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省腫瘤醫院 謝楓 林春花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2月發布的最新癌癥流行數據顯示,2016年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約406.4萬人,死亡人數約241.4萬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于2020年發布的最新全球癌癥負擔數據,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我國臨床惡性腫瘤發病及死亡率在近幾年逐年遞增,也對腫瘤的臨床治療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須重視腫瘤專科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與醫院各學科的精細化建設。
福建省腫瘤醫院是集合醫療、教育、科研、預防、篩查的大規模現代化三級一流腫瘤專科醫院,也是開展福建省腫瘤癌癥防治工作的重要基地。2020年醫院被列為爭創國家癌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腫瘤專科醫院人才培養工作指出了戰略方向。近年來,醫院大力實施人才興院發展戰略,堅持任人唯才,多渠道引進人才、全方位保障人才,營造安心、舒心的留人、用人環境,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重點介紹醫院采用“雙培養”機制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采取的相關舉措和取得的成果。
“雙培養”機制是指建立雙向培訓模型,將業務骨干作為后備黨員開展大力培訓,同時,培養黨員中具備專業能力的業務骨干。這樣的雙向培養機制下能有效開展醫院基層黨建及人才培養工作。“雙培養”機制不僅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黨員隊伍中,提高黨員隊伍素質水平,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還能提升員工的政治素質和醫、教、研、管等各方面的業務能力。同時,通過實施“雙培養”機制,可以充分發揮我黨的基層組織單位,在人才培養中所具備的政治領導力,發揮基石作用與黨員、業務骨干的模范主導作用,讓基層黨組織凸顯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為醫院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組織保障。
(一)建立“雙培養”篩選培育機制。認真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分析非黨員優秀的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青年醫務人員等高知識群體的政治表現和思想狀況,將其中具有高度政治意識、強大的業務能力、強大的專業精神、責任感和獻身精神的業務骨干標識為黨員培訓對象。在專家層面上做好工作,按分類建立業務文件和專業發展規劃,對于符合條件的,確定為業務骨干培養對象。同時,根據所在黨支部和科室的實際情況,根據業務骨干培養計劃將確定黨員作為“雙培養”對象,保證較高的“雙培養”對象比例。目前醫院已有“雙培養”對象160名。
(二)建立非黨業務骨干的培育機制。1.制訂業務骨干培養入黨工作計劃。醫院每年年初都會制定年度骨干成員培訓計劃。同時,要將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工作情況作為基層黨(總)支部、黨(總)支部書記黨建述職考評的重要內容。2.加強對業務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提倡民主、著眼全局,加強高知群體的思想工作,通過邀請高知群體聽黨課、列席接收新黨員的支部大會、參加新黨員的宣誓儀式、參加黨組織主題活動,持續提高參訓人員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意識。定期召開優秀黨員研討會,了解業務骨干參訓人員的入黨意愿及新時代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壓力,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傳達正能量,鼓勵優秀業務骨干積極為醫院黨的建設發展建言獻策,增強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3.加強三級聯動。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帶頭示范,定期聯系高層次人才。注重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黨務工作能力強、學術科研水平高、有影響力的黨員專家教授和黨員領導干部成為“雙帶頭人”,明確黨支部書記作為業務骨干的政治導師,專門為業務骨干講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其向黨組織靠攏的意識。同時時刻關注業務骨干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幫助解決,使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認識到黨組織的先進性,進而積極加入黨組織。4.加強高知群體組織發展工作。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后,黨總支、黨支部要及時討論確定培養聯系人,加強跟蹤培養教育、落實定期匯報思想、談心談話和考察鑒定等工作,嚴格按黨員標準,幫助業務骨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理念信念,強化黨性實際鍛煉。當業務骨干基本具備黨員條件時,黨總支、黨支部要及時按照黨員發展程序將其發展為黨員。5.在晉級晉升上加強對業務骨干政治性的認定。目前,多數醫院在醫技人員晉級晉升上主要參考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水平,政治要求不夠明確具體。部分業務骨干盡管自身專業能力突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政治素養,將自身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更多地集中在醫療、科研和教育上。因此,在晉級晉升中要加大對“政治素養”的認定,能夠激發非業務骨干入黨的積極性、主動性。醫院2019年選任中層干部15名,其中黨員占73%;2022年選任中層干部35名,其中黨員占68.6%。
(三)建立優秀黨員的培育機制。1.制定優秀黨員培育計劃。鼓勵有發展潛力尤其是思想解放創新、專業踏實的黨員和優秀中青年人才,結合醫院發展,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各個定量培訓目標,并設定目標完成期限。堅持“壓擔子”培養,把黨員骨干、業務骨干輸送到重要的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崗位鍛煉;選派到上級部門、高校、基層醫聯體掛職;對口援疆、援藏、援外及駐村蹲點鍛煉等,在實踐中增長才干,不斷增加干部儲備。2.利用多方式多渠道促進人才成長。根據醫院專科和個人發展的方向,不斷加強優秀黨員學習培訓,提高專業技能。鼓勵黨員骨干、業務骨干參與各類業務競賽、創先爭優活動;參與學科帶頭人人才計劃、優秀青年人才計劃選拔培養;優先選派他們外出進修學習,擔任國內外訪問學者,參與相關業務能力培訓、學術會議交流等提升崗位技能及專業水平的活動;鼓勵支持攻讀碩士、博士提升學歷教育等。3.加強團隊建設,探索“多帶一”培養模式。依托導師制培養人才,聘請國內外享有聲譽的專家、教授,與優秀黨員結對子實行“導師制管理”,給予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指導。以黨支部為單位,為每位黨員聯系一名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的非黨員業務骨干,開展黨建業務幫扶結對工作,達到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的目的。
(四)建立“雙培養”跟蹤管理機制。“雙培養”機制屬于一項基礎性的長期工作,關鍵在于后期的培養過程,要切實將醫院黨建工作“雙培養”機制落到實處,必須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雙培養”機制跟蹤體系。針對不同的“雙培養”對象,建立培養臺賬和工作檔案,詳細記錄培養過程,并做好“雙培養”對象的考核,通過動態管理,保證“雙培養”機制的正常運行。同時要對“雙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涌現出的優秀黨員和優秀人才及時進行宣傳,選樹“雙培養”工作典型。
(五)建立“雙培養”績效保障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經費的投入,為“雙培養”機制建設提供績效保障。“雙培養”對象選派到上級部門、高校、基層醫聯體掛職,在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的基礎上,月度績效由醫院承擔,其中選派到外省“雙一流”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和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其他國家級平臺的職工,享受相應的租房補貼;選派對口援疆、援藏、援寧及駐村蹲點鍛煉,醫院發放援外醫療技術補貼。
在“雙培養”機制下,醫院堅持黨管人才,全院上下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成就人才的氛圍更加濃厚。如今醫院已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衛生健康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省優秀人才2人,省“雙百計劃”人選4人,省衛生健康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閩江學者1人。擔任全國性學會協會學術委員會分會主委和副主委22人、常委27人。省級各類學會、協會任職百余人。
在大力實施“雙培養”機制后,醫院品牌和綜合實力得到持續提升,目前已形成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福建省腫瘤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腫瘤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腫瘤精準醫療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福建省腫瘤精準診斷與免疫治療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腫瘤放射與免疫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肝膽胰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福建省消化、呼吸與泌尿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為一體的腫瘤醫教研防高地。在已發布的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醫院排行榜中,醫院連續跨入全國腫瘤學提名醫院榜單、穩居華東區腫瘤學第5名;在2021年度全國GCP機構藥物臨床試驗量值排行榜中名列第61位、福建省第2位。
(一)做好“雙培養”人才梯隊建設規劃。“雙培養”機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一個長的過程,因此要重視形成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制度,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理念下,合理安排培養進度,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梯隊。
(二)根據科學發展觀原則,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訓練階段和方法不同,對訓練活動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整個培養過程都切忌盲目,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根據不同類型“雙培養”對象的特點,因人而異地制定培養計劃,要在內容和形式選擇上盡可能貼合培養對象的真實需求,確保每位人才都能才盡其用,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總之,在公立醫院發展人才培養中,黨員力量不可缺少,如同先鋒隊與主力軍,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健全“雙培養”機制,在黨組織中納入高層次業務骨干人才,培養骨干人才的黨員信念,同時有利于未來建立強硬的技術壁壘與精神基石,促使整個專業隊伍結構合理、敢于創新,成為加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