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
楊葉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發展需要依靠科學技術的支持,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則需要依靠人才,人才隊伍是影響我國農業科研能力的動力。農業科研院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關鍵,同時也是引導鄉村振興戰略有效落實的支撐。
當前農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現代化農業成為農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利用科學技術的優勢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構建高產低耗的農業生產機制,優化農業生態系統。例如,農業機械在農業市場活動中廣泛推廣,有效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減少了人力成本投入,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為現代化農業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助力,而研發這一類新型技術的主要人才均集中在農業科研院所,人才質量和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手段可以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結合農業發展需求對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研發,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遺留問題。人才培養可以為農業技術創新和研發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路,強化科研成果應用實效性,解決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限制問題,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
當前農業已經進入科技革命階段,產業結構變革蓄勢待發,全球各國家的農業技術研發已經進入新階段,開始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產生了大量新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產品。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農業科技研發進程會直接影響其農產品在市場環境中的影響力,因此,在科技革命快速推進的環境下,我國必須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適應農業科技發展趨勢,以此來強化自身農業科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以及競爭力,保障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在和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時也會選擇向其提供新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設備,農業已然成了外交的優質資源。因此,培養體系完善和創新迫在眉睫,只有強化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夠在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獲得一席之地,強化中國整體發展能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所推行的重要戰略之一,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解決遺留在我國的“三農”問題,優化鄉村產業結構,為農民提供新的收入來源,改善農民日常生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加快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主要因素,農業也開始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相關部門開始大力推進農業科技發展,組建科學中心,對科研資源以及人才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強化農業科技實力水平。在這一環境下,農業科技創新成了農業發展的關鍵,而要想能夠加快科學中心建設進程,必須要重視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人才整體素質,適應當前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趨勢。以此來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提供重要的科學技術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科研院所人才尋找到自身的工作目標,通過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體系能夠強化人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農業科研院所一直以來是匯集高端人才的重要場所,但是在新時代環境發展過程中,農業科研院所人才結構出現了較多的問題。雖然科研院所已經開始重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引進各類優質人才,但是人才培養效果仍然無法得到提高,并且青年科技人才數量明顯偏少,這給農業科研院所未來的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和制約。農業科研院所需要正確認識當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優化培養機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各個地區農業科研院所為了可以提升人才隊伍穩定性,調動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引進了各類培養制度以及激勵優惠政策,力求能夠激發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農業科研院所是負責研發科學技術的主要場所。然而,科研人員的薪資水平以及福利待遇普遍較低,其工作量大、工作重要但是卻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會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同時,所投入的科研經費有限,難以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轉化和應用。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思想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可以引導科研院所人才形成正確的創新理念,可以將推動農業發展作為自身的主要目標,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但是,現階段人才培養過于重視提高人才的專業技能,將農業科技的相關專業知識作為人才培訓重點,沒有認識到人才隊伍過程中思想提升的必要性,這影響了人才綜合素質提高[1]。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對于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不單單需要其擁有專業的技術能力,同時也需要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因此,人才培養也需要堅持從兩方面出發,提高人才的思想素養水平以及綜合素質。
人才培養的重點在于發揮人才的優勢和作用,在農業科研院所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是重視對當前科研院所內的人才進行培養,忽略了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必要性,這使得科研院所內出現了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部分農業專家雖然即將退休,但是始終奮戰在科研一線,為農業科研活動開展提供了專業的參考意見,但是當打下江山的人才年齡逐漸增加,可以發揮的幫扶和帶動作用也會有所下降,年齡結構斷層問題勢必會影響農業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雖然中老年科研人員擁有豐富的科研經驗以及濃厚的愛國情懷,但是其整體學習能力要弱于青年人才,并且學習難度大,會增加科研人員的自身壓力,對于科技創新活動開展有著不利影響。
領軍人才是農業科研院所發展的中流砥柱,也是行業發展的關鍵,然而,當前很多地區農業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才總量以及質量水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影響了科研活動的有序推進。農業科研院所雖然擴大了招聘規模、增加了招聘途徑,但是從整體而言,科研人員數量整體處于偏少的狀態,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對科學技術研發所提出的需求。特別是優秀領軍人才稀缺,博士學歷人才占比低,院士數量少,國家級人才不足,多數科研人員也無法和國際接軌,影響了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已經被農業科研院所所重視,在新的環境下,農業科研所需要的人才類型也出現了變化。結合新時代環境發展需求,農業科研院所應當盡快對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完善,以此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農業科研院所日常活動效率,落實鄉村振興要求,推動農業持續發展。
農業科研活動的開展需要經歷較長時間,通過不斷地試驗獲取長期研究數據,因此,農業科研成果轉化速度較慢,多數科研人員可以獲取的經濟效益也會有所下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優化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對福利、薪資待遇水平進行優化和調整,滿足科研人才最為基礎的物質需求,使科研人才能夠主動投入科研活動中,減少其后顧之憂。通過該種方式也可以提高對于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有利于鼓勵更多的博士參與到農業科研活動中。對于科研人員來講學習是其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農業科研院所也需要拓展人才培訓渠道,可以和國際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展開合作,互相輸送優秀人才,形成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促進目標,人才快速成長。例如,海外聯合培養博士計劃可以由國內以及國外導師共同進行指導,為農業和國際接軌提供了重要保障,也能夠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除此之外,需要加強科研經費投入,對經費進行合理分配,滿足人才科研活動的開展需求,為長期開展的科研活動提供資金支持,保證科研成果的應用效果。在科研經費中設置專門針對人才培養的資金項目,負責承擔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資金支出,如在海外聯合人才培養計劃中承擔人才的學費、研究費用,為其提供科研補助,保證人才培養計劃的有序推進[2]。
思想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均是極其關鍵的,良好的思想素質會直接影響農業科研人才的日常行為,是科研人才參與科研活動的內在動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培養理念,堅持技能和素養共育的培養理念,加強思想教育實施力度,培養人才形成愛農情懷,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價值,可以主動投入日常工作中。農業科研院所可以發揮黨建部門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讓黨建部門也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利用黨組織的優勢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農業科研院所需要組織領導干部和科研人才進行理論學習,對當前中央所提出的各類新政策進行共同學習,特別是針對黨風廉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社會熱點內容進行學習,強化領導干部思想素養。通過理論學習可以端正科研院所內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使其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始終堅持黨的要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重視在農業科研院所內選拔優秀骨干模范,推廣有關老一輩科研人才的成就和事跡,利用優秀模范帶動作用強化其他科學人才的思想素質水平,讓科研人才可以真正熱愛工作。
青年科研人才對于農業科研院所而言是極其重要的,青年科研人員擁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對于農業未來發展有獨特的理解,同時也是農業科研院所未來發展的后備力量。因此,農業科研院所需要加強青年科研人才培養力度,改變當前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農業科研院所首先應當將青年拔尖人才以及中青年骨干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要求其年齡分別在35歲以下和45歲以下,明確人才培養周期,以人才發展規劃以及培育目標為基礎,根據人才自身發展情況以及特點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計劃,設置量身訂制成長路線圖,按照計劃穩步推進人才培養活動的開展。青年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促使其成長為學術骨干,擁有科研潛力,可以持續深化學科研究,承擔省級研究課題。在培養青年拔尖人才時將學科為培訓重點,將農業研究所作為培育主體,利用所長負責制的培育模式對其實施持續性培養。人才培養導師組主要包括農業科研院所內的學科帶頭人、知名專家以及國際專家。中青年學術骨干培育目標是促使其成長為國內知名專家,為科技創新提供方向,可以承擔各類國家類研究課題。在培養這一類骨干人才時需要由院領導進行牽頭,聯合國內權威專家、專業科研院所以及服務部門組織工作組,對其實施系統性培育。青年科研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為農業科研院所提供持續發展動力,是人才培養的重點。
領軍人物的培養是極其關鍵的,可以為未來農業科技創新以及研發提供重要指導,因此,農業科研院所需要重視培養國字號人才,打造人才金字塔,為農業科研院所提供重要的創新動力。農業科研院所需要結合人才成長規律,讓人才作為培養核心,結合個人特點設置定制化培養計劃。科研院所需要對可以集合的資源進行統籌管理,為國字號人才配備工作站以及專業導師組,設置人才成長特區以及人才培養品牌。導師組包括院內導師和院外導師,前者是農業科研院所內的學科帶頭人或者專業領域研究主任,后者主要由學科領域內的權威學者組成,對國字號人才在科研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由導師組經過討論論證后對國字號人才的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并針對國字號人才的成長情況記錄培育檔案,分析其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就,及時根據國字號人才成長需求調整培訓方式。對國字號人才提供國外訪學以及學歷進修等機會,使其能夠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在職稱評選過程中如果條件相等可以優先考慮國字號人才。國字號人才未來將會成為行業內的重要領軍者,這對于農業科技創新以及農業發展均有重要意義和影響。但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需要投入較多的資源,因此,導師組需要評估國字號人才培養成效,如果進展不明顯,應當采取階段性中止的方式控制成本投入,選拔其他的國字號人才進行培養[3]。
農業科研院所人才培養可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適應農業科技發展趨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加快農業經濟發展速度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但是,目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人才隊伍整體凝聚力以及能動性較弱,主要原因在于科研人員保障機制不完善,思想教育不到位,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領軍人才數量稀少,無法開拓新的科研領域。農業科研院所應當完善保障機制,重視實施思想教育,積極培養優秀青年科研人才,優化人才培養環境,增加農業科研院所內青年骨干人才的數量,利用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意識為農業科研院所各類研究活動的開展提供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