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琦松
社區消防管理是火災防范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社區消防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整個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服務功能,也能夠反映出其防范火災風險的能力和水平。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任務日益繁重,城市社區消防管理工作的標準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當前形勢下的社區消防管理工作狀況不容樂觀,亟待加強[1]。全國各地大力推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社區消防工作網絡。雖然現有社區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帶來的成效比較顯著,然而,近年火災統計數據,在大型綜合體、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型超市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時,居民家庭火災、九小場所火災卻仍然居高不下,小火亡人事故時有發生。作為深化“防火墻”工程建設和維護地區火災形勢穩定的重要舉措社區消防管理工作要順應社會管理變革,從解決源頭性、基礎性問題入手。本人結合工作實踐,就新形勢如何深化“網格化”管理機制加強社區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探討。
目前社區及物業對小區消防安全的投入不夠,沒有足夠的消防經費預算,普遍不愿意花錢改造、投資消防設施的建設,小區管理上缺乏消防安全“明白人”,未組建志愿消防隊伍,不愿意花錢聘請正規保安人員加強小區消防安全管理,只是投入少量資金從社會聘請一些廉價的、年紀偏大的人員值班,這些人難以承擔消防安全看護的重責。另外社區及物業的消防負責人普遍存在僥幸心里,消防安全知識匱乏,消防工作開展形式化,缺乏消防安全明白人,常常打擦邊球,應付上級檢查。加上社區消防防范力量投入不足,消防救援部門只能保姆式服務指導,但是成效甚微,工作壓力很大。
目前,一些社區僅僅通過標語、海報、門口音響等形式進行消防安全宣傳,這些往往對社區居民起到暫時的提醒作用,而起不到長期有效的宣傳作用,居民對消防知識只能一知半解,含含糊糊,這樣的宣傳對社區消防宣傳工作來說遠遠不夠。以新疆為例,社區居民特別是孤寡老人、外來流動人口等群體的消防安全意識、自防自救能力較差,缺乏消防基本常識和逃生自救的能力。社區內獨居老人因年事已高,大多行動不便或遲緩,防控火災的能力和意識較差,一旦發生火災很難逃生自救。
在城鎮化進程中由于消防專業規劃和實施起步晚忽略了消防規劃,消防管理更趕不上城鎮發展的腳步,使得很多安全隱患默默扎根。消防設施、器材不能定期維護保養,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稀少,致使社區小單位、小場所火災事故趨于多發,且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另外,社區內建筑物的消防設施、器材的配置不足和損壞,微型消防站當成擺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堵塞等等現象較為常見,消防通道過窄或者設計不合理導致消防車無法通過,更有的人將居民樓改為存放易燃品的倉庫或者倉住兩用,這些隱患的存在,給消防管理帶來了極大難度[2]。
從社區目前運行的各類消防機制來看,機制落實還停留在紙上、墻上,掛在嘴上,缺乏一定“張力”和“活力”,尚未形成“有序性”“連續性”和“互動性”。一是居委會在抓日常消防宣傳工作中,未做到常抓常議。二是部門橫向聯動、縱向聯防有待加強。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等部門是做好消防工作的主體部門。由于地區差別、歷史欠賬或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在落實消防工作中還存在相互扯皮、各自為政的局面。
目前社區的消防安全防范手段單一,大多限于單薄的保安力量巡邏或采用原始的大喇叭喊話的形式,但由于社區內建筑自身條件差的因素,加上老式居民住宅樓內電器線路老化、設備陳舊和人員消防安全意識的淡薄,如果在防范的手段、內容、措施上無應對的變化,如發生火災,很容易造成重大災害和不良的社會影響。
一是群眾對存在的消防隱患有事不關己的心態,成立志愿消防宣傳巡邏隊并組織進入進社區的不多;二是物業負責人責任心和安全意識不強,對消防救援部門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置之不理,不愿意花錢整改,一些老式居民樓內普遍存在占用消防通道、飛線充電或在疏散通道堆放雜物,不樂意配合社區開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情況。
社區消防安全管理手段形式單一,管理人員思想固化,無創新,常常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無法適應新形式的社區消防管理工作,造成一些先天性消防隱患始終拿不出整改的辦法,造成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不高。由于派出所業務繁忙,警力不足,加之民警對消防工作不熟悉,人員流動較快,雖然平時有檢查,但是更多是走形式,隱患整改效果不明顯。
群眾對存在的消防隱患有事不關己的心態,成立志愿消防宣傳巡邏隊并組織進社區的不多,存在搞形式主義。物業消防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對消防救援機構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置之不理,不愿投入資金整改,一些老式居民樓內普遍存在管道井電纜井堆放雜物、電動車飛線充電或在占用消防車通道,不愿配合社區開展消防整治防范工作的情況。
所謂社區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就是將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單元,并搭建社區信息化平臺(9+X 平臺),以網格化的形式,來整合社區資源,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主要形式如下。一是劃分社區消防安全網格。根據轄區網格實際,按照社區居民和道路分布情況,將社區劃分若干消防網格,在網格中建立居民消防安全組織(居民消防安全委員會),建立基礎性臺賬,一棟一冊,一戶一冊,一檔一冊,分門別類,掌握居民信息和消防隱患情況;二是消防志愿者進駐網格。在組織網格中分別設立片長、組長和聯絡員。片長由分配到每個片區的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由居民代表擔任,聯絡員由消防志愿者擔任,成立志愿者服務隊,承擔本聯絡點的居民住宅、九小場所等消防安全檢查,并負責消防安全隱患信息上報等各項工作,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三是實施網格管理機制。實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社區工作將會做到“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分工協作、共同推進”。只要社區下達的消防安全工作任務和消防救援機構需要社區配合落實的工作,就運用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層層抓落實,包聯模式,快捷高效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通過社區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這種管理模式的運用,特別是通過綜治專網的“9+X”平臺的應用,網格長、網格員將平常的檢查情況通過平臺錄入系統,進行了工作痕跡保留,形成了工作的閉環管理,進一步提升了社區火災防控的能力,強化了消防安全責任制的落實,社區消防工作成效顯著,工作效率提高了,社區的消防現狀好轉,對居民的服務更加完善,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從“9+X”平臺運行情況來看,社區對消防工作認識還十分片面,部分網格長、網格員監管意識不強,派出所、警務站民警的監管作用不明顯。消防救援部門、社區、派出所協同配合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參與配合整改火災隱患的主體責任意識不強,還存在推諉扯皮現象,火災隱患綜合治理作用發揮不明顯,容易造成問題易上報、難整改的情況,消防救援機構保姆式服務、單打獨斗的現象仍然存在。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部分網格責任人存在消防業務素質不高、工作積極性偏低、發現和督促整改火災隱患的能力不足。有的部分地區網格化消防工作成為“短期開展”的工作,如果上級有檢查、督導前就盲目應付,臨時東拼西湊臺賬和檔案資料,平時處于疏于管理、無人問津的狀態,部分網格責任人只掛名,不履職,形式主義特別嚴重。
經費保障問題是社區網格化正常運轉的根本,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的一個主要出發點,目前解決的是要配置真正的專職消防網格長。一方面普遍缺泛消防安全管理的技能,另一方面沒有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消防宣傳等工作經費保障,必要的消防器材配置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一問題十分突出。
5.1 加強宣傳,樹立群防群治觀念
一是要加大消防宣傳力度,由消防救援機構抽出防火監督執法人員定期幫扶指導社區開展消防宣傳,普及消防知識。社區消防宣傳要發揮社區的自身優勢,開展多層次、多形式且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深入社區家庭,向居民講解消防安全知識,利用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設置醒目的消防安全欄目。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抖音、融媒體等進行消防知識的普及、宣傳,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邀請居民到消防站參觀,真實感受消防工作的不易,形成人人關心消防,人人參與消防的新局面。二是要把社區消防工作扎實開展,落地見效,僅靠消防救援機構、社區民警的力量是不夠的。社區消防工作要發揮社會團體和特殊利益集團的力量,形成各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消防安全的聯動格局,推動社區消防社會化發展。三是要牢固樹立群防群治的觀念,充分發揮街道、居委會、社區、物業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建立規范合理的社區消防工作機制。
5.2 依托平臺,完善消防管理網絡
一是依托大數據平臺科學提升網格化工作質態。依托各地大數據平臺,定期對網格內的單位、場所、居民樓院、企業等進行基礎信息采集,整合數據資源,科學劃分、調整各級消防管理網格。對新建單位和關停單位信息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信息系統共享,進行常態化實時更新,提升研判數據的準確性。通過數據分析比對,對易發生火災的高危建筑物、人員密集型場所進行區域報警提示,構建完善的消防管理網絡。二是定期召開社區網格員工作例會并發布轄區消防安全預警,將重要場所消防安全問題提交轄區派出所和消防救援機構處理。消防救援機構按照分片包干原則確定防火監督員的網格聯系點,定期組織網格員培訓,及時處理綜治平臺移交的重要消防安全信息,形成網格員、社區、消防救援機構“三步法”分級處理模式[3]。
5.3 建立機制,實現功能拓展落實
一是建立網格化消防管理工作考評機制。政府要對各社區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實行目標管理、督導考核,每年進行一次考核,消防安全目標考核不達標的,取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評先評優資格,并扣除或減發年終績效,實行“一票否決”。二是實現功能拓展驅動落實。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手段由“人力主導型”向“科技支撐型”轉變,雖然當前僅處于初步嘗試階段,智能化終端平臺尚有許多功能等待開發。在基層履職方面,可以依托公安“天眼”工程實現“數字化視頻巡邏”和“定點掃碼巡崗”,乃至通過物聯網連接獨立式火災探測裝置和滅火系統,實時監控社區重點區域部位消防安全狀況,在處置初期火災中發揮重要作用。三是開展常態化消防宣傳培訓,確保上級消防工作部署任務既能通過大數據平臺第一時間傳達,社區消防工作落實情況也能第一時間通過大數據平臺及時反饋,進一步固化社區消防網格化管理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