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萍揚
在傳統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教授學生知識,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化,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缺乏對課堂學習評價的重視,無法令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理想化,也使得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發展長期停滯不前。但教育教學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改革,教師應該基于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思索教育數學理念的新思路,重視課堂學習評價的實施,為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方向,使學生以高效率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將數學核心素養在自身的心中內化,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學習評價的良好習慣。
數學教育的本質是教育。簡而言之,即通過對數學教材的分析,思考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更加充分地掌握數學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而教育數學是為進行數學教育而創造的數學,屬于創造數學教育的一種活動。總之,教育數學離不開數學教育,數學教育被服務于教育數學。數學教育與教育數學既具有對立性,也具有統一性。
傳統時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對教育數學的內涵有過多的了解,因而實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由于教育數學服務于數學教學,所以教育數學可以加工數學教學方法,再創數學教育內容,令數學課堂充滿濃厚的學習氣氛,使數學變簡單,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愈來愈濃厚,學習自信心愈來愈高。
當教育數學為數學教育進行服務時,能夠充分讓學生體會自身的主體地位,以愉悅的身心參與課堂中,保證學生學習思維的活躍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育數學有利于激活學生數學思維,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拓展,優化學生的數學能力,令學生以活躍的思維在課堂上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在數學教育中增強學生的智慧,幫助學生構建邏輯結構,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水平。
基于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廣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探究課堂學習評價新思路的行動。且新的課堂學習評價思路,是從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的角度出發的,重在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因而教育數學理念下開展課堂學習評價,有利于引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從而對所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教育數學理念下開展課堂學習評價環節,主要目的是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開展課堂學習評價,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視,從而在課堂學習評價過程中積極配合,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適合自己努力的學習方向,并為之付諸實際行動,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充分汲取。
教育數學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學習評價中的落實,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引發學生積極配合的情感。從當下“雙減”政策的角度來看,教育數學理念下進行初中數學課堂學習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數學課堂活動,并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評價環節,了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找準努力學習數學知識的方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的體驗。
教育理念下實施課堂學習評價,可以讓學生高效回顧學習過程,及時發現自己理解不到位的知識點,在師生互動中將數學知識掌握得更加充分,有利于構建完整的初中數學課堂。而在新課程改革時期,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被高度強調,所以課堂學習評價能夠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態度充滿主動性,烘托課堂學習氣氛,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課堂學習評價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同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相同,課堂學習評價需要有效策略作輔助,才能夠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基于對學生認識水平的了解,結合對教育數學理念的認識,思考多元化的課堂學習評價策略,為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與技能充分掌握增添助力。
近年來,教師的教學思想隨著時代發展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愈來愈關注學生的發展。目前課堂學習評價環節已經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可,認為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實施評價,則可以讓每一名學生認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形成更加主觀、能動的學習意識,從而保證教學進度,助力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與理解,達到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中發揮課堂學習評價的育人價值,實現將初中數學課堂構建完整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正數和負數》這一節的課堂學習評價中,根據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可知教學目標是要幫助學生認識兩種意義相反的量,并培養學生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的能力,懂得判斷一個數的正負。由于學生以前接觸過正負數的概念,可采取新舊知識融合的策略授課,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開展課堂評價,保證教學進度。
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從復習的角度對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已經了解到整數和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我們的實際生活而言,僅僅有整數和分數就夠用了嗎?有沒有比0小的數?如果有的話,那叫作什么數?”從而喚醒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激發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讓學生感受到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接著,教師可對學生現有的數學認知水平做出激勵性評價,希望學生有接觸新知識的積極情感。然后,教師可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學習正數與負數的產生,基于學生能否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思想開展評價。再根據生活情景提出問題,鍛煉學生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的能力,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之后,再根據學生解答問題的表現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感受滿滿的收獲,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最后,教師可從“雙減”政策出發,設計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不會給學生造成壓力的作業,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這樣一來,在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指導下,在數學課堂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實施評價,讓學生保持一份積極的學習心態,從而助力學生形成積極探究數學知識的情感,培養學生將數學新舊知識融合,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思想,為學生擁有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的高效率增添力量,充分實現構建完整初中數學課堂的目標。
從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每個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進行課堂學習評價時,教師應注重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價,更好地落實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為此,可采取分層的評價方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效果有充分的認識,再從符合自身數學認知水平的方向去努力,最終使班上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充滿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活動中,在課堂學習評價環節有更加集中的精神狀態,期望學生獲得的成長愈來愈全面。
比如,在《由立體圖形到視圖》這一節的課堂學習評價中,根據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學生日后學習立體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考慮到學生抽象思維的差異,接觸該節課的重難點知識時,部分學生可能會失去學習自信。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分層指導,分層評價。
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基于學生對生活中立體圖形的認識與其展開交流互動,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去接觸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接著,再通過信息技術動態展示一輛汽車的全景,以及同一輛汽車不同方向的照片,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必要性。同時教師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神態,結合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了解將學生劃分成層次小組。然后,要求A層次小組的學生合作交流,思考描述簡單立體圖形的視圖的數學語言,并畫出草圖。再根據A層次小組學生的合作表現進行學習評價,希望其能夠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要求B層次小組的學生根據微課視頻,嘗試自主探索學習重點,以直觀畫面學習抽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再對B層次小組的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借助信息工具對學習數學知識的幫助。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可結合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引導式的教學,再讓C層次學生合作交流自己的理解,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空間思維。從而對C層次的學生做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不喪失探究抽象性數學知識的自信,優化其數學學習能力。最后,教師可注重強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以及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對后續探究立體幾何知識的幫助,希望學生注重夯實基礎。
這樣一來,結合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有效進行課堂學習評價,關注班上每一名學生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增添了助力,使學生能夠在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時保持一分學習熱情,從而以集中的學習精神在初中數學課堂學習評價中獲得全面的成長。
新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經歷實踐、參與、交流、合作的過程,充分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在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下實施課堂學習評價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自主進行課堂學習評價的時間,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形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評價的態度,使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對學習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使學生形成自我評價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節的課堂學習評價中,根據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可知教學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代數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鍛煉學生在具體問題中分析簡單數量關系,以及用代數式表示的能力。由于學生已經有相關的知識儲備,所以可采取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方式,使學生體會、感受和理解數學知識的作用。
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可設計“雞兔同籠”的搶答游戲,讓學生搶答不同只雞、不同只兔子時的頭和腳的數量,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創造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具備分析問題中簡單數量關系的思維能力。然后,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小組中對自我的表現進行評價,再共同探討如何用字母表示不同只雞、不同只兔子時頭和腳的數量。在民主的氛圍中,使學生基于現實情境了解代數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之后,教師可將問題進行升華,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去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思考如何用代數式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表示。接著,讓學生在小組中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其他成員對自己的評價再評價,希望學生可以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師可從整體初中數學的角度評價這一節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認識到用字母表示數是整個初中代數的基石,希望加大學生的學習重視程度。
這樣一來,基于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下的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學習評價過程中,安排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身的主體地位,以主觀能動性的態度參與課堂學習評價中,形成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從而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代數學習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最終以較高的數學學習效率汲取了相關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在傳統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所實施的教學策略比較傳統、單一,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沒有剩余的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影響了學生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育數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留出對學生進行總結性學習評價的時間,以求讓學生形成綜合分析問題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優化初中數學課堂學習評價質量,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增添力量。
比如,在《從實際問題到方程》這一節的課堂學習評價中,根據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設未知數的方法,懂得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確定等式,列出方程,并找出方程的解,幫助學生建立方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觀念。由于學生對方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可在教學活動完成后,對其進行總結性的評價。
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學生說道:“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跟數學有關,如學校組織春游時師生的數量,要怎樣選擇客車才合適。”從而喚醒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數學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再對學生及時提出問題:“大家在以前是學過方程的,你們還能記得什么樣的式子是方程嗎?”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方程概念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學校春游”為主題,設計不同形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用方程思想解決問題,不斷激發學生在問題中找出等量關系的能力,再引導學生探究方程的解。之后,讓學生比較列方程解決問題和不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兩種方法,希望學生能夠認識到方程思想對解決問題帶來的便利。最后,教師可再次強調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希望學生可以在學習新知識時,注重回憶舊知識,明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獲取新的數學學習思想,更加高效地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讓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自己的心中充分落實。
這樣一來,基于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再完成教學活動后,根據學生在各個學習過程中的效果進行總結性評價,培養了學生全面分析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的思想,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優化初中數學課堂學習評價質量的目的,充分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整體評價有利于學生對自身認識得更加全面,使得新思路數學教育理念的育人價值更高,從而推動教學發展,促進學生的進步,使得初中數學課堂的構建更加完整。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學習評價環節,教師要有整體評價的意識,在課堂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整體性評價,以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師生合力推動教學發展,在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指導下改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在《設計軸對稱圖案》這一節的課堂學習評價中,根據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要學生有設計簡單軸對稱圖案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由于這一節是本章最后的內容,教師可基于對學生的成果,做出整體性評價,要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推動教學發展。
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具有對稱美的事物進行展示,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具有對稱的事物總是能給予我們美的感受呢?”從而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自由發言的機會,使得課堂在初始階段就能夠充滿生機,同時結合軸對稱的實際作用,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軸對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入學習主題。然后,結合本章的學習內容,對學生提出問題:“一個美麗的圖案是如何畫出來的呢?”接著,要求學生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片,將創造軸對稱圖形的步驟展示在課件上,讓學生按照步驟進行操作,使學生感受動手制圖的喜悅。之后,為了學生能夠深化學生對軸對稱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可安排學生動手設計自己理想的軸對稱圖案,讓學生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圖案對稱美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鍛煉學生靈活運用對稱軸進行簡單圖案設計的能力。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實踐操作,綜合考慮學生本章的學習效果,向其展開整體性的評價,加深學生關于軸對稱知識的系統認識,從而為學生可以將軸對稱知識充分鞏固找到努力的方向。
這樣,通過基于新思路教育數學理念的指導,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表現,對學生進行整體性的評價,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具有對稱美的圖案,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發展,為學生數學水平的優化增加助力,從而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
總而言之,若要達到理想的課堂學習評價效果,需要從教育數學理念的認識出發,思考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評價方式。基于此,教師應保持及時接觸新穎教育理念的學習態度,以實際行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采取實時評價、分層評價、自我評價、總結評價、整體評價等有效性的課堂學習評價方式新思路,保證學習有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評價的態度,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課堂學習評價效果,以發揮教育數學理念育人價值,在構建完成初中數學課堂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