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浦口外國語學校 王墨墨
課堂并不是唯一的教育場所,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能夠學會生活教材中的知識,并不能滿足學生的成長要求。而生活則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的基礎和來源。所以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要創造出生活化教學氛圍,借助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抽象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思維模式的教育內容,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從多個角度挖掘事物的內涵,促進學生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生活中找到更加豐富的素材,提高學生的智慧,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其能夠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作品創作,滿足學生發展要求,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為自身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開創了素質教育的先河,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中重要的思想。生活化教育主要指的是該學科教育之中,教師按照學生的發展規律和教學目標,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材料,融入教育工作,使學生能將這些生活化的內容與美術學科有效融合,借此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美術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與生活相結合,利用現代技術促進教學效果。小學美術教師在教育工作之中,需要建立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創設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實踐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促進小學美術教育的不斷發展。從有關調查可知,很多院校已經將生活化教學與美術課堂有機融合,借助這一方式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受到了社會的認可,美術生活化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美術素養,而且能夠實現教師專業、多元化發展,對師生的共同提升也大有助益。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興趣能夠使其擁有更強的學習動力,如果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相對較高,則能夠擁有更強的積極性,從而助力學習效果的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生活化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貼近,能夠有效降低學習活動所帶來的陌生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此外,生活化教學也能夠使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相關知識的意義,促進生活與知識的銜接,深化學習的效果。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能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基礎動力,使其更好地融入課堂中,愿意學習美術知識。
相較于物理、化學等學科來講,美術更加貼近生活,不僅能夠直接反饋與生活,還能夠直接應用于生活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融入生活,幫助學生挖掘生活中有關美術的元素。在這一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習慣,融入生活之中,更好地利用美術知識,感受不同物品對美術教學的意義,借此提高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在這一情況下,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美術課堂的教學價值。借助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形成更好的美術思想,提高其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全面進步。
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美術課程中的各個方面,生活化教學實際上就是建立在生活內容的基礎上,其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內容的印象,利用這一方式,能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美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陶冶學生的情感。例如,在觀賞一幅色彩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色調的冷暖,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提高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從這一角度來講,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提高審美認知
小學美術教材中不僅設置了各種趣味性的故事內容,而且還提供了豐富的圖片,可以使學生的美術視野得到有效拓展。而怎樣利用這些文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提供發現美的機會,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內容。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探索教學內容的素材,能夠使學生在這一基礎上,得到有效進步,而且可以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借助這一方式,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美術學習,提高學生的表現欲望,優化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夠為其未來學習奠定基礎。在日常教育工作之中,美術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有關內容的重視程度,借助生活化素材,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將生活融入課堂,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美術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共同進步。借助生活化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美術和生活之間的關系,改善美術教學水平,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更好地表達自我,讓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更加投入,借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2.豐富審美感受
引導學生發現美是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小學美術教育工作需要有效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生活的基礎上,利用美學視角和理論創作出更多具有創意的作品。例如,在學習線條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審美能力,改善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觀察線條的利用。如可以讓學生去往商場觀察各種服裝,或者是店面裝飾中的線條利用,使學生能夠對相關內容形成簡單的認識,然后借助教師的講解,學生進一步加深了理解,能夠掌握不同線條的表現形式,所呈現出的效果。教師可以在這一基礎上,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利用線條進行繪畫,并進行作品交換,相互借鑒與評判。通過美術與生活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線條的多樣化,讓學生擁有發現美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使學生能夠利用這些繪畫元素表達自身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創設生活情境
要想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就必須讓其體驗到美的情趣,在這一基礎上,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教學效率。而要想滿足這一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就需要將更加豐富的生活內容,在設計好的情景之中進行展示。通過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相融合所形成的樂趣,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思維,加強創作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通過客觀角度的分析,能夠使學生融入豐富的情景之中。相較于單純的講解模式,其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幫助學生融入美術學習。例如,在日常教學模式中,美術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入相應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可以對相關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了解,發揮學生的智慧,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能夠提供更多的幫助。
2.調動生活經驗
從當前的教學工作來講,美術教學人員需要重視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新課標提出,當前時代背景下,美術教學應該是由知識與經驗相結合,在這一基礎上,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所以小學美術教育工作之中,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教師需要有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靈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借助生活,設計出更加豐富的內容,在講解理論知識時,不能過于抽象,而是讓學生置身于更加生動的情景之中,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所以在當前背景下,美術教師需要在教育工作之中,提升自身對相關內容的重視程度,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美術興趣,使學生能夠在這一基礎上,更好地融入美術學習中。
1.繪畫生活內容
童年是豐富多彩的,幫助學生回憶童年往事,并將其融入美術教育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還可以放大生活的樂趣,使學生在課堂之中,更好地完成美術學習,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體,讓學生可以借助自身的想象力進行創作,發揮自身的美術才能。所以在教育工作之中,美術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對相關內容的重視程度,借助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感受美術課堂的魅力,為學生提供創造美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生活記錄內容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回憶自身童年的趣事,如回到農村摘果子或者是與小伙伴在公園中玩耍的場景,讓學生通過繪畫這些場景,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借助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觀察生活,擁有創造美的能力,在真實的生活之中,提高自身的美術修養。
2.動手創造生活
在日常生活之中,存在非常多的廢舊材料,這些材料看似毫無用處,但是只要通過觀察,并創新利用,就能夠形成獨特的作品。在這一情況下,教師可以提高對廢物利用的重視程度,借助這些廢棄的生活材料,引導學生充分地參與手工活動,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廢舊材料的價值,積極地動手創作。例如,在變廢為寶等內容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各種廢棄物品在美術課堂中的利用,提高學生的設計思想,提升學生的動手意識。例如,可以在課前幫助學生收集一些廢舊紙箱,然后讓學生進行創作。學生可以通過紙箱做出一件件具有藝術性的作品,借助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使其更加熱愛生活。
1.轉換教學場所
小學美術中所涉及的內容并不復雜,但是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來講,教師如果僅將教學空間限于教室內,并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因為一直在教室內上課,并不能幫助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拓展,僅依靠學生自己的想象很難創作出美好的作品。所以教師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去往學校的其他區角進行思維拓展,或者是可以組織學生去往校外進行采風。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使學生的美術思維得到有效發揮。創新與想象都是在現實基礎上實現的,如果沒有真實地觀察到對象,學生很難獲得非常優秀的作品。特別是在學生以往生活經驗并不豐富的情況下,無法滿足生活化教學的實際要求。而通過美術課堂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藝術不受限制,每個人對美的表達都存在差異。美術教師需要擁有更強的包容心態,按照美術教育的實際要求,欣賞所有學生作品,讓學生能夠在教育工作中感受美的內涵。
2.重視作業布置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小學生減負工作也在持續展開。然而因為小學美術教育課程占比并不是非常多,所以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作業的模式,改善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設置美術作業并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需要聯系生活實際,提高作業布置的整體質量。因為小學生其他科目的作業相對較多,所以教師布置作業的頻率可以設置為一周一次,借此協調整個學習情況的安排,保證學生能夠完成美術學習任務、除此外,在作業設計上,需要更加貼近生活,具備實用性,不能超過學生的真實水平。反之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要想進一步推進生活化教學的開展,教師需要調整美術作業難度,將美術融入生活中,幫助學生獲得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生活化的美術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改變自身的思維認識,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對學生的發展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利用這些內容,為學生創造學習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發散自身的思維,在美術教育工作之中,得到有效提升,促進自身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