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龍 李 俊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發展探究
吳云龍李俊
(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吉林省發展鄉村旅游業,不僅提升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并帶動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更推動了鄉村文化建設,對傳承和保護鄉村文化方面有著重要意義。文章運用SWOT分析法探究了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提出了促進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截至目前,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吳茂英等(2021)認為鄉村旅游創業活動可以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是鄉村旅游產業興旺的重要引擎[1]。陸林等(2019)將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的科學論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出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是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相結合,其對城鄉融合共同富裕有著重大的意義[2]。黃震方等(2015)從文化視角切入認為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將文化保護與傳承相結合,充分挖掘旅游地的地域文化,使鄉村旅游產業具有文化性[3]。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些規劃和意見的出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政策保障[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旅游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業是一個朝陽的產業。鄉村旅游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鄉村旅游業可以較好地將農業、教育、文化等方面進行融合,從而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業也是農村興旺發達的重要途徑。人們越來越重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使鄉村旅游業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結合,致力于打造特色突出、農業與綠色生態及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系統[5]。
吉林省有著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雖然吉林省的鄉村旅游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有著強勢勁頭。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業時,在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要素基礎上升級為商、養、學、閑、情、奇,有機地整合當地的旅游資源,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來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個性化的鄉村旅游品牌。
2.1.1 政策優勢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20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這些規劃、意見的出臺,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保障。
吉林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了進一步推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優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環境,2018年11月22日,吉林省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推進大會在敦化市召開,會上公布了吉林省鄉村旅游領軍企業名錄,此次推進會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旅促農、政策助推的原則,旨在挖掘鄉村文化,推進文旅融合,從規劃布局、產品打造、宣傳營銷、公共服務、市場培育、旅游扶貧、人才培養等8個方面助推鄉村旅游業的發展。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發布《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本規劃作為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綱領性文件,既是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各項重大部署的細化落實,也是全省各地各部門編制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編制實施方案的重要依據。
2.1.2 資源優勢
截至2021年8月25日,在全國美麗鄉村旅游重點示范村推介活動中,吉林省有28個村分三批次入選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截至2021年,吉林省有7處國家5A級景區,新增6家5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13家4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從全域旅游發展較好的長白山景區,到國家森林公園凈月潭,再到獨具特色的高句麗王城,這些都是吉林省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特色資源。被譽為“中國中藥之鄉”的通化也有豐富的物產資源,從釀酒的天然原料,山葡萄、山梨子等,到人們熟知的中草藥材人參、五味子、黃芪等[6],這些也都為吉林省發展鄉村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1.3 交通優勢
吉林省擁有良好的區位條件,與多個國家接壤。同時,吉林省擁有比較完善的公路、鐵路交通網,擁有松花江、嫩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主要通航河流,以及2個大型國際機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立體交通網。
2.2.1 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
生態環境的好壞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鄉村旅游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鄉村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形成產業集群的現象,因此就會形成產業集群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7]。首先是從業經營者為了促進產業的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就會存在盲目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和地域文化旅游資源的現象,在開發的過程中缺乏標準化的指導,從而造成土地、森林資源的破壞,以及地域文化的過度商業化;其次是當地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淡薄,未能形成主人翁意識;最后是旅游者在目的地游覽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2.2.2 專業人才匱乏
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應充分和當地的相關企業進行聯系,在發展模式、運營管理、宣傳推廣等方面需要專業的人才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組織和管理[8]。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業時,從業者大多數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或是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的人,進而影響鄉村旅游產業的經營與管理,不利于鄉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2.2.3 缺乏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吉林省大部分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在產品方面缺乏創新,導致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很多企業在深入挖掘當地旅游資源時,忽略了資源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沒有將文化和旅游進行充分融合,沒有形成獨具特色、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的鄉村旅游產品。
2.3.1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一些旅游景區和酒店逐步向智慧化方向發展,打造智慧化景區,智能化酒店。同時,經營主體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寬旅游產品宣傳渠道,定期向不同需求的人群推送廣告。例如,長春冰雪新天地在冬季進行宣傳時,就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航拍場地的夜景,在抖音、快手直播間宣傳門票優惠活動,以擴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2.3.2 全域旅游的聯動
隨著全域旅游這一發展模式的提出,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同時,也充分整合相關旅游資源,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政策法規等來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例如,梅河口東北不夜城、長白山景區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夜經濟,開展夜游活動,刺激了鄉村夜游市場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9]。
2.4.1 消費理念的變化
旅游景區的管理模式以及消費模式逐漸智慧化,潛在地改變人們的消費體驗模式。景區為了滿足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就要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吉林省鄉村旅游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缺少對游客的精準定位,即便游客有較好的旅游體驗,也很難使游客獲得優質的旅游體驗。
2.4.2 復雜的競爭環境
吉林省發展鄉村旅游業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第一,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有關設施建設與旅游區整體不協調,造成旅游資源、旅游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第二,多主體協同參與的鄉村旅游產業化模式尚未建立,農村專業大戶、家庭農產、合作社以及本土代表性民營企業的力量未能得以充分整合,導致鄉村旅游業仍以農戶為基本單位,經營模式較為粗放。第三,尚未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鄉村旅游業的品牌宣傳、精準營銷、客戶服務等環節有待持續優化。
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時,要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一根本原則,也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根本前提。因此,當地政府需要對特色民宿、休閑農莊等的環保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同時也要強化利益相關者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知,加強對旅游者進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引導,最終實現綠色發展理念和特色旅游資源的緊密聯系,實現鄉村旅游業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同時,要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要加強旅游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養。有關部門需要從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和考慮旅游行業自身的特點的高站位視角,進行科學規劃,充分利用各大高校的教學資源,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形成校企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共建產業學院,培養出具有“專業+外語+實踐”的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的高質量人才。學校也應該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開設與本專業有關的講座與論壇,同時鼓勵學生多參加其他專業的講座,形成跨學科交流的發展方向,并且號召大學生發揮自我優勢,展現自身活力,以此來推動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經營單位要充分和地域文化進行融合,以此形成以鄉村文化旅游資源來打造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創新發展,實現節慶活動、會展等業態和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促進文化消費和旅游消費的有機結合,從而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進而促進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為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吉林省在發展鄉村旅游業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包括政策支持、資源優勢、交通優勢等,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專業人才匱乏以及缺少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等。對此,鄉村旅游業經營單位只有在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地拓展新的優勢并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才能促進吉林省鄉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1]吳茂英,王怡,李秋成.鄉村文旅小微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多重效應[J].旅游學刊,2021,36(4):5-7.
[2]陸林,任以勝,朱道才,等.鄉村旅游引導鄉村振興的研究框架與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3]黃震方,陸林,蘇勤,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反思與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
[4]黃凌云.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與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1(11):73-74.
[5]楊琴.鄉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20.
[6]劉玉妍,楊御照,李染,等.臨沂市平邑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中國市場,2022(15):94-96.
[7]馬雙.基于SWOT分析法的通化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2(8):23-25.
[8]朱扶桑.鄉村旅游助推鄉村經濟發展的策略探究[J].廣東蠶業,2022,56(4):148-150.
[9]劉文慧.基于SWOT分析的南京市鄉村夜游項目開發現狀調查研究[J].江蘇商論,2022(5):59-6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37
F592.7;F327
A
2095-1205(2022)10-119-03
2022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鄉村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GJX2022D354);吉林外國語大學2021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冬奧會背景下吉林省冰雪產業創新發展路徑分析”(202110964023);吉林外國語大學2022年度學生重點科研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鄉村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WXSKY2022A001)
吳云龍(2001- ),男,漢族,吉林長春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冰雪旅游、鄉村旅游。
李俊(1983- ),女,朝鮮族,吉林長春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旅游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