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召霞,陳李斌,汪 釗
(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21)
2020年7月,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學科建設最終目標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為黨和國家事業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撐,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都是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點,兩者本質上都以培養高層次人才為根本。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協同推進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實現兩者協同發展,有利于促推學科實現研究生培養功能[1]。加強學科建設,改善研究生教育基礎條件和優化資源配置,助推研究生教育跨越式發展,聚焦創新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是當前高校需要著重規劃和思考的問題。
高校改革與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就是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國際交流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載體[2]。學科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研究生教育水平,決定了人才培養層次。研究生教育在服務國家創新、科技革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基于學位點建設的研究生教育在很多方面,諸如學科平臺、科學研究、學術梯隊,重大項目等方面需要學科建設的支撐和保障。可以說,學科建設筑牢了研究生教育基礎,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質的培育平臺。加強學科建設,打造高質量的學術人才隊伍,爭取國家級、省級項目和重點實驗,提供高水平的研究課題以及優質的軟硬件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人才成長鋪設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從而推動研究生的教育培養工作。
研究生教育是推動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途徑。研究生教育在開展學位點調整、培育導師隊伍、優化課程體系、構建科研平臺、推進產教融合過程中,促進形成學科基礎設施完善。而學科建設的主體除導師隊伍外,研究生在學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參與科研實踐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同時,他們在實踐鍛煉中一方面提升了自我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導師指導及團隊合作,產出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為充實科研隊伍提供了有生力量。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培養高層次研究生創新人才,為學科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已成為多數大學辦學的重中之重。
作為研究生培養主體的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工作和“973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出了全國80%以上的高水平論文和社科重大成果[3]。這些承擔項目和產出的成果都有研究生的積極參與,體現了研究生在科研創新的主力軍作用。研究生在各行各業中創新和實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推動科技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新時代的研究生,要將勤學苦練作為攀登科學高峰的不二法寶,將原始性創新、前瞻性研究作為不懈追求,樹立遠大理想,為國家振興和騰飛提供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
大學是培養高端人才的主要陣地,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的核心內容,學科建設水平決定了高校的發展水平。高層次人才培養離不開創新,把人才培養作為主要核心內容的學科建設更需要創新。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長足發展,但在滿足國家戰略和高層次人才供給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優化學科布局,實行學科創新,注重新興學科、前沿學科的發展,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學科平臺是學科建設中一項重要內容,學科平臺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方面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其建設水平關系著人才培養質量[4]。高水平的學科平臺為研究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的環境,給予研究生接觸高水平的科研項目、了解科技前沿領域發展態勢的機會,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提升學術和科研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條件保障。
學科建設中通過外引和內培的方式,促進了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隊伍的形成,匯聚了一支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碩、高水平的學科學術梯隊。學科梯隊的形成促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師資保障[5]。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責任人,對研究生思想品格、學術志向、創新能力、價值追求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導師的業務水平和價值取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研究生,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離不開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只有把學科隊伍建設放在首要任務上,并以此為著力點,才能真正建設好一流學科,才能匯聚優秀的導師團隊,才能培養出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俱佳的高層次研究人才。
科學研究是激發學科創新、促進學科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形成新興學科和新的學科增長點的內生動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既是學科建設成就的體現,也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體現。導師隊伍中的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為研究生開展科研訓練和實踐提供高水平的科研項目,保障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了研究生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學科間多樣化的學術交流,不僅能讓研究生了解學科前沿的知識動態,為其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借鑒和指導,還開闊了研究生的視野和格局,培養了研究生對科學研究的學術興趣和科研精神。
良好的學科管理運行機制,對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有很大裨益。一是加強重點學科建設,著力培育和發展優勢學科,注重學科交叉滲透、融合,加強學科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建立特色學科生態體系。二是完善學科建設管理運行機制,學科建設中最重要的三項工作簡單講就是人、經費和項目,而要做好這三項工作,就需要從全局上統籌資源,做到資源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部門通力合作,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建立多元化的績效評價體系,以此來推動學科建設良性發展,為研究生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提供豐沃的土壤和環境。
高水平導師既要從學科建設中積極引進,也要從本校師資中深耕培育。一方面根據學科發展和研究生教育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干和高水平博士,形成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另一方面要從本校資源中繼續挖掘和培養,建立完善的導師遴選、培訓、考核、激勵等機制,鼓勵導師繼續深造、訪學、外出交流,提升導師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能力。
學科平臺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顯著的作用。高校應積極加強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哲學社科研究基地等建設,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研究生培養。推進產學研合作,積極尋求與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合作與交流,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合作等,著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要充分發揮已有學科平臺的作用,強化研究生的系統科研訓練,在實踐教學、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中突出學術創新。
科研實踐是提升和鍛煉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一是學校應從學科建設經費中拿出專門經費設立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創新實踐,引導研究生結合社會發展與學科特色參與地方和行業發展所需研究課題,鼓勵研究生在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上取得好的成果。二是加強研究生科研實踐基地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三是加強學術交流和學術氛圍營造,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研討會、學術沙龍等活動,活躍學術氛圍;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做講座,了解前沿動態,拓寬學術視野;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學術會議,短期訪學等,通過走出去交流學習的方式,提升研究生學術水平。
研究生課程建設必須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在課程設置上,要突出研究方法類、研討類和實踐類等課程。要根據不同學位層次、培養類型、學科門類的要求,加強學科核心課程、特色課程、案例課程及線上優質課程資源建設。設立教材專項基金,支持研究生教材編撰、出版。開設相關學科前沿進展的專題和討論課程,將學科前沿知識、學科最新成果融入課程中,邀請社會和企業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兼職培養學生或校企合作培養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加強公共選修課程建設,增設創新教育、文獻檢索、職業發展方面的教育課程,以此優化研究生知識結構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社會實踐納入研究生培養方案中,鼓勵研究生以項目合作、科研攻關等形式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服務,引導研究生在實踐中了解國情民情,涵養家國情懷。
學科建設在高層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是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建設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學科建設中高效率的運行保障機制,重點學科建設、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學科平臺和科研項目等軟硬件條件,有力促進了研究生教育,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