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賓,齊彩虹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職業本科院校教育是對學生施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其中“立德樹人”是全面發展教育中的重要環節,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教育是上層建筑的一個領域,有其鮮明的時代性,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對學生素質的要求不盡相同。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職業本科院校培養出來的人,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利益的要求;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要求,例如茶藝師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專門的“立德樹人”的措施,切實有效地方法,教育培養我們的大學生。具體路徑如下:
學校德育是一項由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具有整體性和有序性。整體性體現在學校工作無小事,事事皆能教育人;有序性體現在德育工作的過程和安排上。
目前,思政課教師,深入理論學習研究,密切聯系學生成長需要,已經成為職業本科院校德育工作的先鋒,為德育工作提供了好的方法和理論。茶藝藝術、社交禮儀、體育類教師,將德育與禮儀、美育、體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給學生帶來文明禮貌、身心健康、美的熏陶,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人格,促進了學生的和諧發展;基礎課教師能在人文素養、科學思維、精神風貌、為人處世等方面給學生帶來好的教育與引導;輔導員教師是班級管理的最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與學生朝夕相處,情感深厚,是最能影響學生成長的人之一;專業課教師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抗大任者,是專業教學的主體,言傳身教、影響深遠,是促進學生“德技雙馨”的人之一。例如茶藝師的培養,多數是茶藝專業師傅與徒弟的傳、幫、帶,俗話說:什么樣的師傅教出什么樣的徒弟,因此做師傅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所帶學生的綜合素養。
因此,要著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茶藝師隊伍,從組成上要考慮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是否合理,同時要不斷地推進茶藝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要不斷建立健全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茶藝師隊伍在大學生思想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茶藝師不僅是青年大學生治學、科研的指導人,也是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引路人;茶藝師不僅肩負著傳授茶道知識、培養茶道技能的重任,也肩負著培養青年大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重任。從現實看,職業院校茶藝專業本科生與其茶藝老師的接觸、聯系最為緊密,其師也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影響學生。因此,無論是從職責的使然還是從現實的必然來看,都必須加強茶藝師隊伍建設,以充分發揮茶藝師在職業本科院校“立德樹人”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當前,影響職業本科院?!傲⒌聵淙恕苯逃龑嵭缘囊蛩赜泻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德育方法上重視教育者的主導和灌輸,忽視大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引導和激發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提高大學生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對于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階段出于青年中后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并逐漸趨于成熟,但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并不是完全自發的過程,它需要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和有效激發,尤其是茶藝專業大學生:
茶藝專業學生自我教育總表現為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矛盾的形成和轉化過程。他們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將現實的自我與社會要求、群體規范、典型人物進行對比后總會形成一種差距,總覺得茶藝師這份職業,相對于他們想要實現的人生目標、社會認可度等方面有所差距。這種差距會使其內心形成不安,從而形成強烈的自我發展意愿,激發起他們實現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協調統一的意志,推動茶藝專業大學生個體積極主動地開展自我教育活動。
讓茶藝專業大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人生態度是激發他們追求正確理想自我的前提。茶藝教師對學生適度的期望會產生一種良好的期望效應。學生容易從茶藝教師鼓勵和期待的目光中,獲得自信,獲得發展的內在動力,會把茶藝教師對自己的期望,轉化為一種自我期望,從而煥發出積極進取的愿望,激發自己自我追求、自我發展。
目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就業壓力較大,茶藝師作為一種新興的職業,有其特點和職業優勢,因此我們要對他們加以正確引導,讓茶藝專業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社會價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人生態度。
環境是指環繞在人們周圍并給人以某種影響的客觀現實。馬克思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任何個體的成長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環境總是以其自身獨特的形象潛移默化的感染人、熏陶人,因此,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同樣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尤其要創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是大學的精神支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集中體現了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和精神追求。因此,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每個校園人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它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學生置身于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經過耳濡目染、長期熏陶,就可以激勵自我、陶冶情操、調節心境,造就自己的個性,從而對自身進行教育。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自我引導、自我約束、自我塑造的有效因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因此,職業本科院校要積極創造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校園文化環境,要努力構建健康、向上、團結的校園文化氛圍,要催人奮進、給人力量,使校園內人與人、人與學校、人與自然,包括校園各部門各單位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構建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整個過程,融入在職業本科院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方方面面。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時代內涵。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矢志不移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艱苦奮斗,成為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愛國主義風范的生動寫照,更成為職業高校茶藝專業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歷史,愛國主義是其中永恒不變的主色調。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比如唐代愛國主義詩人白居易,一生憂國憂民,為民做官做事,而他其實也是一名茶道高手。白居易一生嗜茶,對茶很偏愛,幾乎從早到晚茶不離口。他在詩中不僅提到早茶、中茶、晚茶,還有飯后茶、寢后茶,是個精通茶道、鑒別茶葉的行家。
高等教育職業本科院校要開展中國歷史方面的教育,通過展現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發展,引導茶藝專業大學生清醒地認識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進一步激發其開創建設社會主義茶藝新事業的豪情壯志。茶藝專業大學生更要注重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以開闊的視野,深入推進職業本科院校茶藝專業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新中國70多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社會主義的成長與發展,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魅力,也見證了高等教育職業本科院校的茁壯成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著眼于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革,著眼于國內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新時代條件下的職業本科院校茶藝師立德樹人教育必然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要求,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斗志,培育高等教育職業本科院校茶藝專業大學生提升德行、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