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瑩,武 雨,路 陽,郭 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同時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是“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1]。2015年10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5部委發布的《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和任務[2]。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中強調“全疆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3]。近年來,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如何有效避免醫療衛生資源的不合理使用、控制衛生總費用不合理增長已成為醫療衛生服務各方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文旨在對新疆某縣級公立醫院2016-2021年次均住院費用的增長及其構成情況進行分析,探究影響住院費用及其結構變動的關鍵因素,為新疆縣級公立醫院合理調控住院費用、制定切實可行的控費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從醫院信息系統調取新疆某縣級公立醫院2016-2021年患者次均住院費用數據,包括藥品費、檢查費、治療費、護理費、手術費、化驗費、材料費、床位費、診察費和其他費用。
結構變動度(Degree of Structure Variation,DSV)分析法是總體特征和結構變動趨勢的動態數據處理方法,主要通過結構變動值、結構變動度和結構變動貢獻率3個指標對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反映事物行列構成變化的綜合指標[4,5]。以往的構成比法分析住院費用只能展示出簡單的住院費用各項構成情況,而無法展現變動關系和趨勢。但是結構變動度分析法能全面反應出患者次均住院費用和患者次均住院費用內部構成及其變動關系,并且其數值大小與波動程度往往成正比。
其計算公式為:
結構變動度:DSV=∑|Xi1-Xi0|, 其中i為費用項目序列號。
結構變動貢獻率=|Xi1-Xi0|DSV×100%, 表示第i項費用的變化對整體費用結構變動影響的大小。
拉動力(%)=項目貢獻率×增長率×100%。
2016-2021年,該院患者住院總費用呈總體上升趨勢,平均增長率為8.06%;患者次均住院費用在2018年度增長最快(22.98%),在2021年度呈現負增長(-0.4%),見表1。

表1 2016-2021年患者住院次均費用情況
2016-2021年,該院藥品費、化驗費和治療費是患者住院各項費用中占比前3位的費用,其中,藥品費占比先大幅下降后,呈現小幅上下波動趨勢;而治療費和化驗費則呈現先逐年上升后小幅上下波動的趨勢。2021年藥品費、護理費、手術費、材料費等費用占比較2016年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檢查費、治療費、化驗費、診察費、床位費等費用占比較2016年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見表2。
2016-2021年,住院費用總結構變動度值為29.524%,年均變動度約為4.92%。將2016-2021年住院費用數據分為5個區間,其中2017-2018年的費用結構變動較其他區間更為強烈(32.124%),而2016-2017年較其他區間變動幅度最小(1.852%),見表3。

表2 2016-2021年住院患者各項住院費用占比情況 單位:%

表3 2016-2021年住院費用結構變動值及變動度 單位:%
2016-2021年,引起住院費用結構方向變化前3位的依次是藥品費、治療費、化驗費。藥品費在2018-2019年、2020-2021年的2個時間段為正方向變動,其余時間段為負方向變動,2017-2018年變動幅度較大,范圍在-14.181~2.343之間;治療費在2019-2021年的2個時間段為負方向變動,其余時間段為正方向變動,變動幅度在-1.482~6.322之間;化驗費在2018-2019和2020-2021年兩個時區為負方向變化,在2其余時區為正方向變化,變動幅度在-1.125~3.106之間。
在不同時間段中,住院費用各項目貢獻率有所不同,總體貢獻率排前3的是藥品費(41.779%)、治療費(27.959%)和化驗費(9.964%);最低的是診察費(0.174%),其次是手術費(1.874%)。由此可見,藥品費是引起次均住院費用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治療費用。綜上所述,2016-2021年藥品費和治療費是引起費用結構變動的主要項目,二者累計貢獻率約為69.738%,見表4。
各項住院費用對總費用增長的拉動力如表5所示,其中手術費、護理費、材料費和藥品費的拉動力均為負值,而治療費、化驗費、檢查費在次均住院費用的占比較大。

表4 2016-2021年各項目對住院費用結構變動的貢獻率 單位:%

表5 2016-2021年各項住院費用的拉動力及貢獻率 單位:%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2021年該院次均住院費用呈總體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約為8.06%,增幅趨于合理,低于全國二級醫院次均住院費用8.5%的增速[6]。從次均住院費用變化情況來看,2018年度患者次均住院費用同比漲幅最大,為22.98%,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脫貧攻堅”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的重點規劃,隨著“十三五”期間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該院于2018年1月開始實行三級醫院全面托管幫扶貧困縣級醫院工作,通過“1+1+1+X”的幫扶模式,提升了該院醫療服務水平,逐步實現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大病不出縣”的目標,為該縣筑力起健康防線。另一方面,隨著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改革措施實施后,該院在藥品控費方面有明顯成效。從結構變動方向和拉動力結合來看,該院整體次均住院費用呈相對合理的結構變化趨勢,其治療費明顯大幅度向正方向變動,但檢查費和化驗費減幅相對較為緩慢,這說明檢查費和化驗費仍是影響次均住院費用增長的主要項目,這與本團隊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7],因此,應堅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持續加強醫療收入結構的合理化管理,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的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通過對2016-2021年次均住院費用分析的發現,藥品費用的結構變動值在所有住院費用項目中絕對數最大且最為活躍,說明藥品費用的變動是影響住院費用結構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此項結果與以往文獻研究結果相一致[8,9]。通過對住院費用中各項目的貢獻率分析發現,藥品費用的貢獻率最高(41.779%)。2016-2018年,藥品費用結構變動幅度較大且為負方向變動,變動值為-14.181。與歷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病人醫藥費用占比率相比,自該院2017年9月全面實施“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政策后,人均住院藥費均明顯低于歷年全國人均住院藥費占比[6,10-14],這說明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實施的藥品零加成政策在破除“以藥補醫”現象上頗有成效,該院藥品管理及控制逐步合理。
從患者住院費用中能夠體現醫務人員專業技能和勞務價值的治療費、手術費、護理費、診察費等項目分析發現,僅有治療費和診察費的結構變動度向正向變動,而手術費及護理費變動幅度趨緩,其貢獻率排名仍靠后,對次均費用結構變動度的貢獻率依舊較低。由此說明,現階段,住院費用雖整體呈現相對合理的結構變化趨勢,但當前費用結構尚不能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應逐步建立以增加技術性勞務醫療服務收費為主的經濟補償機制,在規范醫療行為的同時注重對費用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優化住院費用收入結構[15]。完善醫護人員的績效標準,構建合理、科學的薪酬體系[16],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同時,使其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并根據醫護人員付出的知識、技術、勞動,適時提升醫護人員智力性價值費用,一方面來體現醫療行業具有培養周期長、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的特點[17],另一方面使其更進一步的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滿足患者醫療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