和帽子上發現扎染的印記。扎染有八大工序,藍色的染材會用到板藍根,把葉子泡在水中,加入石灰攪拌發酵。在紙上繪制圖案樣式,把透明塑料紙放在上面打孔,把制好的版蓋在白布上,用刷子涂抹,形成由點構成的圖案。用針和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收緊線后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煮脫漿,然后放入染缸中染色,染后把布料放入清水中漂洗,打開繩結展開布料放在撐竿上晾曬。扎染工藝相比其他手工藝呈現出非常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它的圖形紋樣能夠達到1 000多種,是扎染工藝千百年文化的縮影,從中反映出民族元素與文化內涵。
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目前扎染行業穩中有序地向前發展。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段銀開女士處獲悉,扎染行業的從業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扎染手工藝人老齡化嚴重。扎染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創新,要把扎染文化傳播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它,才能把扎染技藝傳承下去。
大理白族扎染工藝的特點在于用針線對布進行縫制起到防染的作用, 最終產生藍白相間的圖案和紋理。隨著市場的發展,人們對扎染手工藝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其中扎花與染布的技藝也在隨之發展,扎花也不只有平縫法, 還有夾扎法、卷扎法、絞扎法等。但無論工藝怎么變化, 打結部分依舊保持著布藝本身的顏色, 這種顏色之間的區域大小差異形成隨機留白效果,是扎染獨有的表現形式,而每一件扎染產品,由于扎花的技法不同,形成的紋樣也不相同,就是同一種扎花技藝,染色后也不會有一樣的產品。
巍山縣興巍民族工藝廠老廠長熊天林創新扎花工藝,發明了軋花機,扎出的花紋叫蜘蛛花,目前該機器還不能實現全機械化操作,屬于一半用機器一半靠手工。人手來扎無法保證花紋之間的間距很窄,機器纏線比較快,人工的話力度和松緊無法保障,且還是要根據位置與圖案來定。只能做小圓圈圖案,其他形狀的圖案還無法實現制作。
而染色工藝原理沒什么變化,染出來的顏色比之前更為豐富,原來周城藍色系只有三種色,藍續扎染坊現在能做出二十幾種藍色,這無疑是扎染手工藝的進步。其中草木染色會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植物對其進行配色,并且同一種植物也會根據季節的不同在其顏色中加上助染劑產生顏色的差異。
文創產品是設計師運用智慧對文化進行重新解讀與提煉的創造活動,他們將提煉出的文化符號與其創意相融合創作出新的產品,使其既具有傳統文化特點又符合現代美學特征。通過對文創產品的解讀可以發現,文創產品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文化性和藝術性特征,其能夠充分展示本土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點。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文創產品還具有實用性、經濟性、紀念性特征。文創產品具有的這些特性,可以看出現代人消費觀與審美觀的轉變,帶動了產品樣式的變革。
傳統扎染技藝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 傳承與創新是辯證統一的。要將傳統扎染藝術文化發揚光大,就要把民族文化作為根本來傳承并創新扎染這一文化遺產。從非遺物品來看,我國傳統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應將祖輩世代流傳下來的技藝和工具原汁原味地傳承,并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創新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豐富其文化底蘊,讓扎染這一項傳統手工技藝走得更遠,未來的發展之路更為寬廣。
當然,現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手工藝人和熱愛扎染技藝的人們,在通過他們的努力,采用他們的方式對手工扎染進行創新。雖然扎染主要還是運用于服裝、服飾和家紡用品等,但其也有了更為廣泛的用途,小到一個小小的口金包,大到壁掛、窗簾。同時扎染也通過一些教育實踐體驗類產品形式,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體驗,并親自制作,這也讓扎染普及得更加廣泛,人們通過自己的制作,體驗到扎染藝術的無窮樂趣, 同時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市場上的扎染產品,有些還未完全擺脫傳統扎染的束縛,使得產品的形式比較單一。扎染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 也未能完全走進現代人的生活中,使得扎染藝術沒能得到有效的推廣與應用。而文創產品是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開發和運用,產出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文創產品作為具有創新價值,且具有附加文化內涵的創新性產品,對傳統扎染工藝進行了傳承與創新。 創新,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現代感融入設計之中,從點滴落實,而不是一味高呼的“假大空”。當代年輕人同老一輩的人相比,對于傳統文化也有了不同的情感和自己新的理解,因此扎染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更需要去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將年輕人的需求作為扎染發展的一個切入點,而不是簡單地對扎染技藝進行復刻,應該利用新的創意產品來傳播該項傳統文化技藝。
由于現代科技的沖擊,純手工制作并采用天然植物進行染色的傳統扎染工藝由于耗時長、人力需求多、植物染料少的特點,難以在價格方面與機器生產并使用化學染劑進行加工的扎染工藝品抗衡。在這樣的環境下,周城部分扎染商家為了降低成本,選擇用機器進行加工,并將化學染劑和固色劑添加到染料中,但對外卻統一宣稱使用天然染料純手工制作完成。在消費市場中,人們的消費行為直接與產品的價格掛鉤,由于外來游客很難在短時間內分辨出扎染工藝品所用原料及加工方式,且大部分游客心目中對旅游紀念品的定價較低,因此在價格的因素下,大量游客趨于購買低價產品。由此,用傳統制作方式完成的扎染工藝品市場急劇縮小,傳統扎染手工藝人在堅守傳統和維持生計之間徘徊,導致整個周城扎染市場呈現出魚龍混雜的局面。一方面是“偽”白族傳統扎染手工藝品銷量的日益增加,一方面則是“真”白族傳統扎染工藝品因價格較高而逐漸退出市場競爭。
不同傳統手工藝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技藝手法,包含著不同民族或族群對世界不同的認知方式。扎染作為白族人民文化精神及審美觀念的外在體現,其圖案、顏色、形制等方面都飽含了白族人民的審美觀和文化觀。對于白族扎染手工藝而言,從布料的脫漿、裁剪,到染缸的制作、保養,再到圖案的扎花、刺繡,都需要用獨特的技藝來完成,任何一個傳統白族扎染手工藝人對這些技藝的運用都是駕輕就熟的。這些獨特的白族扎染技藝不但是扎染工藝品得以實現其自身功能、表達白族傳統文化的手段,同時也是扎染手工藝人自身的文化認知以及白族的設計造物思想得以體現且最終落地的重要載體和媒介。
全球化的發展加劇了世界不同文化趨于同質的速度,也導致很多欠發達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白族傳統扎染受到日本美學、極簡主義、現代設計理念的影響,也出現了丟棄傳統圖案及扎法,轉向現代設計的趨勢。這樣脫離了根的創新并不能夠使白族傳統扎染弘揚中外,相反,脫離了傳統的創新只會在市場中顯得毫無生機。
手工扎染技藝不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的設計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以往的扎染設計都采用了“拿來主義”,沒有考慮使用場景和現代人的需求。設計需要多元的創新,應該在繼承傳統手工扎染技藝的基礎上,從材質、工藝、載體等方面開展設計。
從材質角度來說, 傳統手工扎染不應局限于手織土布與成型面料,而要結合市場需求,逐漸從紗線、針織、混紡面料、皮革、羊毛、竹纖維和紙纖維等材料切入進行扎染設計。強化織物的現代、時尚和與眾不同是扎染在材質上設計創新的突破口。
從工藝角度來說,傳統手工扎染技藝較為單一,主要是不同的扎花手法的搭配組合,最多是使用刺繡進行點綴。因此,在工藝方面,可以擺脫傳統單一的扎花工藝的束縛,與其他傳統手工藝或是現代紡織工藝相結合, 形成獨特的造型語言、視覺效果和觸摸體驗。 如與傳統刺子繡、亂針繡、拼布手法相結合,產生出豐富的肌理效果。也可與現代數碼印花、水洗、磨舊工藝相結合,產生出更具現代感的扎染產品。還可與鉤針、頂珠、鏤空、鑲嵌等技術相結合,產生多層次的肌理效果。傳統扎染色彩較為單一,可以加入更多現代流行色彩,拓展扎染產品的使用范圍。 手工扎染是一種過程式的技藝,因此不一定是完成品,亦可以以半成品的狀態呈現,經過捆扎的織物能形成獨有的褶皺,也是另一種美。
從載體的角度來說,傳統手工扎染是以服裝服飾、家紡產品等載體為主,然而可以更為廣泛傳播與使用的是生活中需要的小物件,如文具、產品包裝、書籍裝幀、箱包手袋和首飾等都可以成為扎染設計的載體。這種基于傳統扎染技藝而設計的產品,既符合當下人們生活的需求,體現了產品的使用價值,又傳播了傳統技藝;既不是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又符合人們獨特的個性和需求。
當前基于 AR 技術的扎染文創產品的設計,是現代科技手段、文化藝術、市場需求有機結合的創造性活動。扎染文創產品的設計,要依托地域特點與扎染的歷史、文化、市場因素,同時對扎染文化進行解讀,提取其中的符號加以設計,使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根據設計的產品樣式,融合 AR 技術,對產品的功能進行創新設計。
根據市場調研分析,產品主要針對中青年人群,產品種類上選用這類人群常用的產品,設計時也要符合中青年人群的審美特點。建立完整的扎染產品形象,讓設計的產品可以被市場所接受。
目前處于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來進行推廣。抖音、百度的貼吧等平臺都擁有大量的用戶,這些傳播渠道都可以成為扎染數字化產品的推廣平臺。當我們有一定的粉絲用戶基礎的時候,可以在眾籌網上發起熱門商品的眾籌信息,來招募投資者。在做產品的眾籌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要把產品的質量做好,構建良好的商品運營模式。其次要做好商品的推廣與宣傳,拓寬市場。再次,新的產品的眾籌最重要一點是要有自己的價值主張,也就是產品的開發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新的產品認知度低,很難被消費者接受。所以要向客戶傳達精準的產品信息內容,來提高眾籌的勝算。最后,產品的價值主張要求我們對目標消費群體有精準的定位,還要選擇符合自己的眾籌平臺,使開發的產品可以投放給適合的消費者,使銷售渠道和消費群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發展進程中,傳統手工藝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不僅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有著較高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理應引起設計師的關注,并通過創新性的應用,促進其更好地傳承與發展。隨著人們對產品樣式需求的逐漸細化和提高,扎染產品在傳承手工文化的同時面臨著革新。因此,需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目的,立足創新,積極探尋傳統手工藝與文創產品設計之間的契合點,從而實現兩者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