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應根據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的特點,來整體規劃英語教學目標。同時,要關注英語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特征,以此來設計連貫的英語教學活動,確保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水平。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單元整體教學的原則,建構大概念大單元教學模式,通過語言話題的引領,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并逐漸達到深度學習狀態。
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以單元為單位來劃分英語教學內容,并且每一單元都會圍繞一個貼近生活、代表性強的語言話題來為學生講述知識,如“My Family”“The Colors”“New Year”等。因此,單元整體教學便是強調以單元話題為基本單位,引導學生分別討論話題的含義、功能、價值,從而幫助學生了解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語言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從這一點來看,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是有效改變傳統的“碎片化”語言教學模式,以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最終導向,構建立體課堂教學框架,從而進一步體現英語教學的功能與價值。為此,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深入挖掘并了解教材,通過拓展單元主題內涵的方式,搭建更多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語言支架,以此促進學生所學英語知識結構化,并且幫助學生有效地對單元主題的意義進行探究[1]。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強調教師應準確把握新課標對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以此作為主線來架構整體知識與零散知識點間的聯系,進而通過精確的學情診斷,判斷學生對單元話題的學習需求、興趣方向以及認知特點,從而在此基礎上在不同知識模塊中嵌入適宜的教學活動,使得原本碎片化的知識內容能夠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對教學時間、流程、結構進行有效安排,幫助學生形成立體化的知識模型。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單元整體教學的架構流程模型
步驟一,診斷學情,確定單元整體目標與分課時目標。課程目標是單元整體教學的著力點,也是進行課堂評價的具體指標。其中,單元整體目標是教學實施的起止點,確定教學活動的走向以及學生最終需要達成的能力目標;而分課時目標則在這一過程中起到導向與引領作用,幫助教師設定階段性的教學計劃,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學情分析來適當修正、調節教學方案,以此確保教學活動準確指向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課時目標的“分”,是為了保證單元整體目標的有效達成。因此,所有分課時目標的設立,都應當為單元整體目標服務,從而將完整的單元知識內容有效地進行劃分,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層層遞進的學習活動,有效觸碰到單元知識內容的核心,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成果[2]。
步驟二,推進教學活動,創造課堂互動。在確定好單元整體目標與分課時目標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興趣特征、現實需求等學情,結合教材知識內容來匹配適宜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借助課堂了解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按照不同的分課時目標的特點,來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切實參與知識習得、內化的過程,并且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感知英語語言獨特的魅力,從而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三點課堂活動的特點。
第一,“用”在課堂,即課堂教學活動要體現出實用性強的特點,能夠通過單元話題內容來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從而確保學生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第二,“樂”在課堂,即課堂活動需要具有足夠的趣味,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其能夠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互動。
第三,“思”在課堂,即課堂活動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同時能夠體現出語言發展規律,幫助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來逐漸掌握語言學習技巧,進而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步驟三,再構文本,豐富課堂教學語境。再完美的教材也不能完全適應班級里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滿足他們的現實需求。也正因如此,教材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只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項參考。更多的時候,課堂教學還是要依賴教師對教材的“繼續創造”以及“內涵拓展”。因此,教師在確立好單元整體教學的框架之后,需要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
“單元主題”是建構教學整體目標與分課時目標的重要依據。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單元主題的內涵,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明確單元知識內容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以及應用價值,進而以此為基礎對單元主題進行梳理,并且確定課堂教學中需要嵌入的各類語料、語境以及語義說明。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形成明確的教學主線,并根據學生的現實需求有序導入各類知識內容。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一點,便是如何有效“激活”單元主題,也就是如何確保隨著分課時教學目標不斷推進,有效地在課堂中應用不同的主題語境,使學生目光能夠準確聚焦于知識點,并參與課堂話題討論。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游戲導入、韻律互動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相關的英語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3]。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Shopping”為例,教師首先需要圍繞單元主題“Shopping”,發掘其中蘊含的文化、情感、生活價值,以此進一步拓展話題深度,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認知基礎。通過對班級學情的分析能夠發現,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數字1~50的英語單詞,并且能夠準確地對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玩具類英語單詞進行拼寫與認讀。因此,從主題“Shopping”入手,可以確立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為帶領學生熟練掌握“How much is+某物?”“It’s+數量+yuan.”等句型的應用,并能夠將語言經驗遷移到現實生活場景中,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此外,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正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所以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語言教學的“價值觀引領”功能,通過拓展適宜的文本材料,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教學主題的認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
其次,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地把握教學主題,教師在話題引入環節應注重采用合理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設計“我說你猜”游戲,將不同物品的外觀、顏色、形狀用英語單詞形容出來,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提示來快速回答物品的名稱。同時,借助白板來呈現語言支架“How much is……?”以順利引出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知識內容。
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既要保證每一教學環節的獨立,又要體現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關聯,以此保證單元教學的一致性與整體性。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單元知識結構,將其分別劃分為“story link”“video link”“game link”“listening and reading link”“cultural development”“summary link”等多個知識模塊。每一個知識模塊都緊扣對應的主題,并且按照主線清晰地分布在課堂不同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知識模塊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逐漸掌握語言學習規律,提高學生對單元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使學生建立起結構立體、層次分明、關聯性強的知識模型[4]。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Weather”為例,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天氣”來明確教學走向,并由此分別確定每一個知識板塊中需要呈現的知識內容。如在“story link”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引入一段有關西方國家人們見面之后,相互問好的交際對話,以此順利引出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知識內容,并幫助學生了解有關“天氣”的問候形式。隨后的“video link”與“game link”,則是對“story link”的拓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相關的交際情景,幫助學生在具體語境下了解語言的應用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單詞游戲”“天氣卡片”等形式,幫助學生鞏固并掌握“sunny”“clound”“rainy”“snowy”等詞匯,使學生能夠熟悉本單元的單詞以及短語。在接下來的“listening and reading link”與“cultural development”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文章來幫助學生更為具體地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并將其與我國的一些傳統禮儀進行對比,以此來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了解更多與本單元知識相關的內容。最后在“summary link”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單元知識主線,并借助圖像工具,幫助學生對單元知識內容進行重現,以此達到深化學習成果的目的,并實現對單元主題的整體認識與探究。
通過這樣的知識板塊銜接,教師不但可以有效地對單元整體知識進行整合,而且可以借助螺旋上升式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對單元主題形成深刻的認識,從而凸顯出單元整體教學的“大概念”,并保證每一個知識模塊對核心主題的解讀說明。
“語境”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重要平臺。搭建教學語境能夠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并豐富學生對不同語種進行相互轉化的經驗,使學生不再簡單從字句層面對英語知識進行解析,而是能夠深入核心去發現英語知識之間的關聯。為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主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境,促使學生加深對單元主題內涵的探究,使學生逐漸從“學知識”向“學方法”轉變[5]。
仍以Unit 6“Weather”為例,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泡泡”的形式,圍繞“story link”中的故事內容,用“what”“how”“why”“where”等疑問詞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逐漸回顧這一單元的重點知識,并抓住故事中的時間、人物、情節、地點等關鍵信息。而根據“思維泡泡”的指引,學生可以準確抓住初讀文章過程中忽略掉的一些重要內容,并根據問題指引來重新思考一些關鍵語句在語境當中產生的作用,從而有效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綜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單元整體教學視角,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形式進行了討論,并分別從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解讀、流程架構、具體實施等多個層面,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希望能夠以此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