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亮亮 劉景臣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肩負著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作用發揮程度直接影響政協履職成效。近些年,政協委員的履職意識和履職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部分委員參會率不高、提案提出率低等現象依然存在,各地政協在委員履職能力提升、履職平臺搭建、履職成果考評等方面的推進力度和工作成效存在較大差異,委員履職成效參差不齊,依然存在部分“掛名委員”。強化委員責任擔當,提升政協履職能力勢在必行。
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政協之“政”是政治之“政”,其鮮明的政治屬性決定了政協組織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決定了政協工作必須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方向、嚴肅政治紀律。政協委員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把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委員責任擔當的首要任務。
一要加強學習培訓。重視和加強學習是強化廣大委員責任擔當的基礎和前提。要把學習作為提高委員素質、提升委員履職能力的重要抓手,通過開辦政協委員培訓班、舉辦“履職能力提升大講堂”、組織委員組開展學習活動等方式,引導委員廣泛學習各方面知識,開闊思路視野,提升履職能力。堅持黨組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常委會學習、支部學習等制度,用好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學習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委員學習全覆蓋。將學習貫穿調研和協商工作始終,推動委員履職與學習提高相結合、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相統一。
二要完善履職量化考核制度。制定出臺《委員履職與服務管理辦法》,細化委員履職評價指標,如一年提交一件提案,撰寫一篇社情民意信息,辦一件好事實事,參加一次視察調研,承擔一項專門任務等,將原來“虛”的指標變成“實”的任務進行對標管理。建立委員履職檔案,詳細記載委員參加活動情況,對委員政治表現、參加活動情況、建言獻策質量等履職情況實行全過程管理。開展優秀委員評選,并在政協全體會議上進行表彰獎勵,通過電視臺等媒體報道委員履職事跡,增強委員履職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
三要建立委員履職通報制度。制定《委員履職情況統計通報辦法》,如實統計委員履職情況,在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各專門委員會會議上進行嚴肅通報,并及時以書面形式通報組織部、統戰部和委員所在工作單位。堅決杜絕委員只掛名不議政、重榮譽輕責任的現象,并對長期不出勤、不出力、不出謀、不出席活動的“四不出”委員及時啟動誡勉談話和退出等機制,以醒警、激勵全體委員認真履職盡責。
分布于各行各業的廣大政協委員大部分是單位的業務和技術骨干,有著不竭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都愿意致力干事創業、推進科學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心出力。那么,作為各級政協,就要堅持用心用情溫暖委員,始終把激發委員履職活力、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作為做好新時代政協工作的重要基礎,為委員履職提供優質服務和保障,不斷激發委員參與政協工作的熱情。
一是打造常態化服務。定期組織邀請黨政部門向委員通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提案辦理等方面的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委員參與對口協商、專題調研、視察評議、民主監督等活動,主動為委員履職提供服務,幫助委員全面、深入、準確地知情明政,暢通委員聯系黨和政府以及服務人民群眾的渠道和路徑。增加界別協商、界別民主監督、界別調研視察的比重,把優秀的界別提案列為重點提案進行督辦。
二是打造信息化服務。加強信息化建設,運用科技手段,完善運作模式,實現履職整合,在委員履職全流程中提供數據資料、政策引導、溝通反饋等信息化服務。積極推進“智慧政協”建設,充分利用政協網站、委員微信群等手段打造委員“網上之家”,對委員議政建言、大會發言、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第一時間回應和解答,為委員提供全過程、信息化的服務。打造電腦端與手持端無縫銜接的工作平臺,積極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活動,為委員不受時空限制履職創造良好條件。
三是打造人性化服務。定期舉辦委員活動日、委員聯誼會等活動,加強交流,增進了解。落實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密切聯系委員工作制度,建立機關履職秘書機制,制定服務委員聯系卡,在走訪和交流中與委員交心交友,增強委員對政協組織的歸屬感。
搭建平臺協商議政、匯智聚力是體現廣大委員責任擔當、服務發展大局的重點和關鍵。建言資政質量不僅取決于委員的自身素質、履職態度,也取決于體制機制是否完善、協商平臺是否寬廣、議政渠道是否通暢。因此,應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活動載體建設,激發委員履職活力,讓每一位委員都有組織依托、有聯絡渠道、有平臺發揮作用。
一要創新考核激勵機制,提升干事動力。以“明確委員職責、激勵委員履職、做好委員作業”為目標,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激發委員內在活力。建成委員履職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委員可以隨時隨地提交履職情況,便于政協及時掌握委員完成“委員作業”情況并進行動態分析,每季度提醒一次委員完成作業,營造委員“會議必參加、調研必參與、議政必建言”的良好氛圍。
二要創新界別活動機制,搭建履職平臺。制定出臺《界別活動實施辦法》,完善并落實政協領導分工聯系、專委會對口聯系、召集人定期組織和聯絡員及時反饋等措施辦法,成立界別活動小組,提供經費保障,組織界別協商、界別調研、界別視察、界別討論,提交界別大會發言、界別提案、界別社情民意信息等,積極搭建履職平臺。
三要創新走訪聯系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制定出臺《走訪聯系委員工作制度》,以委員為中心,明確走訪聯系要求,體現政協組織人文關懷,增強凝聚共識的信任基礎,徹底杜絕委員在一屆5 年中還不熟悉、不了解現象。通過上門走訪、組織視察調研、邀請參加相關會議等形式,主動與委員溝通聯系,聽取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委員困難,不斷增強服務委員履職的自覺性,切實解決服務委員“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使委員真正感受到政協是溫馨和諧的“委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