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楠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教務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為學校教務管理提供助力平臺,自由選取所需的教務資源,靈活制定適合本校實際管理的教學管理計劃。在高校教務管理系統構成中,教師、學生、行政班級、課程、成績等教學要素都能高效管理,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校日常管理的壓力。對于高校而言,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運轉中樞,是學校開展秩序教學的根本保障,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這也要求教務管理者有較高工作能力,他們的軟實力加上信息軟件的硬實力,直接決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及其人才培養目標所屬層面。傳統的教學管理耗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管理現狀,要在其基礎上引入網絡教務管理平臺,促使學校教育管理體系科學化、合理化、信息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快速展開自己所屬工作。由于近些年來,教務管理信息量逐漸增大,涉及范圍逐漸變廣,使得日常工作進一步繁瑣,因此對于高校教務管理平臺的創新是勢在必行,化壓力為機遇,為高校管理更上一個臺階。
每逢開學之際,高校教務管理系統變得忙碌,往往需要管理人員花費許久時間完成,主要是幫助學生錄入學籍信息或者變更學籍信息。學籍管理模塊的存在快速幫助新生入學,全面精準記錄每個在校生表現、統計在籍人數、分析學生專業構成等,自動為在校學生電子注冊提供了龐大數據。在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中,學籍管理非常重要,管理人員統一編排和錄入學號,作為學生唯一身份標識,運用于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自主選課、成績查詢、獎懲公布及畢業信息都有詳細記錄在上面,所以錄入和變動后的數據一定要準確、及時、全面,稍有不慎,就會給學生帶來極大不良影響。同時信息的追蹤和變動依賴于學生所在院校、專業的報備,以便教務人員隨時維護和修改。利用高校教務系統的穩定性與靈活性,不僅僅教務管理者有權限隨時進入修正,還會允許學生進入查詢信息或者定期自己更正信息,管理起來非常公平、科學。
隨著學分制逐步推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和教學計劃設計每學期所學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開設時,往往會給學生選擇上課時間,課程設置比較靈活,運行機制比較穩定。那么開展教學工作主要是依靠高校教務系統開課管理、排課管理、選課管理的運行。第一,開課管理。教務管理者把全校各系所開設的課程集中成課程表,再統一開展維護,同時生成任務要求、教學要求、任課教師信息、班級組成信息、上課地點、上課時間安排等環節,讓學生有清楚的認識。課程要求嚴格遵循學校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開課管理信息中清晰展示課程代碼、名稱、學時、學分等,以便后期的排課和學生的選課。第二,當教務管理系統做好開課管理后,進入對教師的排課管理。課表是靈活教學計劃的體現,排課管理涉及設置初始數據、轉錄和增加數據、全自動生存課表數據,適時處理存在的編排漏洞。不同院系在每學期前根據教學計劃,結合教師任教情況和經驗,合理的排出對應課程,減少了教師、實驗室等公共場所的不必要使用。排課信息確定后,管理者將結果傳遞到教師和學生所在登錄系統,學生和教師都可自行查詢和下載,如果有意外事件發生,上級部門可以從中調節,便于監控和管理各個學院。教務系統排課管理結束后,學生可以開始選課。學生根據教學計劃和自身學習情況通過選課系統開始選課,從預選到正選,最后到補選,三個環節來規劃自己的學時、學分,既能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滿足學習需求,最大限度使用教學資源。選課管理必須在特定時間內完成,其他時間,學生自行登錄系統只能查到本人選課情況。
教師管理是整個高校教務管理運轉的重要數據,是學校教學管理運轉的核心資源,因而高校格外重視教師隊伍的管理【1】。教師管理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教師基本信息管理,二是教師輔助信息管理,其中包括職稱和學歷變動、個人教學經歷、研修計劃、教師培訓、教學質量等內容。在教師管理之外還衍生了教師工作量管理、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管理,最終獲得數據終將回歸到教師管理中。教師工作量管理是指對教師及教學部門工作量和薪酬的計算、匯總、分析與統計。一般都是在統計表格中設置靈活的計算公式,方便快速完成任務,對于薪酬的計算也是如此,特殊事件特殊處理,留置周期較長。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管理針對在職老師或者返聘教師在教學成果上的評價,往往是通過對績效進行評估,也與教師的職稱、薪酬相聯系。教學質量評估管理主要是由評估類別、評估過程、評估指標組成,可以以學生網上評估,同行評學、領導評價等多方式開展,促進教師之間學術交流,從而提高教師整體水平。
高校教學管理中,管理類型眾多,如學籍管理、課程運行管理、教師管理等,除此之外,還有公共資源管理、教學計劃管理、成績管理、教材管理、考務管理等。公共資源管理是啟用教務管理的基礎,主要含有校區信息、院校信息、專業信息、教室信息、實驗室(琴房)信息、教學設備信息等細節信息,它所產生的眾多數據都能幫助學校對自身資源進行有效分類,保障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計劃是針對不同專業發展要求,按照教育部規定,制定出的培養方案,簡單理解是學校為學生安排從入學到畢業整個過程中需要完成的系列學習活動。教學計劃管理是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中心環節,專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執行、教學計劃的查詢與微調、各專業教學進程等都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成績管理是針對于學生學習各種課程成績考核的管理,教師錄入考試成績、補緩考考試成績、重修考試成績信息,下學期初會對學生開放權限,以便查詢、核對自己的成績。成績管理產生的考核數據還可以利用軟件功能,生產各種數據報表,用于學校評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貧困補助生,及時肯定、鼓勵學生的付出與進步。高校教務管理與教學直接依據相連的是教材管理,包括教科書的定制、采購、庫存、使用等環節詳細管理,也會與計財處中費用管理相掛鉤。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中,直接體現教務工作的是考務管理,書面考核與非書面考核相結合,檢測學生學習成果,最后統計出分析結果。考務管理需要做的是利用已有數據去安排好考試科目、考試時間、考試班級、監考老師等。
現代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和傳統人工操作管理相比,優勢有所增加,逐步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簡潔化,省去了許多不必要麻煩。尤其是近幾年,網上辦公或者遠程辦公都為教務管理者提供了便捷,提高了高校教學管理效率,同時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盡管優勢有所增加,但劣勢也一直存在。這些不足主要表現互聯網數據保存上的缺陷問題,比如信息的安全性、共享性,在網絡惡意攻擊下能否安全保存和訪問,這些都是需要面臨的問題,急需科學技術人員采取相關措施。
隨著教務管理系統使用時間的增長,管理系統的服務器也開始老化,相應速度明顯降低,有的直接暴露在互聯網中,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普通殺毒軟件起不到根本保護作用。一旦由居心叵測之人攻擊校園網,會導致數據的丟失,使用者不能訪問頁面內容,如果出現系統癱瘓,將會嚴重阻礙學校教學計劃的開展,所以數據安全問題是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中的大問題。隨著教務系統深入運行,許多軟件不兼容問題也會暴露,特別是需要處理一些特殊問題。比如學生因個人原因出現休學、退學情況,學籍管理系統不能及時有效處理;教師個人私下調課時,排課管理系統沒有及時更新,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被動局面。此外,各大管理系統中數據標準不統一,如學籍部門的學生數據與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標準數據有差異,這就導致了數據混淆、遺失的可能性,更不利于信息的安全保護,給高校教育管理系統帶來極大的隱患。
大數據時代,之所以能使學校管理效率增加,是因為實現了數據共享,教務管理系統每個模式的數據都是互通的。但現實高校中,很多管理平臺沒有真正實現數據共享,校園網的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使用起來非常煩瑣。伴隨著國家高校政策的調整,對應的教學管理也有所變化,教學工作呈現出階段性重難點,對應教務管理系統也要升級、優化。很多教務人員對這種變化沒有清晰認識,仍根據傳統規章制度辦事,有的還不能熟練使用升級后教務管理功能,這也是導致數據不能共享的原因之一。目前教務系統管理人員多、管理范圍大,管理崗位人員流動快、信息技術水平低,需要長時間鍛煉來掌握和熟練工作技能,否則出現失誤操作,數據準確性難以保證。
完善教務水平不需要超高的技術條件,而是完善管理機制和組織保障,要高度重視高校教務系統的投入,增加管理成本投入,全面提高系統軟硬件水平。首先,高校教務系統操作平臺選擇性能優良的服務器、安全可靠的防護設備和通暢無礙的校園網,力保教務系統的高效運轉。其次,做好定期的檢查和維護工作,尤其是對于用戶人群較大、網絡突發點多的管理區域。最后,教務管理網絡安全問題必須從系統消息化建設開始抓起,保障網絡安全,統一規劃、按步實施、全體布局,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完善所存在的缺陷。
高校教務管理除了在技術水平上需要有所提升,在整體機制中要強化信息的反饋,有反饋才會有所改進。一個系統的優化,需要使用者客觀反映真實需求,如果在系統使用中,出現功能設計與用戶需求不一致現象是正常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借助教師、學生的積極反饋使用感受和自身需求,從而不定期組織、召開工作會議,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反饋系統,繼而協調教務管理功能的改進。根據出現問題不同,采取不同的解決策略,需求的難度大且急,可以聯系相關技術公司和機構專業人才去有效處理;使用中的一般需求,可以定期匯總,逐步實施,盡量采取個性化優化方案??偨Y來看,強化信息反饋機制是保證管理信息人性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加強教務系統在高校中的有效應用[2]。
學校教務管理崗位要求原則性高,但是系統操作能力有所缺乏,所以,高校應該選拔專業人才,加大培訓力度,創建一直專業管理隊伍,提高教務管理工資效率。第一,高校要通過培訓方式提升教務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技術理論與實踐水平,掌握教務管理信息化方法,初步實現管理無紙化、工作自由化要求。第二,建立管理人員的契合度和團結精神,只要是互聯網組成的體系,要想實現數據的安全與共享,團隊就要默契配合工作。所以對學校核心力量的培訓,不僅是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更是團隊精神的培養,這樣才能組建成一支高素養、穩定發展的教務管理隊伍。第三,挖掘高端人才,充實教務管理團隊。學校教務系統有時會出現極難解決問題時,引進高端人才的作用就體現了,在較短時間內能高效解決。所以說高??梢赃m當吸收部分高端人才,特別是擅長計算機專業技能的人來充實教務管理團隊,發揮團體專業優勢。
綜上所述,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使用和推行,實現了學校教務工作的科學化、簡潔化,較大提高了學校的教學管理效率,提升了學校信息化的整體水平,特別是管理水平。但是,長時間運行后,教務管理系統的硬件老化、設計內容過時、功能升級難、數據不能共享和保密,跟隨不上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高速運轉,加上缺乏專業團隊、專業技術等不穩定因素,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學管理的工作進程。伴隨著教育體制深化改革,教務管理系統運用必定會產生新的情況和問題,因此要正確對待出現的新狀況,進一步認真研究并改善系統出現的功能性問題,致力于最大程度服務學生、服務教師、輔助教學工作,最終為學校人才培養發揮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