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華
校園文化一般指學校現存的文化環境與文化氛圍,屬于社會文化中很特別的一部分,主要由教學活動與校園的生活現狀聯合創建的一個校園空間,并涵蓋了校園中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軍工文化順應時代發展應運而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與國家建設息息相關,培養高質量的國防科技人才能夠促進國防科技工業的穩定發展……所以,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國防科技人才,對軍工院校而言是個新的挑戰。
軍工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行業文化,經歷了軍事工業的不斷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點。軍工文化也隨著新時期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不斷進步,將以“國家利益”作為文化價值出發點,共同創造包含軍工人與軍工特色的軍工文化。因此,軍工文化擁有著歷史的沉淀,同樣擔負起時代的重任,并且促進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
如果以時間作為節點,軍工文化也經歷了從初步萌芽、深入發展、全面完善的三個階段;如果從軍工文化內容這方面出發,可以將其分為軍工機關文化、軍工院校文化、軍工企業文化等,其中軍工院校文化在軍工文化發展中占據關鍵位置。
軍工院校文化一般是指軍工院校在長時間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所積累的歷史文化沉淀、文化的推陳出新,它們都擁有著豐富的軍工特色,也是軍工院校師生在不斷追求的文化積淀與價值所在。
軍工院校文化以中華民族的文化為基石,在國防科技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積淀著軍工人的行為準則,影響著軍工人的價值追求,也反映著軍工人的個人品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軍工院校文化是師生員工個人行為方式與內在精神品質觀念的總和,可分為物質層面、精神層面、行為準則層面等,其中精神層面為物質、行為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載體,是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的重點所在。
目前軍工院校文化建設中面臨著只注重形式的問題,部分學校在院校文化建設時忽略了校園文化建設中需要注意的核心要點,沒有將軍工文化中的特色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來。軍工院校文化包括物質、精神、制度三個層面,而精神層面作為文化建設中的核心,更是區別于其他文化類型的最關鍵因素。正如軍工文化一直強調的“國家利益至上”,不僅是軍工文化的核心價值,更是軍工文化的根本所在,還充當著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精神與靈魂,這一根本無論在什么時候都無法撼動[1]。軍工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必須將“國家利益至上”納入其中,另外像安全文化、保密文化等具有一定特色的軍工文化,也需要加入并豐富其校園文化內容。
現階段,軍工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因為高職院校一般設置三年的學制,在第三學年就會有很多優秀學生走向了軍工、國防等實習崗位,但因為這些問題,導致黨員的組織生活和組織管理出現弱化,所以這限制了學生黨建工作的發展。這要求軍工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解決相關問題,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機制。
黨建工作的全方位育人主要涉及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板塊,但目前軍工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并未將三者聯系起來,對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有許多不足之處。家庭教育主要以父母的經驗教育為主,缺乏科學指導與理論支持;學校的教育教學比較偏理論教學,但又缺少社會的實踐與聯系;三者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說明黨建工作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因為軍工院校的黨建工作存在著分層的情況,在各階段的教育內容與方式比較獨立,尚未構建一個完整的黨建工作體系,所以軍工人才培養效果也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
正因為軍工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所以需要利用“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并與其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系統、科學的教育教學模式。
因為高校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所以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與引領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要求在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把“三全育人”納入其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完善。可以從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與學生日常的生活兩個方面相應開展文化建設活動。課堂上,通過邀請專家教師開展相關知識講座、專題活動,學生能夠直觀學習到專業知識、感受到文化熏陶;課外時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學習到更多知識,利用使用頻率較高的社交媒體例如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平臺,以多種形式呈現更能被學生群體所接受[2]。
校園的軍工文化建設與國防科技人才的培養是軍工高職院校目前發展的重點,也是軍工院校最有優勢的核心競爭力。軍工院校文化建設與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高等教育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軍工院校也自然肩負著培養國防科技人才的重任。但不可忽視的是,培養國防科技人才是個復雜的過程,除了具備辦學的硬性條件,軍工文化的影響與熏陶也十分重要。軍工院校的文化建設對校園里的整體氛圍與人員的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與價值觀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軍工院校文化建設也可以為國防科技人才的培養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哈爾濱某高校通過打造文化園,將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相結合,一定程度上提升國防科技人才的綜合素質。
軍工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必須以學生作為實踐核心,首先將黨建工作的核心放在構建能夠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基本框架中,摒棄傳統的黨建工作思路,設計與當代大學生相適應的新模式[3]。只有以學生為本,創新學生黨建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推動下,應該根據黨建隊伍建設的現存問題,建立起能符合當下發展的新型黨建工作隊伍。在基層黨支部進行聯合共建時,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相互聯系,針對性培養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學生黨員等,并從學習、生活、科研等方面與學生黨員保持互動,相應發揮教工黨員在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全方面引導學生,將支部建設與思政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最大程度發揮基層黨支部在“三全育人”中的積極作用。在畢業班學生黨員進行管理教育過程中,通過“一對一、紅幫紅”聯系指導,要求學生黨員在企業展現出“一名黨員一面旗”精神,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總的來說,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軍工院校的人才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不僅繼承了優秀的軍工傳統文化,而且在新時期軍工院校文化建設中也推陳出新,并與“三全育人”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促進軍工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