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清英外國語學校 楊小華
所謂非正式學習,是指學習者借助多種輔學手段展開的閱讀、討論、讀寫行為,帶有自主性、開放性、探索性特點。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引入非正式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非正式學習,能夠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助力支持,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學生非正式學習提供更多便利條件,教師在具體組織時,要做好充分教學調查,推出更多非正式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借助更多輔助手段展開自主學習。
非正式學習是學生的自覺行動,教師要在學習任務設計、活動組織、方法指導等方面做展開研究,及時做出輔助和引導,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非正式學習環節,在主動性學習中獲得學習認知。語文學科有比較固定的教材,學生自主閱讀不存在太多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寬閱讀面,對教輔材料做指導學習,讓學生借助網絡展開線上閱讀,都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機會。這些學習都是學生的自發行動,屬于非正式學習范疇,教師要及時布設一些閱讀學習任務,利用任務展開調度,為學生非正式學習規劃清晰路線,讓學生在主動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非正式學習內容極為豐富,學生關注點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學習資源整合環節,要做好具體的指導,讓學生順利進入到學習環節。小學語文有固定教材,這是重要學習素材來源,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做深度研究,精選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進入任務執行環節,在實踐性學習中建立非正式學習認知。學生手中大多有一些教輔材料,這些材料也是重要學習內容,教師不妨做出針對性設計,讓學生主動閱讀學習這些輔助材料,為學科學習形成補充。學生對網絡信息最為敏感,教師可以推介一些網絡閱讀內容,讓學生利用閑暇時間展開網絡閱讀,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取豐富學習信息,在延伸性閱讀學習中儲備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資源整合包括更多內容,教師從不同角度展開設計和組織,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素材,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學生對閱讀學習內容缺少甄別能力,教師適時做出具體指導,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幫助。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做閱讀推介活動,讓更多人共享一些優秀閱讀資源。
教師指導學生做非正式學習時,要對教材內容做整合處理,還要關注教輔材料和網絡信息的應用,以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特別是網絡信息,學生有更高期待,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做設計,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選擇。小學生對網絡閱讀有特殊興趣,教師及時推出網文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學生響應更為積極,由此產生的學習認知會更為豐富。非正式學習需要更多資源的支持,教師適時做出指導和干預,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實際的幫助。
非正式學習本身帶有自主學習屬性特點,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思考和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學法支持,讓學生在非正式學習中有更多學習收獲。小學生學法積累還不是很豐厚,教師要做好學習調查,對學生非正式學習能力和方法應用做出準確判斷,以便及時傳授一些學法,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非正式學習之中。教師讓學生建立讀書筆記、堅持記日記、寫讀后感、歸結識字方法、進入網絡閱讀等,都屬于非正式學習方法應用。非正式學習沒有固定方式需要遵循,教師干預也有一定限度,以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展開主動性學習,這是非正式學習需要遵守的規則。
教師要求學生做學習日記,這本身就是典型的非正式學習。學生平時閱讀文本時,大多沒有主動記筆記的習慣,教師用任務形式做組織,讓學生逐漸建立主動記閱讀筆記的習慣,能夠促使學生建立良好學習思維。學生平時有太多閱讀機會,教師鼓勵學生做閱讀梳理,寫一些讀后感,其助學效果是顯著的。如果教師能夠定期推介一批優秀的讀書筆記和讀后感作品,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調動學生主動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年齡較小,獨立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教師需要設定一些固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展開自主學習,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習慣。學生平時學習沒有學法積累意識,教師要求學生定期介紹自己的學法應用,這樣可以讓學生自行建立學法積累本,通過學法交流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學法。學法總結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教師適時做出提示,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能夠讓學生主動建立學法應用意識。學生利用網絡展開閱讀學習已經成為生活常態,教師要在閱讀內容甄別方面做出積極引導,讓學生學得更有成效。
非正式學習是學生獨立學習行為,教師教學指導要做好學情調查,在學法思考和歸結方面做出提示,在課外閱讀內容篩選方面進行輔助,都能夠為學生提供積極幫助。非正式學習包括諸多內容,教師需要宏觀控制,也要微觀觀察,及時做出反饋,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指導,確保非正式學習順利展開。學生對非正式學習沒有特殊感覺,這應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教師需要做出針對性設計,這樣才能給學生以有效輔助。
閱讀是自主學習行為,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難以靜下心來做深入閱讀,更喜歡做互動討論,教師不妨給學生更多學習提示,讓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交流環節。閱讀討論、信息交換、方法交流、誦讀展示、角色游戲、知識競答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活動形式,教師鼓勵學生自發展開學習互動,讓非正式學習成為學生生活常態,這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有重要促進作用。學生有主動交流的愿望,教師在任務設計和活動組織方面做出積極輔助,讓學生展開高效互動,勢必為非正式學習注入豐富動力,讓學生在主動性學習中有更深刻感知和體驗,這對其學科核心素養成長有一定幫助。
非正式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帶有開放性、自主性特點,教師不會統一組織,但需要做出一些任務布設,提出一些學習要求,學生在具體操作時,會自發進行互動交流,教師針對性做出提醒,能夠為學生高效互動創造條件。如閱讀討論活動,教師不妨對教材內容做深度研究,然后設計一些討論話題,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討論。如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準備的討論話題是:諸葛亮和周瑜是一伙的,為什么他們兩個人要斗智斗勇呢?周瑜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針對這些話題展開閱讀思考,自然進入到互動交流環節。因為閱讀討論帶有自由性,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展示觀點,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非正式學習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學習,教師沒有統一組織管理,但可以對學習任務做規劃,提出一些學習要求。如閱讀方法交流活動,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定期做閱讀座談會,成員介紹自己的閱讀體驗,傳授一些閱讀方法,小組組長要做好總結,向班級推薦好的閱讀方法。網絡交互平臺的適時應用,為學生交流創造更多機會,教師鼓勵學生做網絡學習交流活動,學生都能夠積極響應。
教師為學生布設一些閱讀思考話題,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閱讀討論,這是典型的非正式學習。教師讓學生借助網絡交互平臺做閱讀學習交流,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契機。非正式學習是學生個性行為,可以隨時隨地展開,教師為學生學習創造條件,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夠讓學生自然建立學習意識和習慣。
非正式學習沒有統一組織,屬于學生的自主行動,教師利用任務做調動,鼓勵學生做生活對接,能夠為學生帶來一些學習啟示,這對全面提升學習品質有一定幫助。語文知識無處不有,教師鼓勵學生在生活環境下關注語文學習,做語文知識積累,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覺醒,也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規劃。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更多語文內容,包括識字、閱讀、交流、讀寫等,都能夠形成語文學習機會,教師鼓勵學生關注生活的細節,主動參與相關的活動,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語文知識,接受語文鍛煉,這是非正式學習需要達成的基本目標。
學生對非正式學習最為熟悉,教師需要對學生學力基礎、學習興趣、學習悟性等方面做出客觀評估,以便做出積極的指導和組織,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非正式學習環節。如讀寫訓練任務的設計,教師要對學生閱讀情況做出客觀分析,給學生提供更多閱讀的素材,對讀寫方法進行及時傳授,對讀寫要求做細化設計,這樣才能為學生順利進入到非正式學習創造條件。如讀后感訓練任務,學生在操作時,大多會不厭其煩地介紹故事內容,關涉感知體驗的內容卻很少,教師需要早做提示,利用多種輔助手段做強調,展示一些優秀的讀寫范文,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如故事閱讀講述學習任務,教師要求學生將課外閱讀到的故事講述給同學聽,這個任務帶有更多自主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故事內容,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講述展示故事,教師在故事講述技巧運用、故事內容選擇等環節做出一些提醒,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環節。
非正式學習雖然沒有教師的統一指揮和組織,但不能是純粹的“自由行動”,如故事內容的選擇,需要體現正能量,不能涉及低級趣味的內容。教師在故事內容選擇、故事講述技巧等方面適時作出一些要求和指導,能夠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環節,在主動性學習中提高學科認知能力。如果教師能夠鼓勵學生講述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其訓練價值會更高。學生生活中搜集信息能力很強,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認知。
語文學科訓練設計時,教師有意識滲透一些課外內容,讓學生在生活條件下展開學習,這本身就屬于非正式學習范疇。雖然教師設計了訓練任務,但訓練環境是寬松的,沒有教師的統一指揮和指導,也沒有具體的學習目標,自然屬于非正式學習行為。學生對開放性訓練任務有特殊認同感,這些任務帶有一定挑戰性,能夠形成更多探索機會,教師只是在學法傳授角度做出一些指導,為學生學習探索提供一些線索,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核心,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信息搜集、課外閱讀、網絡交互等訓練任務,學生喜聞樂見,其助學效果良好,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價值。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口語交際內容,教師為學生設定課外訓練任務,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非正式學習機會。學生生活中有太多交際機會,如何才能提升口語交際水平,如何才能積累更多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這是學生特別關注的。教師在學生課外訓練時,不妨借助網絡交互平臺,推出一些口語交流的方法,或者是一些故事信息,讓學生自主閱讀,結合生活實踐展開驗證學習。學生對一些有趣的故事有特殊閱讀興趣,也會自然學習掌握一些交際方法,并在生活條件下展開交流實踐,教師不妨給家長一些提示,讓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應用口語交際方法,展開針對性訓練,這對提升其學習品質有一定幫助。語文教材中選入不少名著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搜集一些名著內容展開課外閱讀,這也是典型的非正式學習,學生對名著有特殊閱讀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做出針對性引導,提出一些閱讀要求,勢必對學生形成多點激發,讓學生在主動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如中國四大名著,學生對《西游記》最感興趣,教師不妨做針對性的布設,讓學生自然進入到課外閱讀學習之中。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讓學生自發展開閱讀交流學習活動,借助網絡交互平臺進行學習交流。
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做課外學習任務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閱讀的機會,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交互平臺展開閱讀學習交流活動,都能夠為非正式學習注入豐富動力。語文學科學習包含諸多內容,教師要做好教學規劃,針對學生學習基礎,推出一些適合的訓練任務,為學生順利進入到非正式學習創造條件。非正式學習沒有固定形式限制,學生有更多自主性,教師需要從宏觀角度做出規劃,讓家長及時輔助,確保學生非正式學習訓練順利展開。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組織時,教師有意識引入非正式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在更多課余時間內展開語文學習,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良好學習意識和習慣。非正式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教師在任務布設、活動指導、閱讀提示、信息搜集、網絡交互等方面做出一些努力,為學生非正式學習提供更多協助,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品質,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