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光
新聞是以報道新聞事實、傳播新聞事實為主的一種重要宣傳文體,以新聞媒介為基本載體,傳達重要信息與觀點,引領社會輿論。當前,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已經站在了歷史發展的交匯點,新聞媒體與新聞工作者更是走在了時代發展的前沿。在新時期的新聞創作中,新聞工作者應當不斷增強自身的新聞綜合素養,提高新聞創作的綜合能力,不斷增強新聞創作的“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的決策部署,立足全新視角,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新聞作品。
新聞是人們獲取社會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優質的新聞內容能夠幫助社會大眾快速了解信息,不斷拓展人們的視野。同時,也將實現社會輿論的引導,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優秀的新聞稿件都應當具有時效性強、觀點明確、易于閱讀、內容凝練的基本特點,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延伸、升華,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
而在全新的發展時期,要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趨勢,一篇優秀的新聞稿件不僅應當具有傳統優質新聞文本的特點,還應具有新時期的新特點,在堅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基礎上,以社會小事件反映時代大主題,以專業視角揭示新聞事件的全貌,充分發揮媒體的社會價值。
具體來說,優秀新聞稿件的寫作要遵循哪些原則呢?筆者認為,優秀新聞稿件應始終遵循以下兩條重要的原則:
輿論導向是新聞的靈魂。“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如果導向錯誤,新聞傳播越快,社會影響就越壞。
對輿論導向的把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政治導向。任何優秀新聞稿件的內容都不能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對敏感問題尤其要認真把關審核。
第二個層次是法治導向。我國正在按照“依法治國”的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的法治觀念也在不斷增強,廣播電視節目面向廣大聽眾觀眾,當然要符合各項法律、法規、條例的規定。
第三個層次是思想道德導向。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人們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也越來越紛繁復雜。一方面是對傳統道德觀念的重新審視,另一方面是新的道德觀念層出不窮。作為大眾傳媒,廣播電視媒體播出的新聞節目應該體現先進文化的發展進步。
第四個層次是行為導向。行為是思想的外在表現,廣播電視尤其是以圖像作為主要傳播信息手段的電視,對人們(特別是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行為的影響很大。主持人的服裝、發式、待人接物的神態等,都要經過精心設計,一定要考慮到其社會影響。
人們常說,一個優秀節目能夠抵得上幾十個平庸的節目。從節目產生的社會影響來看,優秀節目和平庸節目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怎樣衡量一個節目的質量呢?
筆者認為首先是節目內容。反映重大題材的節目,反映社會熱點的節目,反映群眾普遍關心話題的節目,具有前瞻性的節目,“以小見大”(以小角度反映重大問題)的節目,都可稱得上是好內容的節目。
其次是表現形式。形式新穎,不落俗套;形式多樣,不單一化;切入點選擇巧妙;文本語言或者鏡頭語言敘述清楚,妙語連珠,銜接流暢,而不是東拉西扯,平鋪直敘,顛三倒四。
最后是制作水平。包括錄音清晰,聲音純正,畫面干凈透亮,編輯有章法等。
2018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著重強調了“四力”的基本內容,也明確了具體的落實方式。宣傳思想工作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沒有“幾把刷子”是干不了的。宣傳思想戰線增強“四力”,必須在培育專業精神、提升專業素養、增強專業能力上下功夫,掌握“看家本領”,練出好把式、真功夫,更好地適應和跟上時代的變化、實踐的發展、人民的期待。在融媒體時代,不論是工作經驗豐富的傳媒界資深新聞人,還是剛入職新媒體崗位的傳媒新人,都應當以奮發有為的工作態度和精神狀態,積極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滿足新時期優秀新聞稿件創作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主流媒體的新聞工作者,更應當擔當起輿論導向的社會職能,持續提高新聞專業素養,不斷拓寬視野和格局,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挖掘新聞價值,創作出推動社會進步的優秀新聞作品。
只有在反復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挖掘出新聞的價值,從微小處見大意義,在看似普通的現象中找到特殊案例。當前,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通常比較權威,也是其他社交媒介轉載或再加工的重要來源。
因此,主流媒體要凸顯權威性強的特點,在內容上應當充分尊重新聞事實,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專業性,持續提高作品的影響力。這將不僅對新時期的媒體行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將對社會的輿論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新聞內容撰寫的過程中,記者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及時掌握充足的第一手資料,充分運用新聞語言的優勢,把握客觀的新聞事實,不斷提高新聞內容的專業性和客觀性,才能夠在新聞報道中充分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持續增強主流媒體的權威性。
不得不說,要創作一篇優秀的新聞報道離不開基層新聞工作者的觀察,其需要深入生活中認真觀察,才能為新聞創作奠定基礎,能夠從社會生活中的各類新鮮事、有趣事、感人事和典型事中找到新視角,充分反映社會民眾的訴求,又能充分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創作。
“涉深水者得蛟龍”,那些主題重大、血肉豐滿的鮮活素材是靠挖掘得來的。只要深入生活觀察,體驗生活,努力開掘生活富礦,捕捉具有時代鮮明、時代色彩的鮮活事物,精心取舍,巧妙構思,才能創作出承載重大主題的新聞作品。《“五瓣公章”彰顯民主》《吉林省向“走讀官”亮黃牌”》《十八洞村這五年》等一批優秀新聞作品,都是記者以敏銳的新聞洞察力、觀察力在現場抓住的新聞“活魚”。
因此,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當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深入實地,持續增強“腳力”“眼力”,采集豐富的新聞線索和素材后,撰寫內容充實的新聞稿件,主動承擔起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工作重任和社會責任。通過以學促行,更好地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戰線提出的要求。加強培訓,以培訓為契機,深入開展“全員大學習、業務大比拼、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行動,更好地貫徹落實“四力”教育實踐要求,打造新時代高素質宣傳工作隊伍。同時,通過固本強基、錘煉隊伍,更好地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
①報道手段要強
在新媒體時代,有大量的新媒體為了追求點擊率,創作或轉載短小精干的小新聞。雖然符合新媒體快速傳播的特點,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快速獲取信息的需求,但對于大事件、社會熱點事件的報道卻不夠全面,也難以滿足人們深入了解新聞事實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主流媒體報道手段要強,梳理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以城建系列報道為例。城建系列報道題材重大,內涵多元,時空跨度大,在特定時間段里陸續播出。城建系列報道之所以受到廣播電視媒體重視,因為它是一種報道難度雖大、優勢亦大的報道類型。城建系列報道需要跟蹤事件的進展,及時反映事件的最新態勢,受眾通過對城建報道的持續觀看,及時了解事件最新進展。
在信息渠道多元、“小道消息滿天飛”的現代社會,廣播電視記者要對重大社會熱點題材的新聞,第一時間進行權威報道,使廣播電視新聞媒介成為具有時效性、可信性、權威性的現代信息載體,這樣的報道起到了以正視聽、輿論引導作用。
主流媒體應當基于專業的視角展現新聞的全貌,對新聞素材進行整合與挖掘,凸顯新聞的專業性,創作出內容詳實、觀點明確的優秀新聞作品。透過新聞現象發現核心價值,從微觀層面找到新的新聞視角。
②寫法要新
新聞記者要有新聞寫作的熱情,對新涌現的社會現象有感性認知,能夠從大事件中發現生動有趣的細節,讓新聞內容有血有肉,不斷豐富新聞作品的內涵。
以某日報記者自2007 年到2020 年連續13 年持續追蹤報道“五瓣公章”為例。2007年記者采寫第一篇報道《一枚奇特的印章——錦屏縣圭葉村民主理財小記》。2008 年,記者重訪圭葉村,了解“五瓣公章”發揮的作用,再次刊發追蹤報道《五瓣章理財風正氣順——看錦屏縣圭葉村村民如何審計林改資金》,為全國林改提供了典型經驗。2017 年,記者以脫貧攻堅的角度推出深度報道《“五瓣章”講述村域發展新故事》。2020年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大主題宣傳活動中,記者再次刊發名為《“五瓣公章”受關注鄉村旅游引客來百姓增收日子紅——圭葉村越來越火》的文章。13 年來,面對同一個新聞素材,記者從不同角度切入,不斷挖掘新聞事實內在的新聞價值,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寫出一篇又一篇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群眾關注度高的優秀新聞作品。
③講好新聞故事
新聞工作者在掌握了詳細資料的基礎上,要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新媒體的傳播手段優化新聞內容的表現形式,善于講新聞故事,合理設置新聞結構和懸念,增強內容的吸引力。
例如,在某時事熱點的報道中,記者運用融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音視頻和動畫融合的形式增強新聞內容的可讀性,同時,充分應用新媒體的交互功能實現新聞內容的擴展,引發社會大眾的討論、思考、轉發,在交互中又獲得大眾對該新聞的態度與觀點,進行提煉,衍生出系列報道。通過這一過程,構建一個互動性強的新聞生態系統,增強新聞宣傳與社會大眾的關聯度。
每一篇重大新聞報道都應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一篇優秀的新聞稿件應當是貼近生活、以社會小事件反映時代大主題的稿件。
主題大、題材好是一篇新聞作品能否成為優秀新聞作品的關鍵。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新聞承擔著記錄歷史、反映生活、鼓舞大眾的歷史使命,隨著互聯網發展,融媒改革的深入,廣播電視新聞報道被注入了新鮮血液。雖然可供報道的反映社會方方面面多彩生活的新聞素材很多,但是主題弱、題材寡淡的作品很難被稱為優秀新聞作品。
在新聞創作的過程中,記者應充分挖掘新聞事實蘊含的新聞價值,同時結合時代發展趨勢,使新聞報道能夠對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為社會的發展服務。
例如全國各地的主流媒體層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活動,立足于當地發展實際開展宣傳,西南地區某地方報紙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宣傳當地鄉村旅游等取得的成績,以小村落的華麗轉變體現時代發展的大主題,對區域的進步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要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探索網絡信息生產傳播的特點規律,深刻把握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善于運用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熟練掌握分眾化、互動化方式,不斷提高網上正面宣傳和網絡輿論引導的水平。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對信息內容的個性化需求也越來越高。要在全新的媒介格局中構建健康的輿論環境,要有效滿足人們對信息資訊的多元化需求,新聞工作者需要改變傳統的新聞寫作思路,做到采訪要實、手段要強、融合要深,以全新的新聞視角解讀生活中各類新聞事件,運用多樣化的新聞視角、豐富多彩的新聞素材凸顯新聞主題。在新聞創作中,以新穎的寫作方式描述多彩的社會生活,以創新的寫作思路創作出震撼人心的優秀新聞,引領社會輿論導向,見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開拓新的報道領域,不斷探索新的報道形式,不斷創新,孜孜追求,就會寫出富有新意的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