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李春婷 邢耀榮 吳嫚
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委員是新時代醫院紀檢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紀委監督職責的前沿哨兵,是醫院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推進力量,是黨性、黨風、黨紀宣傳教育的組織員、宣傳員和監督員,是新時代醫院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助力軍。因此,在新時代,要使群眾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就要立足從嚴監督,堅持刀刃向內,充分發揮醫院各級黨組織紀檢委員的監督作用。文章結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工作實際,探析高校附屬醫院黨組織紀檢委員履職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充分發揮紀檢委員作用的對策建議。
(一)高校附屬醫院黨委的領導作用逐漸凸顯。2018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中提出,落實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完善“醫院章程”,促進醫院中心工作與黨建工作有機融合,充分發揮醫院黨建在醫療業務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凸顯黨建在醫院業務工作中的政治引領力、組織協調力,凸顯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
(二)高校附屬醫院黨建的基本狀況。高校附屬醫院黨建與業務存在工作融合度不夠、融合點不精準、措施效果不明顯,仍然存在為黨建而黨建的,將黨建工作浮在面上、落在紙上,沒有與業務工作深入融合,出現“兩張皮”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認識不夠,未能從政治上來認識黨建工作在醫院業務發展中的作用;黨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專業知識不夠扎實,落實工作方式方法簡單單一;基層黨支部對所轄部門及科室“三重一大”決策參與少,黨支部的作用發揮受限;臨床黨支部書記、委員精力多用在臨床業務上,學習政治理論花費時間少,對黨建工作缺乏深入思考,支部活動多表現在疲于完成規定任務上,與業務工作融合不夠等方面。
(三)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工作的現狀。在黨中央反腐決心已下,反腐力度不減的局勢下,隨著中央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校附屬醫院紀委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目前高校附屬醫院紀委均在學校紀委和醫院黨委的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堅持“三個為主”,即提名考察以上級紀委為主、查辦案件以上級紀委為主、考核考績以上級紀委為主。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工作逐步實現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具體表現為:高校附屬醫院紀委書記由學校紀委提名、指派,破除了紀委書記在同級監督中熟人監督難的問題;高校附屬醫院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工作需要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均進行了調整;高校附屬醫院紀委在“三轉”后,實現了聚焦職能定位,突出監督職能,凸顯監督的再監督職責;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的《意見》明確指出,醫院紀委要全面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建立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黨員干部和醫務人員嚴格遵守黨的紀律規定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檢查。
(四)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工作存在“卡脖子”問題。高校附屬醫院是高等學校附設的擔負醫科教學和科學研究任務的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為一體的醫院,既擔負著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守護一方百姓健康的使命,也擔負著“立德樹人”、科學研究的重任。高校對附屬醫院人才培養、醫療技術和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定支持,而附屬醫院的強大也有利于高校教學和人才的培養。高校附屬醫院不僅具有一般公立醫院的服務功能,更凸顯出教學和科研功能。
(五)我院紀檢監察工作組織體系。以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為例,該院黨委在蘭州大學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作,院內黨組織實行三級管理體制,醫院黨委下設21個黨總支、78個黨支部;從監督體制來看,醫院紀委在蘭州大學紀委和醫院黨委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有紀委委員9名,其中1名紀委書記、1名紀委副書記兼任紀委辦公室主任和監察處處長,專職紀檢干部6名,黨總支和黨支部均配有紀檢委員,黨總支紀檢委員21人和黨支部紀檢委員58人(不含離退休黨支部),從管理和運營體制來看,醫院設有黨政職能部門25個,89個臨床醫技科室、1個直屬機構、3個直屬單位、49個學科。高校附屬醫院屬勞動密集、知識密集型單位,攤子大、員工多、權屬雜、監督難、容易滋生腐敗。因此充分發揮高校附屬醫院基層組織紀檢委員“近身”監督作用尤為重要。醫院各級黨組織紀檢委員配備齊全,有明確的崗位職責,但如何協調運用好、發揮好紀檢委員的監督作用是破解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工作監督難重要突破口和高校附屬醫院普遍亟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高校附屬醫院黨支部雖在日常工作中對黨員進行了黨史學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黨規黨紀教育、警示教育等,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存在教育手段不接地氣、教育方式方法單一、紀檢委員工作重視度不夠、紀檢委員身份認同感不強、紀檢委員作用發揮不理想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高,重視程度不夠。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委員多為兼職,尤其臨床黨支部紀檢委員均為科室業務骨干黨員兼任,平時臨床業務工作繁忙,精力多投入在臨床業務上,對黨務工作重視不夠,政治理論學習不夠,有重業務實績輕黨建工作的現象;醫院各級黨組織對紀檢委員職責定位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紀檢委員的存在感、身份認同感不足,影響了紀檢委員大膽主動開拓性工作的積極性。部分臨床黨支部負責人和紀檢委員未能從政治的角度深刻認識擔負的職責使命,未能從政治上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履職能力不足、專業理論知識缺乏。醫院各黨組織紀檢委員普遍存在履職能力不足、政治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主動性不夠、積極向上級紀檢部門咨詢監督工作少、主動發現問題少,發現問題主動上報少等問題。另外,臨床黨組織紀檢委員多為兼職,臨床業務工作繁忙,占據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落實工作多存在上級組織要求什么便落實什么的被動工作局面,存在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黨建工作的現象。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委員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履職能力不足,對紀檢監察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監督中存在本領恐慌,不敢監督、不會監督。
(三)工作中有畏難情緒。高校附屬醫院各黨組織負責人大多是科室主要負責人,紀檢委員多為年輕骨干、資歷淺,對領導或比自己資歷高的人存在不敢監督的心理,有怕日后被“穿小鞋”的顧慮;對黨員同志的履職行為和工作生活作風,存在熟人監督難,大家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難于拉下臉子去較真碰硬、“咬耳扯袖”,怕影響團結、傷了和氣、駁面子,怕對自己獎勵評選帶來不利等情緒。
(四)層層壓力傳導不足。高校附屬醫院各黨組織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力度不夠,存在“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有力推進,對“關鍵少數”主體責任落實要求越來越嚴,監督力度越來越大,有力促進了“關鍵少數”頭雁效應的發揮。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壓力傳導逐漸遞減,落實職責不嚴,監督工作難以開展的困境。
通過對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委員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思考,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注重頂層設計,突出政治信念。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推進,各級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高校附屬醫院紀檢工作涉及面廣,醫院各部門工作涉及面多,人、財、物的監管難度大,受到來自不同社會層面人員的關心和關注,因此高校附屬醫院對紀檢委員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高質量紀檢委員隊伍建設直接影響其有效履職。醫院黨委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推選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敢于擔當、敢于斗爭的黨員同志擔任紀檢委員職務,嚴格審核把關紀檢委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確保醫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部署要求能夠深入到支部,貫徹落實到黨員群眾身邊。
(二)加強理論武裝,提高思想認識。注重落實各黨組織“三會一課”的學習制度,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培訓,強化推進各黨組織紀檢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使紀檢委員逐步認識到擔負職責的重要性。深刻認識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胸懷“國之大者”,增強紀檢委員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紀檢委員對監督執紀工作政治性和原則性的認識,提高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政治性的認識。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履職能力。可嘗試增加專職紀檢委員的比例,選優配強紀檢委員。把各黨組織委員培訓納入黨員干部培訓年度計劃,通過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培訓,創新學習培訓形式,充分利用專題講座、實地考察、紅色教育基地學習等形式,以及探索抽調紀檢委員參與醫院紀委辦公室信訪核查、日常監督等工作,提高紀檢委員對紀檢監察業務工作的認識,在實戰中提升紀檢委員工作能力。構建抓早抓小工作機制,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壓實黨支部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由支部推動紀檢委員主動履職,激發各級黨組織紀檢委員履職擔當的內生動力。
(四)暢通紀檢委員溝通聯系渠道,建立健全評價機制。暢通紀檢委員與紀委委員、紀檢監察部門溝通聯系渠道,及時解決紀檢委員履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為紀檢委員履職盡責撐腰鼓勁,做紀檢委員的堅強后盾。為持續推進紀委委員聯系黨組織工作,要求紀委委員定期督導所聯系黨組織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工作,并參加其開展的相關活動,在日常監督檢查中及時給予指導,每半年將聯系督導黨總支紀檢監察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向醫院紀委辦公室報備;暢通紀檢委員與紀檢監察部門的溝通聯系渠道,對紀檢委員在履職中存在的困難或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或提出處理的意見建議,為紀檢委員作用發揮提供實踐鍛煉機會。探索施行紀檢委員履職評價辦法,以及在黨建工作考核中增加紀檢委員考核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紀檢委員晉升的重要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個中心任務,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業主責,把握監督工作重點,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當前,醫療衛生行業反腐形勢嚴峻復雜,充分發揮醫院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作用是深入基層監督、全覆蓋監督、監督“微腐敗”的有效工作機制。因此,高校附屬醫院要對紀檢委員的監督職能引起高度重視,并在創新思想指導下不斷強化,使其更好地發揮在醫院運營管理、科學研究、教書育人、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有效助力新時代高校附屬醫院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