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回民小學 蔡 虹 王 冰
“星作業”中“星”指的是“星級”,本文指的是作業難度,分為三顆星、四顆星與五顆星。面向的是班級不同語言基礎及水平的學生群體,用這些不同難度梯度的星級作業落實“因材施教”理念,改善以往作業“統一標準”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結合實踐,本文以教科版六年級 上 冊Unit 5 What’s the matter you?(period 1)的作業為例,通過呈現和分析作業設計思路,探討星作業的設計路徑與實施方法。
作業設計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英語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這要求教師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科學地開展教學活動,合理分層地設置英語作業目標。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后,可以在尊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不同作業,使學生可以通過完成有限數量的作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以教科版六年級(上)Unit 5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為 例,探討“星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施,不僅落實了分層教學,也關注到了學生多項核心素養技能與品質的培育。
課前作業的布置,主要是為了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做鋪墊與指引。
在此課的課前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做了一個看圖寫出身體部位的小作業,這個作業主要是幫助學生回憶起學過的身體部位的單詞,為接下來的學習表示疼痛的構詞法做準備。(3星)另外還做一個有關于健康與運動的調查,(4星)為學習新知做鋪墊。做“星級”作業時,學生能激活了背景知識,了解新單詞的含義及用法。學生也能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得出健康指數,為主題學習health做好準備。對預習類的作業,學生都能積極完成作業。
課后作業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將在課內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進行進一步的鞏固與完善,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拓展與延伸、補充。本節課作業采用分層梯度式作業,總共設計了3個作業。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水平自由選擇完成某一層級的作業。既能讓所有學生都練習到,也能讓優生得以提高。三個梯度的作業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緊密聯系。見表1。
2.醫生通過和病人聊天了解病因,請根據圖片在橫線上填寫單詞。(見圖1)
Let’s talk:(見圖2)
從3道作業題可以看出,作業1是屬于基礎性作業,旨在讓學生關注到課前作業和本課書特有的構詞法的聯系,讓學生造新詞,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表達的欲望。
作業2主要是對應課時作業目標2,鼓勵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和運用新知,在編造對話的過程中,在小對話搭建的手腳架中,讓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說說寫寫,激發他們進一步學英語的興趣。
作業3是在前面的基礎上讀寫演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境表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醫生以及有著不同病情的病人,合作編寫劇本、對話并進行自行排練。在編寫劇本和對話的過程中,學生要把本課所學的語言知識點運用進來,并且在表演過程中要根據不同人物的病情將人物特點表演出來。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學生既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表1
圖1
圖2
學生通過自主選擇適合的星級作業,極大地轉變了英語學習在學生心中枯燥的印象,同時訓練幫助其形成知識網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星作業”還蘊含“自我反思,進階沖刺”的作用,教師要引領學生認知并行動。在作業布置中,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進步情況來調整作業內容。比如有學生做了一段時間的三顆星作業后,開始挑戰四顆星作業。然而在做此類作業過程中發現自身并不能完全勝任,口語組織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完成本“星級”難度的口語任務。以此意識到自身的劣勢之后,便要積極彌補,在教師進行到口語項目時投入更多專注力,以此不斷完善自身的口語組織及表達能力,不斷地沖刺更高目標而獲取進階發展。這些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并督促、指導其積極沖刺與發展提升的。
“星作業”的實施符合雙減思想,采取星級的作業設計方法,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有適合他們的作業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找到貼近他們語言素養的拓展性學習任務。這樣才能夠讓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作業的訓練效果更直觀,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更充分。同時,通過挑戰不同的星級作業,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取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取得個性化及全面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