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階段作為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這一階段的學習可以為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何將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到幼兒園的班本主題活動中去,以優化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園教學的改革,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本文主要從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實踐及溝通等方面探討如何高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運用
作者簡介:嚴紅萍(1981—),女,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第二幼兒園。
在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兒童的全方位發展;也有利于教育教學資源的利用,讓更加豐富、生動的教育資源融入班本主題活動中,拓展兒童的知識面,更新教師的教育觀,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增添活力。
一、從理念上重視信息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的運用
(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信息觀
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而班級主要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班本主題活動來開展。但不少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這類教育活動時比較隨意,在他們看來,活動只要開展了就行,至于開展的效果如何,很少去關注,教學方式的選用上是怎么方便就怎么選用,他們在教學中較少使用信息技術,并且錯誤地認為信息技術的使用是一種負擔,教師自己備課累,兒童看著也累?,F在已經是信息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意識到采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的重要性,自己不應一味地排斥信息技術,也不應一味地否定傳統教學,而應該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尋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點,將信息技術靈活地運用到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中去。
比如,在幼兒園大班“愛在我身邊”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兒童感受到家人、教師、同伴及社會大家庭滿滿的愛,教師將這一活動細分為“親親一家人”“濃濃伙伴情”“暖暖的大愛”三個主題活動,在每一個主題活動中都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坝H親一家人”主題活動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環節,需要兒童扮演爸爸、媽媽、哥哥或者姐姐等角色,感受父母平常對自己的關愛,以及自己作為哥哥或姐姐,對弟弟妹妹的關愛。角色扮演是教師常用的、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為了讓兒童進一步體會到家人的關愛,教師計劃帶領兒童欣賞漫畫《父與子》。于是,教師轉變了讓兒童通過紙質版漫畫進行閱讀的觀念,而借助信息技術,通過掃碼觀看或者網絡在線觀看的方式,讓兒童在動畫中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受,感受父與子之間的關愛。可見,教師通過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達到了更好的教育兒童的目的。
(二)教師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
幼兒園教師要想在理念上重視信息技術,還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以解決班本主題活動中的問題,不斷培養自己的信息素養,在實踐中實現自我提升。
一方面,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搭建信息技術與班本主題活動的橋梁,加大學習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力度,更新自己對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認知,搭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幼兒園組織的信息化教學培訓等多種渠道,學習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中的策略和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在具體的班本主題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活動的有效結合。
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效果進行反思。信息技術在班本主題活動中運用得是否合理,需要教師不斷地總結、反思,如總結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否爛熟于心,在班本主題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是否得心應手,這有助于教師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實現質的提升和飛躍。
比如,在“愛在我身邊”教育活動的“濃濃伙伴情”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美工制作、拼插建構、音樂表現、語言閱讀、科學發現、益智游戲和社會交往等多個活動。其中后四個活動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活動效果還算理想,教師做出的反思如下:雖然在后四個活動中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較好,但是仍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在玩益智游戲時,有的兒童對計算機的操作不熟練,活動秩序整體較亂,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師對活動突發狀況處理不到位,對如何將信息技術高效運用到主題活動中缺乏思考……經過深刻的反思,教師意識到了活動設計中的不足,自己在今后的主題活動設計中要注重信息技術的高效運用。這樣的反思有利于教師更快地成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
二、從教學上進行信息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的實踐
(一)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構建多樣化的主題活動教育模式
1.以教師為引導,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模式
兒童大都還沒能掌握充足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因此需要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以教師為引導、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主題活動教育模式,對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班上所有兒童的特點,還要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兒童參與到活動過程中。在這一模式下,班本主題活動的主角并不是教師,而是兒童,教師只是主題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引導者。
比如,在“親親一家人”班本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演唱歌曲《讓愛住我家》的活動,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展示功能,為兒童播放了音樂和視頻,先讓兒童對歌曲有基本的認知,再引領兒童了解歌詞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對家濃濃的愛意。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負責指導兒童理解歌詞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并學會唱這首歌曲。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教學可視化、直觀化,不僅凸顯了教師的引導地位,還能讓兒童的學習變得更加高效。
2.以兒童為主體,構建合作共同體的模式
合作共同體的模式注重培養兒童的合作精神。在班本主題活動中采用合作共同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兒童和教師平等的關系。兒童與兒童、兒童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可以讓兒童在達成共同目標后感到愉悅。在教育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便利,也為構建合作共同體提供了條件和平臺。在這種模式下,兒童成了活動的主角,他們通過合作、溝通、交流和互動,最終建立了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的關系;教師則是兒童的關注者、監督者、分享者和促進者,需要給兒童安排一定的任務,引導兒童開展相應的任務。
比如,在“濃濃伙伴情”班本主題活動中,教師為兒童設計了拼插建構活動。這個活動需要兒童與同伴、教師合作,用大小不同的撲克牌、一次性紙杯或者紙筒等拼出多媒體設備上展示的造型。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的展示功能,為兒童展示不同的圖片,讓兒童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并且明確了具體的要求。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兒童開展任務的情況,并監督兒童,讓他們遵守紀律,以確?;顒幽軌蝽樌_展。在活動中,有的兒童仔細觀察了圖片之后,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兒童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在同伴的幫助下也能順利達成目標。教師通過這個活動,充分發揮了兒童的團隊協作精神,讓他們獲得了完成任務后的愉悅感。
3.以兒童為主體,構建主動性學習的模式
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時空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兒童構建主動性學習的模式,讓兒童使用計算機的游戲軟件、學習軟件等,開展具體的學習。學習目標主要由兒童通過自主操作來實現,活動的主體是兒童[1]。教師可以介紹軟件的使用方法,對兒童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采用這樣的模式,能夠讓兒童獨立地使用信息技術,并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產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讓兒童學習的內部動機被激發,同時有利于兒童掌握新的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比如,在“濃濃伙伴情”班本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兒童感受伙伴之間的真情,教師為兒童設計了“美好時光攝影”的環節,讓兒童充分使用如手機、攝像機等設備,將自己與同伴相處的點滴以拍照的方式記錄下來,在自己使用這些設備的基礎上,獲得獨特的感受。教師也可以鼓勵兒童借助這些設備記錄家里的美好生活,這有利于兒童自主學習和實踐。
(二)以網絡平臺的資源為載體,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
教學資源為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為兒童呈現多元教學素材,帶領兒童在班本主題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情感體驗。
1.豐富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班本主題活動中,不僅拓寬了教學資源的獲取渠道,也拓展了教師的選材范圍。在以往的教學中,幼兒園主題活動內容大多來源于教材和自己的知識經驗,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師能更加便捷地查找資源,以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和資源。而網絡平臺資源的復雜性需要教師能辨別資源的優劣,精準地進行篩選,選取適合兒童的教學內容,并在教學中以視頻、音頻和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從而讓兒童對主題活動的內容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激發兒童對主題活動的興趣。
比如,在“暖暖的大愛”班本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兒童感受到社會上的大愛,教師選取并展示了武漢疫情期間的視頻和圖片,加深兒童對疫情的了解,讓兒童對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涌現出的平凡英雄的博愛,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從而深化了兒童對大愛的理解,讓兒童從小就接受大愛的洗禮,逐漸學會如何愛自己、愛他人。
2.促進優質資源的高效整合
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使網絡平臺的優質資源與班本主題活動高度融合。網絡上優質資源的篩選,加上教師對這些資源的靈活運用,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從而使教學資源的利用更廣泛[2]。
比如,在關于感受季節變化的班本主題活動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實現了優質資源的靈活運用。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為兒童展示了春暖花開的生機勃勃的場景,夏天綠樹成蔭的景色,秋天果實成熟的豐收景象,冬天白雪皚皚的場景,并配上《四季之歌》的背景音樂,讓兒童欣賞之后自己操作計算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根據該季節的特點,在相應的圖片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實現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的運用,培養了兒童的信息意識,讓兒童不僅欣賞了音樂,學到了一定的音律知識,還在自己動手涂色的過程中,提高了對顏色的辨識能力,從多個方面感受到了四季變化的美妙景象。可以看出,運用信息技術將優質資源高效整合,可以促進班本主題活動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從溝通上搭建師幼有效互動的信息化平臺
與傳統的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相比,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教師和兒童都參與進來,因為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多種直觀、生動的情境,讓兒童學習的興趣更濃厚,也讓兒童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和兒童應在各自的角色定位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和兒童之間不再是傳統的監管與被監管的關系,而是平等的關系。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搭建互動的信息化平臺,和兒童進行高效的溝通,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兒童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主題活動的目的。在課后,教師也可以與兒童溝通,通過多種信息技術交互工具,隨時掌握兒童在家的表現和學習情況,突破時空的限制,實現教師和兒童有效的互動,這有利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幼兒園班本主題活動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給幼兒園教育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3]。教師應將信息技術積極運用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智宏.幼兒教育中信息化發展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0(57):161-162.
[2]張靚.幼兒教育中信息化發展的策略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2):227.
[3]喬璐.淺談疫情對幼兒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啟示[J].科學咨詢,202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