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緣
(廣東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肇慶 526000)
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穩步推進,深入開展同沿線國家的國際產能合作,構建“一帶一路”互利合作網絡,不僅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更是新形勢下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支點。當前,我國正處于轉換增長動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內部供求關系發生實質性變化,經濟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區際產業轉移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區域間的經濟差異,傳統的產業承接模式使得中西部逐漸陷入產業升級的梯度陷阱,并且隨著西部地區開始喪失勞動力成本和資源優勢,我國產業轉移步入全面優化產業鏈、價值鏈布局、轉移和轉型協調的新階段。同時,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下,沿線國家加快完善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不斷擴大市場準入,進一步優化國內營商環境和社會文化法律環境,我國同沿線國家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加快。而且,沿線國家期待借助國際產業轉移契機,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建設完備的工業產業體系的愿望日益強烈,“一帶一路”建設有望將我國與沿線國家發展建設實現有效對接。
當前,我國主要通過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對外轉移產業。本文在引力模型原有設定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當前影響我國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基于比較優勢理論,引入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市場潛力和要素稟賦等解釋變量,構造拓展引力模型的自然對數形式,分別研究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其中,α為常數項,β為待估參數,i表示中國,j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Trade表示中國對國家j在不同時期的進出口額,OFDI表示中國對國家j在不同時期的直接投資流量,TFI表示國家j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GDP表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MP表示國家j的市場潛力,RE、IT和LC分別表示同國家j相比,中國的相對自然資源稟賦、相對技術水平和相對勞動力成本。
我國通過出口的方式轉移國內流動性要素,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轉移非流動要素,對外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又會影響我國進口。因此,本文詳細考慮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對我國進口和出口的影響。

其中,Imp表示中國向國家j的進口額,Exp表示中國向國家j的出口額。
本文分別以中國進出口額和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被解釋變量,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為核心解釋變量,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市場潛力、相對自然資源稟賦、相對技術水平和相對勞動力成本為控制變量,進口和出口數據來自聯合國COMTRADE數據庫,各解釋變量的含義、預期符號、理論說明和數據來源詳情見表1。

表1 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文章采用Stata14.0軟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對“一帶一路”沿線46個國家2008年~2017年的跨國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首先,對所有數據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以最大程度上減少異方差對實證結果的影響。其次,利用F統計量對固定效應和混合效應進行檢驗,結果拒絕混合效應;利用LM統計量對混合效應和隨機效應進行檢驗,結果拒絕混合效應模型;而利用Hausman檢驗結果表明拒絕隨機效應,因此文章使用固定效用模型。最后,LR檢驗結果表明模型存在異方差問題,文章選擇可行的廣義最小二乘估計(FGLS)進行估計。首先,本文對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進口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貿易投資便利化對進口影響實證結果
從綜合指標來看,第一,貿易投資便利化(TFI)顯著促進了我國同沿線國家的進口,貿易國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我國同沿線國家進口將增長1.43%;第二,對外直接投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我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進口,進一步解釋了我國進口不斷增長的原因;第三,我國經濟規模和貿易國市場潛力是影響進口的重要因素,國內生產總值和貿易國市場規模每增長1%,我國進口將分別增加5.319%和0.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貿易國市場規模的擴大,我國將加大對沿線國家的進口;第四,相對自然資源稟賦和相對技術水平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當我國自然資源和技術水平處于比較劣勢地位時,我國會增加對沿線國家的進口;第五,相對勞動力成本與進口負向變動,說明當我國的相對勞動工資水平低于沿線國家時,我國會減少對沿線國家的進口。
為系統考察貿易投資便利化詳細指標對進口影響的差異性,用詳細指標替代模型中貿易投資便利化綜合指標。從詳細指標來看,第一,市場準入(MFI)、交通和基礎設施(QFI)、營商環境(EFI)和邊境管理(BFI)正向影響我國進口。其中,交通和基礎設施對我國進口影響最大,交通和基礎設施每完善1%,我國向沿線國家進口將增長2.066%;其次是邊境管理,通過減輕海關程序負擔,提高清關效率和物流速度,能過促進要素流動;然后是市場準入和營商環境,通過擴大貿易國的市場準入和降低貿易壁壘,能夠有效促進我國進口;第二,貿易國的社會文化法律環境(SFI)負向影響我國進口,表明貿易國政策不穩定性、實體環境安全和文化距離會增加貿易風險和成本,從而制約我國向沿線國家的進口。
然后,對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貿易投資便利化對出口影響實證結果
從綜合指標來看,第一,貿易投資便利化(TFI)顯著促進了我國同沿線國家的出口,貿易國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我國向沿線國家出口將增長0.321%;第二,對外直接投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我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出口,我國同沿線國家間貿易與投資的關系表現為替代型;第三,我國經濟規模和貿易國市場規模正向影響我國出口,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出口將增加0.838%,而貿易國市場規模每擴大1%,我國出口將增長0.65%,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貿易國市場規模的擴大,我國將加大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力度;第四,相對自然資源稟賦和相對技術水平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當我國自然資源和技術水平處于比較劣勢地位時,我國會減少對沿線國家的出口;第五,相對勞動力成本與出口呈正相關,說明當我國的相對勞動工資水平低于沿線國家時,我國會增加對沿線國家的出口。
從詳細指標來看,市場準入(MFI)、交通和基礎設施(QFI)、營商環境(EFI)和邊境管理(BFI)正向影響我國出口,社會文化法律環境(SFI)負向影響我國出口。其中,貿易國市場準入、營商環境和邊境管理對我國出口影響同等明顯,交通和基礎設施對出口的影響相對較弱。
通過對貿易投資便利化綜合指標和詳細指標對我國進口和出口的結果比較分析可知,第一,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將顯著促進我國雙邊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是我國進口增長的原因之一,但對外直接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出口。第二,我國經濟規模對進口的影響大于出口,而國際市場規模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大于進口。第三,相對技術水平和相對勞動力成本對我國進口的影響最大,而相對自然資源稟賦對出口的影響最大,間接證明我國進口商品結構以資源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為主,出口商品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第四,沿線國家交通和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對我國進口的影響明顯高于出口,而市場準入、營商環境與邊境管理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更為顯著。第五,當貿易國國內政局動蕩、政策不穩定、文化距離較遠時,雙邊貿易額會顯著減少。
其次,為進一步研究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貿易結構的影響,選取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46個國家31個行業2008年~2017年的進出口額進行分析,實證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第一,貿易投資便利化顯著促進了我國不同類型產業的國際貿易,其中對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影響最大,當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提升1%,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雙邊貿易額增長1.7012%,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1.682%,資源密集型產業增長1.231%,資本術密集型產業增長0.886%;第二,OFDI對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型產業雙邊貿易的影響顯著為負,表明對于這些產業而言,對外直接投資對進口的促進作用小于對出口的抑制作用,我國同沿線國家貿易與投資間的關系總體表現為替代型;第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和貿易國市場規模的擴大能夠顯著促進雙邊貿易;第四,相對自然資源稟賦顯著影響資源密集型產業,相對技術水平對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影響最大,勞動力作為一種基礎生產要素,對各類型產業雙邊貿易都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表4 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雙邊貿易影響分行業實證結果
最后,對外直接投資是我國對外產業轉移的另一方式,貿易投資便利化對對外直接投資同樣存在影響,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實證結果
由表5可知,從綜合指標來看,第一,東道國貿易投資便利化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呈顯著正相關,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增長13.418%,比較貿易投資便利化對國際貿易與對外直接投資的結果可知,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對OFDI的影響要大于國際貿易。第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與對外直接投資呈顯著負相關。理論上而言,經濟規模與OFDI應保持正向變動,但經濟規模同樣影響國際貿易,隨著經濟的增長,更多企業選擇出口而不是對外直接投資,從而導致對外直接投資相對減少。第三,尋求市場型OFDI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東道國的市場規模,當東道國市場潛力增加1%,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0.848%。第四,相對要素稟賦對OFDI的影響并不顯著,可以理解為我國當前對外直接投資偏于尋求市場型。從實證結果可知,相對自然資源稟賦與相對勞動力成本與對外直接投資正相關,表明當我國自然資源稟賦和相對勞動工資處于比較優勢地位時,對外直接投資將增加;而相對技術水平與對外直接投資負相關,表明當東道國技術水平優于我國時,我國會加大對該國投資力度。
從詳細指標來看,市場準入、交通和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與邊境管理與對外直接投資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市場準入與營商環境對OFDI的影響最為顯著,市場準入每擴大1%,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增加13.362%,而營商環境每優化1%,對外直接投資將增長11.896%;其次,交通和基礎設施是影響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隨著交通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將加大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力度;第三,邊境管理是影響國家貿易的主要因素,因此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作用較小;最后,東道國社會文化環境直接影響企業投資安全,當東道國政策不穩定性和實體環境安全性降低時,我國企業更愿意選擇出口而不是對外直接投資。
本文基于比較優勢理論,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市場潛力和要素稟賦引入拓展的引力模型,分別從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角度,實證研究了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我國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本文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與我國進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呈顯著正相關,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我國同沿線國家的進口增長1.43%,出口增長0.321%,對外直接投資增長13.418%,且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OFDI的影響顯著強于國家貿易。同時,通過對分行業數據研究發現,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顯著促進了不同類型產業的進出口,其中對勞動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影響顯著,其次是資源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
2.市場準入、交通和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與邊境管理顯著正向影響我國進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各詳細指標對OFDI的影響較進出口更為顯著,交通和基礎設施與邊境管理是影響進口更為主要的因素,市場準入與營商環境對出口和OFDI的影響更為顯著;東道國社會文化法律環境對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表現為負,表明當東道國國內政策不穩定、實體環境安全性差,同時同我國的文化距離較遠時,企業會選擇減少雙邊貿易與投資。
3.我國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發展,而我國同沿線國家間貿易與投資的關系表現為替代型,對外直接投資每增長1%,我國進口增長0.011%,出口將減少0.006%。同時,對于不同類型產業的雙邊貿易而言,OFDI對進口的促進作用小于對出口的替代作用,OFDI每增長1%,資源密集型產業雙邊貿易額減少0.008%,勞動密集型減少0.027%,資本技術密集型減少0.001%。
4.相對技術水平和相對勞動力成本對我國進口的影響最大,而相對自然資源稟賦對出口的影響最大,間接證明我國進口商品結構以資源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為主,出口商品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
基于上述分析和實證檢驗,針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體情況,有以下政策啟示:一是合理選擇對外轉移產業方式。OFDI可以有效規避貿易壁壘但承擔風險大,相較于異地投資的高投入高風險而言,兼并無疑是對外直接投資更為合適的方式,結合東道國實際情況選擇以出口或OFDI的方式轉移產業。二是實現政策有效對接,加快同沿線國家的國際產能合作。將我國剩余產能與沿線國家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在加速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帶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針對沿線國家現有情況,加強雙方在農業、能源和機械、裝備制造業、化工和出口加工等行業的合作。三是搭建貿易投資促進平臺,加強便利化合作機制建設。通過構建多元多層次多主體的合作機制,積極開展雙邊貿易、投資交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化合作領域。四是加快境外經貿園區發展,進一步拓展境外經貿園區功能。在“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港口共建經貿合作園區,逐步構建自貿區網絡,通過內陸自貿區建設優化各省營商環境,提高服務能力。總結自貿區建設成功經驗,以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能源和環保合作為切入點,加快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探索建設中亞自貿區、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