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澤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變化及應對措施研究——以蘭考縣為例
呂東澤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探索在新形勢下滿足農村金融需求變化的路徑,充分調動農村金融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成為學界研究熱點。蘭考縣作為全國首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具有特殊的參考意義。文章以蘭考縣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案例分析、訪談等方法,從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收入結構、金融政策認知程度等角度分析蘭考縣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現狀,進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提出蘭考縣農村金融存在問題的解決路徑。
鄉村振興;農村金融;蘭考縣
在蘭考縣脫貧攻堅時期,當地政府聯合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設立脫貧扶持基金,有效紓解貧困農戶資金困難狀況,當地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得到資金支持,得以做大做強[1]。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全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全國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縣、河南省改革發展和加強黨的建設綜合試驗示范縣,蘭考縣緊抓時代背景,充分利用政策優勢,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2],采用金融支持手段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探索滿足農村金融需求變化的新路徑,更好地促進農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本課題關注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以蘭考縣為研究對象,梳理分析蘭考縣農村金融需求現狀,結合新發展理念,對鄉村振興背景下滿足農村金融需求的新路徑進行了初步研究。
金融活動是各市場參與主體利用金融工具進行資金流動的經濟活動,借助信用工具是將資金從盈余方流向稀缺方的有效途徑之一。農村金融這一概念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廣泛使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并實施后,金融支持對于鄉村振興事業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其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金融支持也在現階段對推動傳統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具有特殊作用。結合學界已有研究成果來看,農村金融對于信用工具的使用還不充分,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還未得到充分滿足,農村金融含義也需要進一步詮釋。如何結合新發展理念,如何科學界定農村金融的概念,如何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經濟主體的金融需求是本課題探究的內容。
本課題以河南省蘭考縣為例,通過調查蘭考縣近年來產業發展對于當地民眾收入情況的影響,當地民眾對于農村金融政策和服務的接受度及滿意度來分析當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金融需求現狀,進而結合蘭考縣農村金融發展情況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金融需求滿足程度來梳理當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變化情況,最后針對當地在發展農村金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路徑。
為了分析河南省蘭考縣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現狀,本課題根據研究的需要設計了面向農戶、農村中小企業、村莊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覆蓋蘭考縣紅廟、堌陽、南彰3個鎮,閆樓、孟寨2個鄉,143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共發出220份調查問卷,收回215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有份21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45%。調查結果從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收入結構、金融政策認知程度、金融服務滿意度、金融服務傾向性5個方面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35%的人近三年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為2萬元~5萬元,29.09%的人近三年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為6萬元~9萬元,7.27%的人近三年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為10萬元~13萬元。近年來,蘭考縣多個鄉鎮均充分利用本土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農戶家庭經濟狀況連年改善,儲蓄需求日漸增加。紅廟鎮突出農業特色,建成蔬菜種植基地和蔬菜批發大市場,形成桐木板材裝飾加工、家具加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堌陽鎮將桐木加工發展為特色產業,現有桐木毛拼板廠8家,音板、樂器廠2家,木制品加工年產值達到3.5億元。2021年,蘭考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903.5元,同比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787.2元,同比增長10%。
調查結果顯示,71.82%的人目前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工資性收入(含外出打工所得),38.18%的人目前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經營性收入(包括農業種植、畜牧業養殖、鄉村旅游業等)。目前來看,蘭考縣當地農戶家庭收入結構主要由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構成,這與蘭考縣的發展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農戶的儲蓄需求和部分農村企業主擴大再生產的投資需求。堌陽鎮企業發展態勢迅猛,農業經濟效益逐年遞增。紅廟鎮在保持泡桐、大棗、蘋果的種植優勢下,形成小麥、棉花和玉米種植特色農業。南彰鎮產業結構優勢明顯,在發展畜牧業養殖青山羊的同時,擁有蘭考三環木業有限公司等商品生產公司,產品直銷海外,收益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83.64%的受訪者不了解農村金融服務政策,15.91%的受訪者比較了解農村金融服務政策,0.45%的受訪者非常了解農村金融服務政策。具體到針對農村金融特別推出的普惠金融政策。83.18%的受訪者不了解普惠金融政策,14.09%的受訪者比較了解普惠金融政策,2.73%的受訪者非常了解普惠金融政策。大部分受訪者對于農村金融政策或者普惠金融政策表示不了解,不便于當地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享受到政策紅利,反向推動當地有關部門加大農村金融政策宣傳力度。當地有關部門可以多途徑、多樣化宣傳農村金融政策,如組建農村金融政策宣傳隊,結合駐村工作隊在農戶、村鎮企業宣傳政策優勢。
調查結果顯示,35.4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滿意程度為一般,44.5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滿意程度為不滿意。65.91%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提高金融機構覆蓋率,健全多元化覆蓋的金融機構體系來推廣普惠金融。45.4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強化普惠金融教育,推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來推廣普惠金融。對于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滿意度以及推廣普惠金融的措施這兩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從正面和側面反映了當地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對于金融服務的主要訴求為提高金融機構覆蓋率,改善金融服務便利程度。同時,加強普惠金融教育,消除金融服務提供者和金融服務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差是必要的。蘭考當地主要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是中國農業銀行蘭考縣支行及地方性農商銀行,其他大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僅順應政策在農村地區開設惠民點處理簡單的存貸款業務,這不利于滿足農村中小企業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需求,不利于提升金融服務滿意度。
當前,適度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合作化、農民職業化發展趨勢明顯。大農戶、合作社、農業電商戶、現代農業園主、農家樂業主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貸款需求呈現規模化、長期化趨勢。由于農業生產所產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其他產業,因此過高的貸款利率會對農村經營主體產生較大的經濟負擔。同時,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農村經營主體的貸款需求表現出長期性,大部分農村經營主體期望的貸款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考慮到市場因素,結合農業經營的風險性,農村經營主體更多希望能有一個較為靈活的還款方式。然而,蘭考縣當地金融機構針對農業生產經營所提供的貸款服務通常是固定的還貸款時間,利率也較其他行業沒有更為明顯的優待舉措。當地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對于貸款的長期性、低利率、靈活的還款方式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
蘭考縣農村地區居民多為中老年人,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當地農戶受教育程度偏低,對于農村金融的認識不足。大多數農戶所了解的金融服務僅為基礎的存取款業務、轉賬匯款業務。七成農戶不了解金融機構提供的生產、經營性小額貸款業務,近八成農戶不了解消費性小額貸款業務[3]。大部分農戶未接觸過財富管理、貴金屬交易、買賣證券及外匯等業務。同時,83.64%的受訪農戶不了解農村金融服務政策,83.18%的受訪農戶不了解普惠金融政策。此外,受限于認知水平,農戶對于金融知識的辨別能力較為欠缺,容易獲得錯誤信息。以中國農業銀行蘭考縣支行提供的國家農業免息貸款為例,有的農戶錯誤地認為這筆貸款是國家無償補助的,是不需要償還的。在金融政策的宣傳過程中,農戶由于主客觀原因而受到誤導,從而產生錯誤認識。由此看來,當地農戶對于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政策的認知程度亟待提升。
在調查中,44.55%的受訪農戶表示金融機構當前提供的金融服務不能滿足自身需求,認為當地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較單一。此外,近七成受訪農戶認為應該提高金融機構覆蓋率,健全多元化覆蓋的金融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差異化服務種類。結合蘭考縣農村普惠金融開展情況來看,中國農業銀行蘭考縣支行和蘭考縣當地農商銀行(農村信用社)是蘭考縣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其他金融機構參與度較低。由于蘭考縣農村地區金融環境尚不成熟,大型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主觀上為了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較少或不愿在農村地區開辦營業網點,僅為順應政策開設惠民便民點,辦理基礎的存貸款業務。只有當地農商銀行在鄉鎮層面上全面覆蓋營業網點,不利于深入改善當前農村地區金融環境。同時,受限于當地民眾的認知水平,當地金融機構也缺乏豐富金融產品和差異化服務種類的積極性。
在遇到資金短缺問題時,46.36%的受訪農戶會選擇向親朋好友借錢,近三成受訪農戶會選擇網絡貸款,多為短期網絡消費貸款,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而這三成農戶選擇網絡貸款的原因是手續簡便,到賬快。同時,五成以上受訪農戶表示自己更傾向于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方式。農村數字金融的發展能為當地農戶提供便利,提高當地農戶對于農村金融服務的滿意度。但是農村數字金融發展對于通信設備等基礎設施有一定的要求。結合當下蘭考縣的發展情況來看,蘭考縣缺乏發展數字金融的必要條件。蘭考縣農村地區網絡基站建設還未實現全覆蓋,缺乏必要的通信設備資源。在實際情況中,當地部分金融機構缺乏開展數字金融業務的動力。蘭考縣農商行和中國農業銀行蘭考縣支行是蘭考縣數字化金融的主要推動者,其他金融機構參與度則較低。
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是地處農村的金融機構。第一,促進金融機構的多元化、多樣化,創新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帶動引領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深化普惠金融服務,優化普惠金融服務產品種類,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4]。第二,合理利用大型商業銀行資金雄厚、管理手段先進和業務創新能力較強的特點,結合蘭考縣當地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的優勢,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村金融服務。第三,為更好地引導本土金融市場發展,提高金融機構競爭活力,適當降低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引進更多層次、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結構。
結合當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的情況,筆者認為亟待完善金融服務評價和扶持體系。農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極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農業金融服務風險大、成本高、回報低、周期長。因此,大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農業信貸和農村金融服務的內生動力不足。為了激發金融機構向農戶、村莊、農村中小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的內生動力,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完善金融服務評價和扶持體系。第一,加大對農業和金融服務的補貼力度。按照農業信貸額度,對金融機構進行信貸補貼,降低金融組織的農業信貸費用和成本。同時,向證券、保險、擔保、基金、期貨、租賃、信托等金融機構提供與農村相關資金的補貼,支持與農業相關服務的推廣。第二,建立省、市、縣一級農村金融服務產業發展基金,通過股權投資方式引導金融機構為農村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第三,完善農村經營主體對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評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提高服務質量。
數字變革逐步深入生產生活,面對蘭考縣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諸多困難,應當充分把握數字發展時代潮流,助推當地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第一,針對蘭考縣農村地區的復雜環境,應當因地施策,針對性地建設通信網絡基站,提高網絡服務硬件設施的建設數量和質量,優化當地的網絡服務覆蓋范圍。第二,基于蘭考縣農村地區民眾對于網絡接受度不高的現實情況,有必要開展網絡知識普及宣傳教育活動并推進金融政策宣傳活動,加大普惠金融教育力度,提升民眾網絡知識素養,提高民眾對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接受度,加深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金融政策認知程度。同時,當地政府應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活動,以此來解決農民缺資金、短技能、找市場的難題。第三,激發農民金融需求,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業務質量。實現普惠金融持續順利發展的關鍵是積極性高、通透性強的金融氛圍。通過前期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形成了解金融政策、合理利用金融工具的金融氛圍,有助于激發農民金融需求,促進金融機構開展數字普惠金融業務。
蘭考縣當前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發展時期,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全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全國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縣、河南省改革發展和加強黨的建設綜合試驗示范縣,蘭考縣政策優勢明顯[5]。在改革試驗區建立后,蘭考縣逐步探索構建了以數字化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風險防控、信用信息四大體系為抓手的蘭考普惠金融新模式,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多方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產業融合發展,農民積極參與”的運行機制[6],維護各方權益,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發展,使得基礎設施更完善、金融體系更人性化、農戶滿意度明顯提高。通過正確科學的頂層設計,蘭考縣的普惠金融發展呈良好向上態勢。基于此,完善相關普惠金融法律法規勢在必行,有助于厘清各主體責任,深化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金融對于鄉村振興的發展作用愈加重要[7]。鄉村金融服務能否得以順利發展,取決于諸多影響因素。本文以蘭考縣為例,從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收入結構、金融政策認知程度、金融服務滿意度四方面分析了金融需求現狀。研究發現,目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需求未能充分滿足;農戶對農村金融認識不足;金融機構缺乏內生動力;農村數字金融發展滯后。基于此,筆者從農村金融供給側和需求側以及政府等參與主體出發,提出推動制度創新,多角度實現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創新;完善金融服務評價和扶持體系,激發金融機構內生動力;以科技助力金融服務實體,大力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做好頂層設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四項具體解決路徑。
[1]李虹含,劉璐,沙婭.我國貧困縣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研究:以河南省蘭考縣為例[J].新疆財經,2020(5):15-27.
[2]張瀛日.淺析十九大報告中的金融政策[J].中文信息,2019(1):272.
[3]魏雪燕.欠發達地區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構:以蘭考縣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7.
[4]林玲.數字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分析: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為例[J].廣東蠶業,2022,56(7):85-88.
[5]屈艷輝.基于知識流動的微觀區域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以蘭考縣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6.
[6]宋芳.鄉村振興戰略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研究:以B鎮為例[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9.
[7]張越,余紅,王茜茜.鄉村振興背景下新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J].廣東蠶業,2022,56(7):124-126.
Study on the Change of Rural Financial Demand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Lankao County as an example
Lv Dongze
(Henan Kaifeng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Kaifeng, Henan, 475000)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xploring the path to meet the changes in rural financial need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fully mobilizing the role of rural financ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s the first inclusive financial reform pilot area in China, Lankao County has speci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akes Lankao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demand in Lankao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amily economic status, family income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policy cogni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case analysis, interview and other methods. Th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rural finance in Lankao County.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Finance; Lankao County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20
F832
A
2095-1205(2022)10-67-04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2022年度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變化及應對措施研究——以蘭考縣為例”(KCCXSYLX-2022- 037)
呂東澤(2001- ),男,漢族,河南鄭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