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麗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委黨校
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付出密不可分,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對學校的行為活動有著顯著影響。學校的發展不僅需要充分發揮校長的領導力,而且需要融入教師的領導力。作為與學生共處時間最長的群體,教師的行為、想法及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展現出的領導力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后續發展。
學生是教師領導力的主要受益者[1]。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領導力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的領導力,能夠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動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領導力可分為三種形式[2],即文化領導力、專業領導力和信息領導力。
在文化領導力方面,考慮到教師的價值觀具有一定差異,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兼顧多種不同文化,理解并認可學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專業領導力方面,教師要努力提高教學能力,具有實施教學改革的魄力,可與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同時,教師要具備幫助學生學習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能力。
在信息領導力方面,教師需要熟練掌握不同類型的信息化溝通工具,以此為基礎與學生溝通互動。通過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領導力,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教師的行為與情感,發自內心地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完成教師設定的任務與目標等形式給予教師回報,由此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是發揮榜樣作用。教師具有敬業精神、求真精神,在教學工作過程中一絲不茍、學以致用,具有較高的知識修養,善用語言描述與非語言表達,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與信息判斷能力。
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的領導力,可使教師更好地成為學生的榜樣,學生通過觀察并學習教師的行為與思想提高自己。
三是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可以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反思,善于利用信息化資源,可經由多樣化的教學行為和設立團隊協作的學習小組,增強學生的身份感知,使學生樂于為設定的學習目標主動付出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校對于教師的發展需求并不十分清楚,為其提供的深造和專業培訓機會一般無法與教師的發展需求相匹配;對于基礎學科教師,這種不匹配更加明顯,因此,大多數教師希望根據實際需求自主地、參與式地學習,以促進自身發展。現階段,部分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與其對工作的投入并不匹配,學校在對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方面并未給予應有的關注,這種投入與收入之間的不匹配以及職業規劃被忽視,使教師的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更為顯著。特別是在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感受到學習樂趣的條件下,基本是教師獨自撐起課堂,其工作滿意度無法得到提升。
針對這些問題,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的領導力,對于教師的自我導向及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3],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工作的滿意度。
黨校教育信息化表明教師的地位發生了改變,因此,如何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領導力,使其能夠完成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地位轉換,是當前教育界的研究熱點之一。
教師始終處于教學領域的前沿,是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實踐者,了解并運用黨校教育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是未來教學的必然模式,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也成為判斷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的主要標準之一。
教師要以提升領導力為目的,持續強化黨校教育信息化素養,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轉變并完善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深入實施學生素質教育。然而,當前身處教學前沿的部分教師對應用與理解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要求的現代教育技術還存在誤區,導致教師無法有效提升領導力。
經過多年探索,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領導力提升情況取得了哪些進展?2020 年,部分學者對于山東省委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領導力情況進行了調研[4],得出了以下的調研結果。
在信息意識方面,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應用黨校教育信息技術的必要性及實際行動有著顯著差異。盡管黨校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意識相對較高,但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意識的體現相對較弱,這說明教學過程中依舊有部分教師無法將黨校教育信息化意識與行動之間的轉換落到實處。
在信息能力方面,教師信息化能力不足,無法最大限度地獲取黨校教育信息化技術的全部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可熟練應用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教師僅占一半左右,能夠使用黨校教育信息化資源的教師占比更低,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無法應用黨校教育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
此外,當前我國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沒有明顯提升,尤其在信息應用方面的情況并不樂觀。
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領導力無法顯著提升的原因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教師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教育理念。
在校學習只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階段之一,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教育與學習的思想。以往的教育觀念中,信息來源與溝通渠道過于單一,將教師塑造成知識權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核心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以班級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當前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師不能夠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無法認識到黨校通過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優勢服務教學的關鍵性。
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知識量大量增加,信息來源具有多樣性特征[5],教師的教學由傳統的教與學模式轉變為互動式教學模式,學生將通過信息方式主動、自主地學習,教師的身份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二是對教師日常教學運用方面的黨校教育信息化素養培訓不足。
當前,學校內大部分教師都具備了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的基本素養,但教師教學過程與黨校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整合還未實現。
多年來,由于學校對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的培訓只關注教師的授課技巧,例如,學習計算機的使用方法以及PowerPoint 幻燈片課件的制作等,關于提升教師領導力的專題培訓很少涉及,由此造成大部分教師只具備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的基本素養,卻缺乏領導力。
三是黨校教育信息化環境不完善,教師缺乏自主提升領導力的動力。
大部分高校在實施黨校教育信息化教學時,由于硬件條件的制約,僅通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信息化教學,卻沒有建立激勵機制,甚至由于少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對其使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形成約束,造成大量教師無法自主產生提升教師領導力的動力。部分學校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在環境營造方面還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例如,當前部分學校內部的公共計算機網絡教室等無法與實際教學需求相匹配,尤其是部分學校還未構建可應用于教學的黨校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普遍使用的教學信息資源大多為圖書情報信息、科研成果信息、教學教務管理信息等,真正與學校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需求相匹配、滿足黨校教育信息化教學特點的教學信息資源十分缺乏,造成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自覺提升領導力的動力不足。
作為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學過程的實際領導者,教師要不斷學習并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持續優化并豐富領導力知識,在知識結構內融入所學知識。教師不僅要學習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的相關理論知識,而且要重點關注實踐能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融合,將教師領導力理論應用于日常教學實踐中。
作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推動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教育反思是增強黨校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師領導力的主要方式[6]。教師要將日常的教育行為與理念作為思考目標,在教學的前、中、后階段反思,總結教學方式與教學行為,查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基礎優化教學行為,為后續的教育工作提供經驗支持。
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領導力的發揮只靠教師的努力付出是不夠的,而不同的教師朝著不同的方向努力也是無法達到既定目標的。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共同體內的不同成員需要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督促、相互合作、共享資源,根據不同成員的特征,科學安排不同成員的工作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成員的智慧與能力,推動不同成員信息化、專業化發展,提升共同體內全部成員的教師領導力。
因此,為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切實提升教師領導力,需要學校領導及各位教師精誠合作,通過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間的溝通交流,構建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領導力共同體。該共同體由學校領導與教師共同組成,通過在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共同構建教學發展目標,提高黨校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教師領導力,促進黨校教學改革。
綜上所述,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對以往普遍的教和學的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對教育的觀念、模式與內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文章闡述了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領導力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當前黨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提升教師領導力的現狀及其成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具體策略,有助于推進黨校教育的信息化進程,構建良好的黨校信息化文化,促進黨校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