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李周爍
保密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利益,歷來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保密工作是國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日常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僅關乎國家秘密的安全,也與高校自身的安全穩定發展緊密相關。新形勢下,高校保密工作的內涵和外延都有所豐富,面對的風險挑戰和防范難度進一步加大,需要緊跟新形勢新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防范應對能力,筑牢保密安全防線。
(一)任務重。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任,參與的涉密事項多、范圍廣,涉及招生考試、科學研究、涉外交流、對外合作等領域,內容除教學、科研外,還包括意識形態、安全穩定、財經等黨政領域的其他方面。同時,高校所屬行政級別較高,會收到來自中央及各部委、地方省委省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密件,涉密層級高。隨著軍民融合的不斷深入,高校科研人員參與涉軍涉密項目越來越多,成果越來越豐富,價值越來越重要,信息敏感性強,一旦發生嚴重失泄密事件,將影響高校的安全穩定和正常運轉,威脅黨和國家秘密安全。此外,高校保密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多方聯動,形成完善順暢的工作機制。高校保密工作對象是全校師生,有數萬人的龐大規模,人員基數大;新老生不斷更替,人才交流活動頻繁,人員流動性強,進一步加大了管理難度。
(二)形勢嚴峻。網絡化時代,信息在網絡上傳播的速度和范圍呈幾何級數增長,發生網絡失泄密事件,其影響范圍和管控難度很大。同時,網絡不僅是失泄密的重災區,而且是竊密和反竊密的主戰場,需要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就高校自身而言,和平年代,師生普遍保密意識淡薄,保密常識欠缺,保密警惕性較低,沒有形成良好的保密氛圍。從有關部門通報的失泄密典型案例來看,高校泄密事件時有發生,師生被境外情報間諜機關收買利用,違規獲取出賣涉密敏感信息已不是個例,安全威脅始終存在。
(三)防范難度大。高校工作與社會有著方方面面的聯系和接觸,隨著產教融合、產學研結合不斷推進,校政企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高校師生接觸涉密敏感信息渠道不僅限于保密部門涉密文件,在科研項目合作、專家學者參政議政等活動中,都有可能接觸涉密信息,無法實現涉密信息獲取的統一歸口管理,管控難度加大,失泄密風險隱患增多。同時,現行的保密防范手段,側重于從人防、物防和制度程序設計上予以約束和規范,缺乏有效的技術性防護措施。例如,網絡防范僅限于部署防火墻系統、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系統、防病毒系統和網頁防篡改系統,缺乏有效的泄密風險預警和識別技術,一旦發生網絡失泄密事件,不能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缺乏有效的彌補措施徹底消除風險。此外,保密督查效能有限,檢查方式多采取定期和抽查的形式,常常只能監管“有無”而無法檢查“好壞”,無法起到實時監控的作用,也缺乏有效的失泄密檢查工具,導致檢查效果不佳,難以真正發現問題隱患。
(一)規范保密委員會建設。保密委員會是落實黨管保密的重要制度安排和組織保證,從中央到地方、各系統各部門均設有保密委員會,作為常設的議事協調機構統籌單位內部各項保密工作。高校保密委員會通常由黨委書記擔任保密委主任;下設保密辦,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單列二級機構或者掛靠在黨政辦,利于發揮統籌協調職能;成員單位由與保密業務直接相關聯的二級單位構成,同時明確全校各單位保密工作的主體責任,以此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網絡。加強保密委員會建設,一方面,要強化保密委領導職能,建立完善保密重大事項議事制度,厘清需經保密委員會研究的事項清單,從制度機制方面予以規范,而不僅限于每年一次的保密工作例會,讓保密工作從組織規格上“高”起來,促進各單位對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委員應有作用,讓成員單位真正“動”起來。要根據形勢發展和任務需要動態調整成員單位組成,既確保相對精簡,又保證“應覆蓋盡覆蓋”;制定“權責清單”,明確成員單位職責,規范審批權限,實行歸口管理,壓實主體責任,提高成員單位工作的主動性。
(二)筑牢保密管理“四大基礎”。圍繞保密工作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做好保密管理基礎性工作。一是涉密人員管理,做到涉密人員上崗、在崗、離崗離職和脫密期全過程管理,要精準劃定涉密崗位,建立涉密人員臺賬,并根據人員流動變化及時動態更新,做好涉密人員交接工作;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警示教育,強化崗位責任感和紅線紀律意識,確保涉密人員忠誠可靠;通過培訓掌握保密法規和工作要求,了解最新的防范風險點,提高業務能力水平;建立涉密人員崗前和定期政審、年度重大事項報告和因私出境審批制度,落實“三防”要求。二是涉密載體管理,要明確涉密載體保管權限,指定安裝“三鐵一器”物理防護設施的單位以及正式工作人員具備單獨保管涉密載體的資質;單位內部涉密載體應相對集中統一保管,并建立臺賬,定期清查核對,防止遺失;嚴格履行涉密載體傳發、使用過程中登記簽字手續,嚴控擅自橫向流轉,禁止私自復印、保存涉密載體。三是涉密場所管理,要精準劃定保密要害部門部位,加強其設施設備等物理防范建設,明確人員進出管控要求,創造絕對安全保密環境。四是涉密設備管理,要按照指定途徑采購涉密設備,實行專人管理、申請使用;對涉密設備進行醒目標識和物理隔離,嚴禁接入互聯網。
(三)完善保密管理“三大制度”。一是定密管理制度,定密是保密管理的源頭,具體包括國家秘密的確定、變更和解除,是否定密、定什么密級、定密期多久、知悉范圍如何控制,以及何時對已定的國家秘密進行變更和解除,要按照《國家秘密事項范圍》的規定查找對應依據,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要求定密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掌握國家秘密事項范圍,根據文件內容查找對應依據,綜合研判分析,擬定對應密級,并按程序報經定密責任人審批確定,以此規范定密行為,避免定密工作的主觀隨意性。二是工作秘密管理制度,工作秘密屬于本單位內部信息,列為暫不能對外公開的事項,也有對應的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控制,一旦泄露會直接干擾單位的工作秩序。規范工作秘密管理,需統籌各業務單位列舉出本部門工作秘密事項清單,以此為依據確定工作秘密,并注意處理工作秘密的行為規范,不得擅自對外公開,不得通過微信、QQ等互聯網渠道傳發。三是宣傳報道和信息公開保密審查,這是防失泄密的關口,按照“誰公開、誰審核”的原則,按程序對擬公開的事項進行保密審查。保密審查的核心是判斷其內容是否涉及國家秘密、工作秘密等其他不予公開的事項,主體責任是信息的提供者,保密工作人員協助界定。
(四)依規開展涉密活動。高校開展的涉密活動主要包括涉密科研課題研究、國家考試自命題出題和考務工作,以及落實上級涉密工作任務。部署開展涉密工作,一是控制知悉范圍,組織者要有意識地縮小知悉范圍,涉密事項根據工作需要,傳達到與工作開展直接相關人員,并明確保密紀律要求,做到“只做不說”。二是嚴格保密要求和措施,涉密信息必須在涉密設備上處理,不得上傳互聯網;與涉密工作相關的衍生資料,該定密的要依規定密;以會議形式傳達的,要落實保密會議要求,會場不得錄音,發放的涉密會議資料逐份登記并會后收回;以制發涉密文件形式傳達部署的,應逐份編號登記發放,并明確任務完成的時限要求,限期歸還銷毀,不得將發放的密件留存于各單位。三是制定保密工作方案,大型重要的涉密活動,應制定專門保密工作方案,對活動參加人員范圍、活動場所安全保密環境、涉密載體使用管理等會同保密部門采取針對性措施,嚴防失泄密事件發生。
(五)常態化開展保密宣傳教育。保密工作,宣教先行。做好保密工作必須先從保密意識和常識上抓起來,從領導干部、機關工作人員,再到每一位師生,都要牢固樹立安全保密意識。既要緊密聯系實際,根據不同對象的類別、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又要把保密宣傳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結合起來,豐富保密宣傳教育載體和形式。要以領導干部、涉密人員等其他接觸知悉國家秘密較多的人員為重點,通過組織學習保密政策文件、開展保密知識講座、觀看保密警示教育片等多種方式,筑牢保密思想防線,提升防范應對能力。同時,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導向作用,利用官微、微信等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擴大宣傳面,加強宣傳效果,切實增強全校師生保密意識和保密常識,厚植高校安全保密的群眾基礎,營造良好的安全保密氛圍。
(六)發揮保密監督檢查作用。保密自查自評自糾和專項保密檢查是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以查促教、以查促改、以查促防、以查促管,對各單位落實保密措施,對發現并消除泄密隱患起到重大作用。如何發揮其“利劍”作用,真正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防范問題。一是要有針對性。保密自查自評自糾是每年例行開展的工作,自查的內容國家保密管理部門已制定標準統一模板,高校保密管理部門應結合本單位各內設機構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專項檢查內容應結合當前保密工作重點任務和泄密風險突出問題綜合制定,同時注意時間節點安排。二是要有機結合。開展專項檢查應結合各單位自查自評自糾工作的基礎上,對其自查開展情況進行督查,是否實事求是對照自查和評分,有無對相關問題避重就輕,往年發現的問題隱患是否及時整改到位,避免自查工作的隨意性和形式主義。三是要確保見實效,對檢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保密管理部門要給出具體的整改意見,指導其完善措施、堵塞漏洞;對有重大泄密隱患的,應建立整改督辦臺賬,同時要在內部進行通報,發揮警示和擴大檢查成效作用。
保密工作對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有著重要意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不同的安全形勢,對保密工作有不同的要求。一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做好新時期國家安全工作的總方針。保密工作是國家安全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高校保密工作要主動融入國家安全大局,既要堅持做好傳統領域保密工作,又要抓好反間防諜能力建設,加強對外部敵對勢力的防范應對,保持警惕性,落實“三防”各項工作要求。要堅持保密工作是保安全、促發展的理念,既要做好保密管理,更要做好保密服務,根據形勢發展和任務需要,不斷優化工作機制,完善涉密科研管理等制度,提升保密工作能力水平,主動適應新時期安全保密需要,服務高校各項事業穩定發展。二是加強與其他安全工作的有機融合。新時期,保密工作不能“獨善其身”,要加強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工作的協同建設。保密工作是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工作的基礎,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工作是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二者之間相輔相成。要加強統籌,確保制度的有效銜接,形成制度的閉環和工作的合力。三是強化與地方國家保密局的協調聯動。高校保密工作是國家保密管理的關鍵一環,在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還應加強與地方國家保密局的聯系互通,接受其監督和指導。要善于借助地方國家保密局的專業力量,在保密形勢風險研判、保密宣傳教育、保密專項檢查、泄密事件的處置和風險的防控等方面,主動加強對接,協同構建更為堅實的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