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慧(福建: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
數學作業練習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題型單一、數量眾多,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但借助多媒體技術,在作業練習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情境,會讓學生對作業產生更大興趣,還會讓學生做作業時更加輕松。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練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教學質量,對于小學1~2 年級數學學習而言極其重要。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作業練習,可以大大提高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多媒體可以彌補數學作業的枯燥性,可將單一、乏味的數學作業和數學練習,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片、音頻、視頻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傳統的數學作業練習主要以數學運算為主,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過于枯燥乏味,不利于其完成,還容易讓他們產生厭煩情緒,而在數學作業練習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播放與數學相關的圖片、動畫等,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數學作業,提高對作業練習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可以將作業更清晰、分層次地展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對作業內容的理解以及作業的展示,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節約板書時間,更集中、更緊湊地安排作業練習,加快作業練習節奏,增加數學作業的信息量和內涵,提高作業的廣度與深度,提升作業練習的效率。
多媒體以其豐富的畫面,能更直觀地吸引學生,營造趣味性學習效果,但在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正因其有大量的圖片、美妙的音樂、生動的內容,容易讓學生分散注意力,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作業練習中,容易讓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體華麗的形式上,過分追求炫目的動畫和有趣的形式,忽略作業內容本身,導致喧賓奪主的情況發生。在作業練習中,雖然這樣的課件很受學生歡迎和喜愛,能夠贏得學生的青睞,讓作業練習環節看似氣氛活躍,營造出表面的熱鬧,但實際上學生只是對課件本身感興趣,將更多關注放在形式上,導致無法發揮良好的練習效果,學生對練習的作業內容并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作業練習時,教師省去了寫板書的麻煩,減輕了教師的部分負擔,相對于板書而言,作業練習題都儲存在課件中,播放練習題的速度較快,切換迅速,學生很難將練習題完全記錄下來,并且很多學生只顧記錄習題,會導致思考時間和聽教師講解習題時間有限,嚴重影響做題效果。
制作每節課的課件,需要耗費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教師為了讓多媒體課件更具趣味性和吸引性,通常會搜集大量的圖片、視頻等,以豐富作業內容,而相比傳統作業練習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更具吸引力,更受學生歡迎,但教師花費的備課時間是傳統備課時間的數倍,而練習效果卻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作業設計后,就不再愿意潛心寫教案、專心研究教案、摸索學生學習規律,容易滋生懶惰心理;還有些教師為了備課方便,會直接從網上下載相關作業練習課件,不做任何改動就照搬照抄,導致很多練習題都不符合學生能力水平,不僅無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會帶來副作用。另外,還有很多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設備,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作業布置,一旦多媒體設備發生故障或遇到其他突發情況,無法及時用其他方式代替多媒體進行作業布置。
在安排作業練習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作業練習為主,教師進行有效引導,實現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練習,發揮練習的最大功效。而很多教師在作業練習中,因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忙于點擊鼠標操作,對電腦的關注多于對學生狀態的關注,無暇顧及學生的練習情況和接受程度,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沒有清楚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情況下,將課程變為填鴨式練習,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也將導致作業練習失去其原本意義。
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在數學作業練習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情境,將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融入數學作業練習,將抽象化的數學思維轉化為具體事物,以降低學生理解和學習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作業、鞏固練習,以具體單元為完整場景,如,在練習加減法運算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商店或超市購物場景,將數學練習轉化為生活經驗,讓數學知識更加生活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進行模擬購物,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商品的價格,每個學生準備5 元道具,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模擬購物練習,讓學生自由選購,通過購物、找零,起到數學練習的作用,改變傳統枯燥運算的弊端,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環境下完成數學作業,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如何選擇價格合適的商品,形成正確的購物觀念,學生在模擬中,思維會更加活躍。利用小組進行作業練習,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習情境,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游戲場景,把握學生學習心理,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可以讓學生在融洽、輕松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作業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創新的數學思維是數學進步的核心和靈魂,首先,教師應重視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和數學作業核心,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1~2 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設置不同的題型,一步步地增加作業難度,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其次,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吸引性,增強練習題的有效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練習。最后,多媒體的應用對學生幾何作業練習具有重要意義,多媒體可以展示更多復雜圖形,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構建對圖形的初步認知,學生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自行構建簡單圖形,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性和便捷性。
小學1~2 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特點,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發展規律進行作業設計。這個階段的學生耐心差,枯燥的數學練習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應在作業練習中加入更多生動有趣的圖片,讓練習更具有趣味性。可以將數學練習題融入圖片中,為學生設計出簡單易懂的故事,學生在聽故事時,收到練習效果,將原本枯燥的練習變得更具吸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作業練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插入蜜蜂采蜜的圖片,同時向學生解釋,花兒成熟了,到了蜜蜂可以采蜜的時間,香噴噴的花朵吸引了兩只蜜蜂,嗡嗡和飛飛,兩只蜜蜂哪只可以先采到蜜?兩只蜜蜂每飛一步就要答對一道算術題,看哪只小蜜蜂先到達花朵前。然后讓學生自由分組,自由選擇加入的蜜蜂戰隊,進行小組比賽,計算正確的小組所代表的蜜蜂可以更進一步,回答錯誤的小組,如果能自行改正答案,也可以前進,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直到給出正確答案,讓其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解答。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解題熱情,還能加快學生的解題速度,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讓他們對數學作業練習產生更大興趣,從而帶來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最大的優勢為可以展示動態畫面,增添教學活力和激情,并通過動畫,讓學生真正了解數學本質,降低數學運算難度,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學習重難點。加減法是1~2 年級數學的基礎內容,也是未來各種復雜計算的基礎,只有真正了解加減法的本質才能為后續學習進行更好的鋪墊。在教學加減法運算中,教師應多帶領學生進行練習,通過不斷鞏固,加深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結合動畫的形式展示,通過播放動畫,詳細展示加減法運算過程,使學生充分了解加減法內涵和本質,形成更理性的思維方式,提高其運算能力。教師可利用多種方式豐富學生課堂,通過動畫將抽象的數學運算轉變為形象的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
綜上所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1~2年級數學作業練習,具有重要意義。數學作業練習不應以數量制勝,而應通過提高作業練習質量、豐富作業設計,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廣大小學生作業練習需求,更好地實現作業與生活的有機融合。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通過創設特殊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入豐富圖片、利用動畫效果等,提高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