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瑩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220006)
必修二教材所學立體幾何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運算求解能力,同時又突出地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分類與整合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靈活運用能力.關注立體幾何這部分知識在試題中一般是如何考查的,有利于幫助同學們鞏固基本知識,理清常用思想方法,進而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1 設α,β,γ是兩個不同的平面,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有以下四個命題:
①若α⊥β,m∥α,則m⊥β;
②若α∥β,α∥γ,則β∥γ;
③若m∥n,n?α,則m∥α;
④若m⊥α,m∥β,則α⊥β.
上述命題中的真命題有(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考慮長方體,我們很容易找到反面例子,可說明命題①和③均不正確.根據平面與平面之間的平行傳遞性,可知命題②正確.根據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以及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證明命題④正確.從而,上述命題中的真命題有②④.故選B.
反思與總結關于空間點、線、面位置關系的判斷,一般來講,如果要說明所給位置關系是正確的,那么就需要利用相關的公理、判定定理、性質定理等加以具體證明;如果要說明所給位置關系是不正確的,那么只需要我們找出一個具體的反例即可(而找反例時,經常考慮的是正方體、長方體、三棱錐、圓柱等熟悉的幾何體).
例2如圖1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棱A1B,A1C的中點分別為點E,F,點D在B1C1上,且滿足A1D⊥B1C.

圖1
(1)求證:直線EF∥平面ABC;
(2)求證:平面A1FD⊥平面BB1C1C.
證明(1)因為E,F分別為A1B,A1C的中點,所以EF是△A1BC的中位線,所以根據三角形中位線性質定理可得EF∥BC.
又因為直線EF?平面ABC,直線BC?平面ABC,從而根據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得直線EF∥平面ABC.
(2)根據直三棱柱ABC-A1B1C1,可得BB1⊥平面A1B1C1.
又注意到A1D?平面A1B1C1,
從而可得BB1⊥A1D.
于是,結合A1D⊥B1C,BB1∩B1C=B1,
根據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得
A1D⊥平面BB1C1C.
又A1D?平面A1FD,
故由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平面A1FD⊥平面BB1C1C.
反思與總結立體幾何中證明有關平行或垂直問題時,由于試題主要考查的就是有關判定定理在解題中的靈活運用,所以需要優先考慮對應的判定定理,以便迅速找到具體的解題思路.此外,值得特別提醒的是:作為證明題,利用立體幾何中有關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定理時,必須將理由書寫完整,這是解答題規范書寫的基本要求.否則,就會被適當扣分.
例3如圖2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F是棱AB的中點,而E是棱AD上的一個動點,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且滿足AB∥CD,AB=2CD,求證:直線A1E∥平面FCC1.

圖2
證明因為由題意知

所以可知四邊形AFCD是平行四邊形.
從而可得CF∥AD.
又直線CF?平面FCC1,直線AD?平面FCC1,
從而可得AD∥平面FCC1.
①
根據直四棱柱ABCD-A1B1C1D1,
可得CC1∥DD1.
又因為直線CC1?平面FCC1,
直線DD1?平面FCC1,
從而可得DD1∥平面FCC1.
②
于是,根據①②及AD∩DD1=D,
可知平面AA1D1D∥平面FCC1.
又因為直線A1E?平面AA1D1D,
所以根據面面平行的性質即得直線A1E∥平面FCC1.
反思與總結證明立體幾何中有關平行或垂直問題時,如果對應的判定定理不能夠直接運用,那么就需要我們去考慮其他的證明途徑.例如:要證明線面平行就可以先證面面平行,再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再例如:要證明線面垂直就可以先證面面垂直,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


圖3
解析如圖3所示,作出正三棱錐P-ABC的側面展開圖,則△AEF的周長就是折線段AEFA′的長.
又結合圖形知折線段AEFA′的長的最小值為線段AA′的長.從而,本題即求線段AA′的長.

故所求△AEF周長的最小值為6.
反思與總結立體幾何中遇到有關求最小值問題,往往不能直接求解,而需要先考慮其對應的側面展開圖,從而便于我們將不熟悉的“立體幾何”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平面幾何”問題,顯然有利于目標問題的進一步分析與順利求解.
例5如圖4所示,已知△ABC,滿足∠C=90°,∠A=30°,BC=1.在△ABC內挖去一個半圓,且半圓的圓心O在邊AC上,半圓與邊BC,AB分別相切于點C,M,與邊AC交于點N,那么圖中陰影部分繞直線AC旋轉一周所得旋轉體的體積為____.

圖4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得到的旋轉體是一個圓錐中挖去了一個球.

反思與總結處理立體幾何中有關體積計算問題,一般比較簡單的情形就是能夠直接利用相關體積公式加以求解.而對于比較復雜的情形,就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分割組合思想”去分析、解決問題.
以上,通過歸類解析的形式,著重歸納總結了必修二立體幾何部分有關常考題型.結合具體例題的剖析,可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中有關公理、判定定理、性質定理的準確理解,提高對相關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整合與運用能力,拓寬解題思維視野,積累解題經驗,從而提升直觀想象、邏輯推理與數學運算方面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