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艷
想要順利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在全媒體環境中,新聞工作者就應當切實發揮全媒體報道的顯著作用,借助短視頻等手段廣泛宣傳鄉村振興題材的新聞,擴大報道覆蓋面,增強全媒體人才的儲備。
從目前來看,全媒體已經完全被應用于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微信、QQ和線上視頻等媒體被廣泛應用,其包含聲、畫、文字等內容,并與傳統媒體融合,使信息可以快速傳播、共享。不僅如此,信息發布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互動也發生明顯的改變,與以往媒體信息單向傳播存在明顯差異,信息收、發者可隨時轉變身份,借助對信息、數據或聲像的整合、傳播,表述個體心聲。在科技發達的當下,全媒體得到快速發展。
如今,信息樣態更具新穎性和獨特性,角度多樣,滿足了更多受眾的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在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和全面應用的條件下,新媒體也為受眾提供立體化的信息服務,信息以影像和動畫等形態出現,更為生動形象,其智能化程度是以前無法想象的,與傳統媒體時代的信息存在明顯差異。
新媒體可對信息、數據進行實時傳遞,在根本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檢索、收集和查看信息。新媒體如此便利的條件,導致傳統媒體失去了競爭優勢,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靠攏,全媒體模式漸漸盛行,這樣就促進了傳統媒體的創新,促進了新舊媒體的充分融合,體現出全媒體在資源整合和信息融合等方面的顯著優勢。
現階段,國內各區縣都以積極態度推進媒體融合,為地方融媒體中心的更好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全媒體理念的指導下,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全面整合,新聞報道工作效率更高,在弘揚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正式推出,媒體傳播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更加快速,更具互動和體驗性,更容易搭建融合平臺。因此要做出符合全媒體傳播規律的、具有鄉土氣息和田園溫度的好作品,及時反映農民的訴求心聲,謳歌基層群眾偉大創造,展現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就必然離不開全媒體傳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媒體傳播應該是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媒體要確保信息內容的可靠性和傳播的時效性。
從推動鄉村振興的層面上來講,涉農政策的傳播模式和渠道要更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廣大農村民眾掌握國家最新政策,把握未來發展趨勢,走出對“三農”相關問題的認知誤區,主動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為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創造有利條件。
如今,受各種外來思潮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對某個事件或政策的見解也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所以主流媒體應當肩負起正確引領社會輿論的職責,增強凝聚力,引導農村地區民眾樹立正確的“三觀”,脫離傳統守舊思想的束縛,拓展知識視野,借助先進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發展。此外,媒體還應當促進農村地區民眾與地方政府、農業科技人員等的交流溝通,幫助他們及時對接,使農民掌握更多農業科技信息和農產品市場行情信息,盡快發家致富。
媒體人員要發揚優良作風,撲下身子、沉下心來,扎根基層,把基層特別是鄉村振興一線作為學習歷練的平臺和難得機會,增加見識、增進感情、增長才干,實實在在為當地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為鄉村帶來新變化。
媒體要運用社會監督權利,為人民群眾發聲。為推動鄉村振興,媒體應重點關注鄉村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問題,督促相關政府部門積極履行責任,做好服務工作。媒體要在積極宣講政府部門惠農政策的同時,監督政策是否執行到位,真正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如實反映問題、督促解決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村地區的媒體以傳統媒體為主,即使傳統媒體建立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內容也未能得到實時更新,冗余、陳舊信息較多。
有些農村地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去大城市打工,空巢現象屢見不鮮,留守于農村的農民以老年人居多,因為知識水平不高或者年齡原因,這些人不能熟練操作各種類型的移動終端設備,也沒有養成從線上平臺收集信息的意識和習慣,更不能靈活借助移動終端在涉農信息網站及各類新媒體平臺上學習知識、了解信息,所以,媒體平臺的利用率較低,只有一個大概的框架,內容不夠充分,受眾的體驗感也較差。長此以往,這樣的媒體平臺不能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漸漸淡出市場。
全媒體建設需要高素質人才,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現在農村地區的全媒體建設,就卡在了人才問題上。相關人員仍使用傳統媒體的傳播手段,不會熟練操作各種新媒體軟件,其綜合素質和信息技術水平亟待提升。
全媒體時代的采編人員應當具備一定文采、攝影技能和營銷技能。團隊人員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相互協作。采編人員要針對信息受眾的特點和需求制作媒體產品。比如農村地區的老人和兒童對新事物的認知速度較慢,這就需要媒體人員做好服務工作,制作一些內容易于理解的動畫視頻。新的工作內容對農村地區媒體平臺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多學習、多嘗試,必要時可以參加相關培訓。
網絡平臺上內容繁雜,消極信息、虛假信息被廣泛散播,這樣就容易導致網民受到不良影響,影響社會穩定。在全媒體環境中,所有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然而其信息素養存在明顯差異,不能及時辨別信息真偽,這就加大了信息甄別的難度。
在傳統媒體時代,農民獲得的信息較少,主要依靠廣播電臺、電視和報紙獲得有限的信息,即便有新型農業技術,也由于傳播不夠及時,傳播渠道較窄,而無法被農民及時獲取。如今,全媒體時代,信息在網絡平臺的傳播效率提高了,但信息不對稱情況依然存在。
各級媒體要切實重視全媒體傳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的作用,重視鄉村地區媒體融合發展的意義,真正把鄉村振興納入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環節、納入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中,依循國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總體規劃,將自身擺進去、融進去,引入新思想、新手段、新平臺來推動、引領、補位,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在全媒體環境中,對新聞媒體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保證新聞報道得到更高關注,增強傳播力、影響力,就應當先在內容創新上發力,以凝練、平實的語言,全面報道和展示“三農”工作成果。短視頻博主李子柒制作的田園生活視頻一度征服了海內外網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李子柒發布的視頻《水稻的一生》,在短短的5分鐘時間里,講述了育秧、打田、插秧、生長、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收獲、端上飯桌的全過程,完整記錄了水稻從種到收的生長周期。視頻一經發布,火爆全網,引起了眾多網友共鳴。有些網友回憶起自己年幼農忙時,幫家里下田干農活時的場景。這個視頻也讓大家意識到“一米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李子柒拍攝的視頻,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激發了許多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成為呈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農村變遷與發展的一扇窗。要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需要發揮能人作用,傳播先進的理念和思想,激活鄉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激發人們的主動性和聰明才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多愛農業農村農民、懂農業農村農民、能夠為農業農村農民代言的人。因此,新聞媒體應加強宣傳推介新時代鄉村振興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通過全媒體傳播手段,全程、全息、全員、全效地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從促進鄉村振興的角度來說,應當盡快解決鄉村地區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地方政府應當在財力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建立農業信息傳播體系,加強寬帶網絡和通信設施等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條件,使農業與電子商貿結合。媒體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邀請相關專家開展新知識新技能培訓活動,增強農民的信息素養,使其能夠順暢進行信息收集、保存。
高質量的全媒體運行需要具備高素質的人才,既懂文字采訪、視頻拍攝、音頻錄制,也會新聞剪輯、后期處理、H5產品制作等。
近年來,一些高校相繼建立了全媒體專業,但市場缺口較大,全媒體人力資源還是嚴重匱乏,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全媒體專業人員的儲備更是無從談起。媒體要與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及時引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人員的實干精神。要以優厚的薪資福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讓更多專業人才參與鄉村振興大業中。
①對原來的網站進行優化升級
目前,在各種先進信息技術全面普及的新媒體時代,民眾獲取的信息不止來自于報紙和廣電,更多的來自于移動終端的微信、QQ等社交媒體。在農村地區,微信、抖音等新媒體也越來越普及,所以,要在農村地區建立完善的全媒體平臺系統,包括智能終端APP、新聞網站等。可以對原來的網站進行優化、升級。 隨著5G技術的推廣運用、VR技術的成熟,媒體還可以制作更多的VR 信息產品,使人們可以跨時間、跨空間、身臨其境地深入體驗鄉村文化,吸引更多人關注鄉村發展,為受眾提供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務。
②做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要做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2018 年以來,全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地推進。在這一過程中,縣級廣播電視臺、縣級政府開辦的網站、內部報刊、客戶端、微信、微博等縣域公共媒體資源在媒體融合中得到整合。
不少村莊有著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優質的農產品以及淳樸的民風等,但由于缺少持續、有力、有效的宣傳,農產品難以暢銷,沉睡的資源久久得不到開發。同時,一些村莊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招商引資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其他地方借鑒的成功舉措,因難以及時傳播出去而無法提高知名度。這些都需要宣傳,也值得宣傳。
在全媒體時代,媒體要將鏡頭對準活躍在鄉村的新媒體達人、網紅,把他們生活、勞動中的場景、片段、感悟等以圖片、視頻、文章等形式發布到抖音、快手、嗶哩嗶哩、視頻號、今日頭條、人民號等新媒體,通過樹狀傳播發揮良好效應。
鄉村振興要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各地紛紛出臺文件,強化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平臺建設,實施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媒體可以與科技部門合作,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打造農業科技高層次創新平臺上下功夫。二是在打造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區、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上下功夫。三是在打造創新源頭高質量供給平臺上下功夫。用媒體力量賦能農業科技發展。
如今,各地涌現出一批鄉村產業人才、特色鄉土人才、鄉村治理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媒體要引導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入鄉創業、鄉村能人就地創業,培樹農民創業典型。要推動“土專家”“田秀才”與鄉村旅游、現代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等產業深度融合。發揮媒體橋梁作用,開設鄉土人才傳承示范專題,邀請鄉土人才與農民面對面交流。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基層農村關于“三農”方面的信息平臺正在逐步完善,開發程度正逐步加深加大,信息質量也在穩步提升。但還存在推廣力度不夠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傳播平臺建設不夠完善,傳播方式不夠豐富,專業人才不足。
全媒體助力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是地方財力、人力、物力的支持,并打造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全媒體報道團隊。要利用全媒體促進涉農信息的順暢傳遞與共享,提高農民的信息素養,為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