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西安體育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音樂,作為一種優美藝術形式而存在,其發展對國家文化滲透和傳承非常重要,高校培養音樂人才一方面是提升專業人才儲備,另一方面也是不斷傳承和發揚國家優秀文化的過程。音樂鑒賞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點內容,能夠起到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提升學生氣質的作用,音樂除了本身的藝術形式存在外,其育人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鑒賞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音樂方面的造詣,挖掘學生的音樂潛力。鋼琴,作為一種西洋樂器,其傳入我國也是具有相當長的歷史,利用西洋樂器進行中國曲調的演奏已經成為當下音樂發展的大勢所趨,而利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也是有效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了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吃得飽穿得暖了,而是有了更高的精神和文化追求,這也是目前我國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培養藝術人才,滿足人們的這種精神需求,是當代社會需要解決中的重點問題。在諸多藝術形式中,人們更加樂于接受音樂這種藝術形式,不同類型的音樂能夠滿足人們對文化的不同需求,提高人們的個人修養和精神境界,因此,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無疑需要擔負起這種使命。
音樂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過長期的教育和養成,音樂人才培養的基礎是教會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只有學生對音樂有了一定的造詣,才能演奏出美好的旋律,因此,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音樂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隨著人們對音樂需要的不斷能提升,創新培養人才音樂鑒賞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通過中國鋼琴作品能夠有效達到這一目的。鋼琴,可以說是優雅的代名詞,雖然這種西洋樂器不是我國發明,但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鋼琴這種樂器與我國音樂文化融合,通過鋼琴演奏中國音樂作品,來達到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故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一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能力,其二則在于解決我國社會當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其三更是對我國傳統優秀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文化自信方面的弘揚,是具有非常重要現實意義的,其四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音樂鑒賞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文化自信,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演奏樂器的不同,音樂分為了很多類型,鋼琴音樂以期優美的旋律,在音樂中占據了主體地位。在高校音樂鑒賞課中,融入中國鋼琴音樂作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其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學習音樂實際上就是對一種文化的理解和解讀,對一種文化的傳承的和發揚,這種文化沒有國界,僅僅限于藝術形式,因此,通過中國鋼琴作品,能夠實現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除此之外,中國鋼琴作品融入高校音樂鑒賞課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的層次。這也是中國鋼琴作品在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方面最大的優勢,跳出傳統音樂組織形式,利用鋼琴開展教學,實現了藝術的跨界,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無論過程中手段的性質,結果是實現了社會主義音樂人才的培養,滿足了社會主義人民的需求,這在藝術的跨界實現了傳統觀念的跨越,鋼琴,雖然是西洋樂器,但依然可以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并且可以實現社會主義音樂人才鑒賞能力層級的提升。
3.增強了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
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形式,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內容,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了解,全面促進高校學生美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伴隨我國素質教育的推廣,藝術教育地位已經大幅度提升,但較傳統自然科學好社會學科的教育,地位仍然不高,因此就導致了硬件設施配備的不完善,學校不愿在這方面上做出很大投資,人才培養受到制約。這種問題產生的原因積重難返,長期以來的傳統應試教育讓人們眼光都在放在了傳統的學科教育中,所謂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這種思想,使現在教育受到很大的影響,這種思想的產生是由來已久的,因此,改變這種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迫在眉睫。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目前中國鋼琴作品融入高校音樂鑒賞課堂的主要問題之一,硬件設備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作為主觀原因的存在,是軟件,沒有硬件的支持,軟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縱使教師有這種意識,但卻力不從心,專用音樂教室、音響、隔音的要求都難以滿足音樂鑒賞課程的要求。此外,相應的授課環境也是存在問題,音樂作為一種具有美感的藝術,也需要為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授課環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外部和內部的美感,從而才能更好地去體驗鋼琴帶來的美妙體驗。
音樂鑒賞教學不同于傳統課堂,要以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其學習的目的是給人們帶來藝術的享受,而并非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因此,音樂教學不同于傳統文化知識教學,尤其是音樂鑒賞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仍然按照傳統教學方式,教會學生音樂的鑒賞點,這一首音樂好在哪里,其創作的意圖和優美之處,其實音樂鑒賞課更加趨向于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每個人對每首音樂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種哈姆雷特”,對音樂鑒賞而言亦是如此,音樂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藝術形式,不能單憑教師的理解開展教學,尤其是對大學課堂而言,學生的天賦和造詣很多都是超過老師的,因此,這種傳統填鴨式的教學并不適應當今音樂鑒賞課堂。尤其是現在是特殊時期,線上向下混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探索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更適用于現今的教學需要。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對高校音樂鑒賞課堂來講,是極大的推動和變更,多媒體教學讓音樂鑒賞立體化,多維化,對拓寬學生眼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作為高校音樂鑒賞教師,本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水平也是存在局限的,對更高層次的音樂感受,也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因此,在音樂鑒賞中,只能從自己的角度開展分析和引導,而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世界名家鋼琴演奏的現場視頻,讓學生感受頂級鋼琴演奏的效果,加強對音樂的理解,尤其是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漸成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開展音樂鑒賞教學,給予學生更加切身的感受,身臨其境和隔靴搔讓完全是兩種概念,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應用對課堂教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音樂鑒賞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課堂而言,可謂是具有里程碑意義。
音樂的學習是需要一定天賦的,尤其是對音樂鑒賞課堂,人才的培養也是多樣的,不能單純的就是知識的灌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才能有效激發學生潛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高校音樂鑒賞課堂而言,按照客觀規律來講,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對音樂鑒賞課堂感興趣,學生的天賦和潛能點也是不同的,對音樂沒有興趣的學生不代表不能在其他學科中脫穎而出,因此,教師不僅要具有音樂專業基礎知識,還要充分掌握心理學內容,能夠研究學生心理,并且利用學生心理,尋找學生潛力點,針對不同學生開展不同類型的教育,促進學生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學習和提高,“有教無類”,是教師應該恪守的師德規范。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教育變得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就現代高校課堂而言,科技技術的融入,讓課堂更加生動,內容也更加豐富,以高校音樂鑒賞課堂為例,科技的融入對打造智慧課堂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數據分析,智慧課堂能夠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對音樂的理解,通過這些數據分析,能夠為每名學生指定針對性學習方案,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甚至部分學校已經研造出屬于自己高校的音樂鑒賞APP,這種智能化的操作,讓高校音樂鑒賞課堂更加具有科技感,一方面讓教師更好地掌握了學生的信息和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能夠按照自己的計劃和安排進行學習,并且能夠通過APP實現線上的考試和實踐訓練,這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是不存在的,這對當代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音樂鑒賞課堂,重在“鑒賞”,而對音樂的鑒賞不外乎就是“聽”,這種聽說起來簡單,但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聽,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音樂。鋼琴之所以被稱為樂器之王,就是因為其音色獨特,彈奏鋼琴能夠給人美感,讓人感受節奏和韻律上的享受,因此,無論是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鋼琴音樂,還是現場給學生示范音樂的演奏,都要引導學生用心其聆聽,這種鑒賞實際上對美的一種感受,從某個程度上來講,這不僅僅是課堂,更是一場音樂盛宴,完全是耳朵的一種享受,尤其是對一些作品的演奏中,能夠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彈奏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百鳥朝鳳》,這是學習音樂學生必修科目,通過鋼琴演奏,能夠將幾百種鳥鳴聲傳達,感受身處大自然的放松,一切美好的事物近在眼前。教師要為學生營造這種具有美感的氛圍,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音樂,只有從心出發,才能真正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對音樂鑒賞而言,除了對其韻律和節奏的把控外,真正實現對音樂的鑒賞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音樂文化知識,用心去感受音樂文化作品,注重對作品的理解,才能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含義,實現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每一首曲子的產生都是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尤其是對中國鋼琴音樂而言,任何一首音樂都產生于特定的年代和時代背景,并且蘊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只有做到對這種文化和情感的理解,才是真正達到了音樂鑒賞的目的。例如我國革命戰爭時期,很多音樂都是基于這樣的背景產生,這就需要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文化背景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真正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萬物是互相聯系的,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獨立存在的,因此,對高校音樂鑒賞而言,教師還要注意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聯系,通過其他藝術形式的學習和鑒賞,也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其他樂器演奏出來的歌曲也依然可以致力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或者其他的藝術形式,都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高校音樂鑒賞課堂中,不僅僅是通過鋼琴演奏,也可以使用中國傳統樂器給學生演示音樂,以達到同樣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而且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不同樂器演奏同一種音樂時的不同感受,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音樂鑒賞能力也是同樣的道理,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不同音樂在技法和演奏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也要學習音樂相關的文化知識,通過這樣的學習,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可以利用音樂鑒賞課堂時間,讓學生通過感受鋼琴音樂,說出自己對所聽曲目的想法,無論是從音樂的技法和背景上,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匯總,指出學生回答中存在的問題,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考察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學生完美的表達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這首音樂,而且在基本的音樂理解知識上是沒有問題的,而對音樂理解不充分的同學在表達上完全可以體現出來,這就是音樂鑒賞能力的高低,教師可以以這種方式開展教學評價活動,讓學生重視課堂抽查,真正實現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大的空間。音樂鑒賞能力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更多的趨向于一種習慣的養成,更像是一種終身技能的培養,因此,這種養成教育是需要長期的時間來磨合的,實踐越多,這種能力就越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也適用于此,經常進行音樂賞析和演奏,掌握了音樂鑒賞的方法,自然就會提升音樂鑒賞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演奏和鑒賞,就當下較為發達的新媒體而言,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設賬號,進行小段子的演奏或者直播,通過網友的評價,學生可以尋找到自己表演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對音樂理解的偏頗,而內容則可以較為隨意,畢竟不是專業的網絡主播作者,因此,內容可以是一段鋼琴演奏,也可以是一段自己對某首曲子的評價,通過這種行為,還能夠結識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將這種學習由課堂推廣到社會,實現更加切合社會實際的交流,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做好把控,畢竟這個時期的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甚成熟,教師要對內容和其中一些行為做好管理,總之,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內為學生提供平臺,將自己所學表現給大眾,通過大眾的點評獲得知識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實現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教師的音樂鑒賞能力直接決定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對音樂的理解程度,提升自己演奏的水平,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對學生的指導上,教師的都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接觸最新的音樂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音樂知識范圍,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在音樂鑒賞課堂中,這種開放式課堂本身就與傳統教學課堂不同,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也在為自己充電,尤其是對音樂這種較為開發的學科而言,天賦是非常重要的,音樂鑒賞課堂,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模式,不在于“教授”學生知識,而在于與學生“分享”,分享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對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途徑,交給學生的是方法,并不是固定的結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音樂的奧秘,這種教學方式的改變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籍籍無名,學生名聲大噪的案例不勝枚舉,因此,教師要充分明白,音樂鑒賞教學不同于傳統學科教學,要給予學生空間,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興趣。
從人性角度來來講,人,都需要被認可的,這是人類社會屬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學生,尤其對學生來講,來自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會讓學生內心產生極大的喜悅和滿足感,這對學生學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這個心理,在課堂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評價,賦予每個學生動力,此外,要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學生能力的提升。
就音樂鑒賞能力提升而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好聲音”,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音樂類型的校園活動能夠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練習聲樂,提高演唱水平,這個過程就是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升的過程,并且在比賽過程中,邀請學生作為評委,讓學生去評判一首歌曲的好壞,這就是音樂鑒賞,通過這種活動的舉辦,讓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同時,也弘揚了中國鋼琴作品,提升了學生的演奏能力。此外,這種校園文化活動的長遠意義則在于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掌控能力,也為教師以后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學提供了實際的案例,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音樂鑒賞能力,是一種對美的感知,通過中國鋼琴作品,提升學生這種感知美的能力,實則是在為我國人才培養奠基。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人們對藝術水平的審視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個人修養,也能夠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提供有力支持,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