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龍
在融媒體時代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發展是縣級新聞媒體積極應對時代變化、促進新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對策。民生類節目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重要節目。在新時代下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始終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進一步提升民生類節目的質量,拉近節目和受眾的距離。
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新聞輿論工作必須不斷創新理念、內容、題材、方式,進一步強化針對性和時效性,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推動民生類節目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新聞報道的全面性,確保受眾能夠通過新聞連續跟蹤報道了解到事件起因、經過及結果。此外,新聞記者需要在采寫過程中避免過多摻雜個人主觀情感,對新聞現場發生的事件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
縱觀近幾年的民生類節目,無論是新聞內容還是形式都出現了很大變化,新聞報道的形式更加多元,報道深度也有很大提升,受眾更容易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民生新聞記者要盡量搶在第一時間占領輿論制高點,掌握話語權。民生類節目不要僅依靠電視渠道傳播,可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及短視頻賬號等將新聞事件以短視頻的形式上傳和發布,確保受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當天發生的熱門民生新聞事件。民生新聞記者必須深入基層,及時獲取新聞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手資料,通過編輯人員的后期剪輯,整合核心內容,上傳到互聯網平臺上,保證受眾群體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民生事件的全貌。且官媒短視頻賬號和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可以隨時更新新聞事件動態。
新媒體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人們既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又是受眾,通過網絡這一渠道,傳播者與受眾之間可以進行密切、實時互動,這實際上就體現了新媒體互動性強的特征。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記者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學會借鑒新媒體的傳播方式。
過去,很多地方臺創辦了《生活幫》《××幫你辦》這樣的節目,主要是報道一些生活瑣事,瑣碎庸俗,觀眾看個熱鬧,在短時間內能取得較高收視率,不過時間一久人們就發現一些民生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也有一些民生新聞缺乏對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這種做法偏離了民生新聞報道的初衷。雖然民生新聞關注的是民生民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事都值得報道,民生新聞要從“小民生”轉向“大民生”,從百姓生活中挖掘值得社會關注、思考的點,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從而積極引導社會輿論,體現人文關懷。
縣級融媒體中心制作的民生類節目,代表的是縣級媒體的形象,不能媚俗、庸俗,既要“接地氣”,也不能過于娛樂化,必須體現縣級媒體的權威性。
民生類節目要體現人文情懷。新聞節目的人文情懷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注重對社會困難群體的關懷,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和人的主體性,實現了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的統一。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基本原則就很好地詮釋了人文關懷的具體要求。
近年來,臨夏市融媒體中心創辦了《融媒會客廳》《熱點面對面》《有事您找我》等快事快辦節目,真實反映民意民生,把“群眾身邊無小事”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大增強了受眾對地方媒體的信任。
臨夏市融媒體中心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也更加重視民生新聞,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民生新聞時長占綜合新聞總時長的2/3以上,通過接地氣的民生新聞報道提升媒體影響力。
如《盤活多元業態加速釋放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頭雁效應——臨夏八坊十三巷成冬季旅游好去處》在電視播出的同時也上傳至新媒體平臺,閱讀量迅速超過35萬;以記者體驗式報道的方式展現白衣天使、人民警察、廣大志愿者無私奉獻精神的《記者實地體驗核酸采樣現場記錄平凡感人的真實故事》《記者體驗:公安交警“疫”不容辭堅守一線》等報道,一經發布,便收獲贊譽無數。這些報道都體現了人文情懷,有了“思想”“溫度”和“品質”,更容易引發老百姓共鳴。
在《有事您找我》節目中,臨夏市融媒體中心報道了創業者趙某的故事。報道中,趙某最早是以開三輪車為生,通過奮斗一步步取得成功,如今他開辦的文化傳媒公司員工上百人,效益喜人。趙某是老百姓身邊的小人物,也是成功創業者的縮影。受眾往往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有更濃厚的興趣,對和自身相關的話題更加關注。從他們的奮斗故事中,能汲取成功的經驗。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民生類節目的采編人員必須持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深入生活,扎根基層,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捕捉溫暖人心的生活片段,傳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用高品質的報道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烙印。
過去,縣級電視媒體在同級同行業競爭中占據著較大優勢,相比于報紙、電臺,電視節目生動的畫面更容易贏得民心,電視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標配。隨著時代發展,論壇、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出現,使縣級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不斷壓縮。雖然各地紛紛成立融媒體中心,縣級電視媒體被納入縣級融媒體中心體系,但其改革還不夠深入。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編采人員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轉型。
互聯網像是一個社會大熔爐,以其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的開放性包容著社會百態,成為很多人探尋新聞事件原委的首選媒介。互聯網媒體的不斷創新,滿足了很多受眾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媒體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自媒體越來越多。拿微信公眾號來說,很多人通過這一渠道發布信息,明星的花邊新聞、交通肇事的現場都成了微信公眾號傳播的內容,并起了標新立異、夸大其詞的題目,通過此舉,部分公眾號短時間內達到了吸粉、漲粉的目的。一些看到商機的商家紛紛也通過公眾號進行企業宣傳,甚至有的時候,一個置頂推文可以取得比傳統電視廣告更好的效果。除了微信公眾號,也有很多人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傳播信息,或者反映自己的民生訴求。這些新的渠道和媒介,使得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
在這一背景下,怎樣應對新挑戰、巧妙化解危機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今,直播已經成為媒體運營的一個常規手段,縣級融媒體中心也需要搭上直播這趟快車,打通電視大屏和手機小屏。而且對于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電視人來說,電視直播技術的運用十分嫻熟,其學習新媒體直播技術更有優勢。目前5G 技術出現后已經做到了“無延時”,縣級融媒體要在5G技術的支持下,開發自己的云平臺,實現節目的實時上傳、同步直播。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所有新聞節目都可以上傳到云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縣級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要精心設計專欄,方便縣域受眾通過云平臺看電視、聽廣播、學黨史等。還可以設置網上商城,對平臺進行商業化運營,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實現與各大新媒體平臺的對接,進行直播帶貨、在線推廣等。平臺主播由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電視臺或電臺知名主持人擔任,宣傳的產品以本地特色農副產品為主,以大幅提高農副產品的銷量,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新聞媒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不斷推動著媒體融合進程。但是,無論如何發展,人始終是首要的。融媒體發展與人才是相輔相成的,兩者是辯證關系。只有人掌握了融媒體發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促進媒體的進步。
堅持用事實說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快最準確地報道好新聞就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尤其是在網絡高速發展、網絡謠言容易被傳播的今天,新聞工作者更需要練就錚錚鐵骨,維護好社會的公平正義。
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基本的是非觀念,不能將自己的主觀臆斷隨意添加到新聞報道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全面客觀地報道。要有正確的榮辱觀,認識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社會職能及自身工作職責,始終秉持公正客觀的態度。無論何時,新聞工作者的黨性原則不能丟,必須具備政治敏感性,堅決抵制炒作新聞、惡搞新聞,不以嘩眾取寵博取受眾關注。要讓融媒體中心制作的新聞尤其是電視民生新聞體現它的社會價值,營造出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記者編輯要用好手中的筆,弘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傳遞正能量。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要加強學習,向中央、省級媒體學習,向同行學習;把報道視野拓展到更遠的地方,從國際國內新聞中尋找與本地受眾契合的新聞點,對其進行二次創作,找準落腳點,增強新聞的服務性、貼近性。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報道中要體現一定的人文關懷。縣級融媒體中心報道的多是縣域新聞,接觸的多是縣域群眾,記者采訪時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要謙遜溫和,以平等的態度對待采訪對象,時刻關注采訪對象情緒的變化;報道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相關人員的隱私,不能為了尋求新聞爆炸性而忽略了人文關懷。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要勇于做“雜家”,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領域,不斷提高理論素養、法律觀念,具有一定的認知和辨別能力。
現在新聞制作周期大大縮短,在短時間內完成高品質報道,對很多記者、編輯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更是難度較大。新聞工作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積極運用新媒體手段進行新聞的采集、制作。
新時代的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工作者必須是多面手,積極參加融媒體中心組織的教育培訓,掌握更多新技術、新知識,掌握新采編設備的操作方法。新聞記者在面對突發新聞事件時,要穩、準、快,爭取最快到達現場,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掌控好輿論引導方向,最快速度采集、報道新聞,通過多個平臺傳播新聞,增強新聞的擴散效應。
相比于國家級、省市級媒體,縣級融媒體和人民日常生活關聯度更高,5G 技術可以加速媒體與社會生活相互融合,因此,對縣級融媒體建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5G 技術可以加速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深度連接關系的建設,還可以加速媒體融入社會生活的進程,加強線上線下的聯系與互動。
5G時代,要發揮5G在縣級融媒體建設過程中信息交換、服務提供和社會治理的基礎性作用。
在體制機制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工作者和運營者要做好下沉與借力,在增強視頻生產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向縣區基礎生產生活部門下沉,向省市級或國家級媒體借力。在平臺流程方面,要強調多媒體平臺與多維流程;在內容生產方面,要堅持“內容為王”原則,做好信息服務。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切忌將內容生產局限在自產自銷或者包產包銷上,要將公眾視為數字用戶,將公眾視為互動對象,保持高質量的用戶黏度。有專家指出,縣級融媒體中心必須以用戶為中心,廣泛聚合和有效運營各類本土資源,通過各項垂直應用的滲透和各類便民惠民服務的聚合,盤活縣域社會資源。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能不能達到2.0 階段的標準,主要看它是否構建了完善的本地服務。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信息資源,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這激勵著縣級融媒體中心加快改革步伐。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勇于迎接挑戰,盡快成長壯大。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推動下,要制作出更加豐富多樣的報道,增強新聞的服務性、貼近性。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只有參考答案,沒有標準答案。未來走向何方,仍需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