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丁立剛 蘇開華 李玉蘭
中山高林美包裝科技有限公司 黃楚杰
EAL(即Excellence, Achievement,Learning卓越、成就、學習),隸屬于SEMTA(Science,Engineering,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ies Alliance 英國科學、工程、制造和技術聯盟),是一家負責英國先進制造領域技能提升的非營利機構。EAL是英國最大、最專業的工程制造領域國家職業資格官方授權認證機構,在英國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EAL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從教學體系到師資力量都貫徹卓越、成就和學習的理念;②始終緊密與企業聯系,其職業資格標準由行業專家和企業共同制定,為行業提供高標準專業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③在認證與評估過程中有著強大的質量保證體系,能夠保證高質量高水準的職業資格和人才培養。
1.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外在需求
近20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家持續加大投入,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教學場所、實訓教學條件、信息化建設等軟硬件,還是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教學保障措施,均有了明顯的改善與發展,從而促使課程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隨著培養規模的擴大和培養質量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促使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大批企業走出國門,中國經濟面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市場對專業性國際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而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2.職業教育良性發展的內在需求
在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中明確提出: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著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有待加強、制度標準不夠健全、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有利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到了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的時候。
3.生源多元化發展的現實需求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生源類型越來越多元化,帶來行業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要求與如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技能培養方面的挑戰。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在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高水平師資團隊打造、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形式創新、教學資源開發、教學過程管理、課程考核評價、產教深度融合的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探索與改革,確保高職院校能提升教學水平,保證培養質量,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智力支撐。
在此背景下,本專業教學團隊學習英國EAL學徒制的先進經驗,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和教學實踐,以目前社會需求面廣、院校招生規模大的裝備制造類專業為研究載體,針對高職生源開展基于EAL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研究,為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規范教學管理、提高培養質量、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積累實踐經驗,對解決新時期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困難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闡述基于英國EAL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根據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的要求,培養EAL課程認證考評員,是開展EAL課程認證的基本前提。
1.理論培訓
EAL課程認證考評員需經過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中心既定學時數的理論學習,以理解并熟悉掌握EAL認證課程評估的原則和實操、不同的評估方法、如何做出計劃評估、如何讓學員和其他人參與評估、如何做出評估結論、如何管理與評估相關的信息、評估相關的法律和良好實踐要求等相關內容,且須完成并通過相關的作業測試。
2.考評模擬
安排考評員參與項目實操、項目測評和標準化會議等考評環節,讓考評員體驗實操項目的安全防護和操作流程,掌握項目的考評要點和考評內容,把握考評過程與考評結果的公平性。
3.課堂教學
結合自身的教學任務,開展EAL課程教學模式的教學展示,并由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組織專家進行考核,主要考核考評員的基本教學能力及基于EAL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力。
完善EAL標準規范的教學場所和教學設施,并獲授權成立EAL認證中心,是開展EAL課程認證的重要保障。
1.完善符合EAL標準的教學場所
作為英國學徒制的典型代表,EAL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對教學場所和教學設備的安全性要求極高。大到教學場所布局、區域劃分、避險場所,小到設備安全防護措施、刀工量具的擺放、教室內桌椅結構等都有明確規定。因此,為了通過EAL認證中心關于教學和辦公場地的考核,須嚴格按照英國EAL認證中心的標準開展教室及實訓室建設與整改。其中包括,第一,應對實驗實訓室的功能區域進行合理劃分,明確教學場地的合理性與安全性;第二,加強對設備的安全性改造,包括對所有破損的電線進行包扎,對懸空的電線、氣管進行分類固定,確保實訓室的用電用氣安全;第三,完善對旋轉類加工設備的安全防護,如在鉆床的主軸外加裝防護罩,避免切屑傷及操作者;第四,在設備上貼上操作規程與安全警示,引導學生規范操作,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第五,在戶外設置緊急疏散集合點,組織學生參加逃生演練,應對火災、地震及其他突發危險事故,保護學生人身安全。
2.成立EAL認證中心
一方面,學員在通過理論培訓、考評模式和課堂教學等環節考核的基礎上,將由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頒發EAL課程培訓證書和考評員資格證書;另一方面,在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通過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評估員的現場考核后,學校將獲取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授權的EAL認證中心資格,成立EAL認證中心。至此,學校即滿足針對校內學生或企業員工開展EAL課程認證的條件。
1.認證課程的基本要求
根據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的要求,申請認證的專業須開設由EAL認證機構指定的001工程環境意識、002工程技術、003工程數學與科學原理等三門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職業素養、工程基礎和工程數學等知識;還需從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指定的制造類專業課程庫中選修三門專業課程,共同組成六門認證課程,學生在學完六門認證課程并經考核通過后,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機構頒發EAL職業資格證書。
2.重構認證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英國EAL職業資格認證要求,在引入三門必修課的基礎上,另選取與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關聯度較大的017配件和組裝技術、020計算機數控銑削技術和034計算機輔助繪圖等三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鉗工裝調、數控銑削和計算機輔助繪圖等專業技能,以此確立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認證課程。在此基礎上,對原有專業課程進行調整和刪減,并經職教專家研討確認后,重構出專業課課程體系,保證EAL課程教學目標與該專業培養目標的有機融合。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EAL專業認證班級課程體系
在完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教學團隊編制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培養方案所確定的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組建由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構成的課程團隊分工編寫課程標準,開發課程教學資源,開展EAL課程認證教學實踐及推廣。
1.EAL課程認證教學實踐
在完成前期的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教學團隊組織學生完成英國EAL認證課程的學前注冊,并基于追求卓越的教學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教學。
(1)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
一方面,在完善課程教學條件的基礎上,每門課程都結合課程目標開設安全與健康相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職業素養,進而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課程教學進度必須顧及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學生接受程度規劃教學內容;對于學習進度偏慢的學生,須通過增加線上線下課余輔導等方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貫徹追求“卓越、成就、學習”的EAL課程教學理念。
(2)實施客觀公平的教學評價
EAL認證課程的教學評價采用包括自評、互評和考評員評價等多種教學評價方式。其中,針對學生的每次課程測試或作業,考評員須采用肯定的方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以激勵學生繼續努力;并將每部分的考評結果告知學生,在學生認可后成績方可生效。此外,在課程結束后,應召集具備EAL考評員資質的教師召開標準化會議,針對包括課程考核方式和學生考核結果進行分析論證,研討考核方式和考核結果的合理性與公平性,確保每個學生的考核結果均為客觀公平。
2.EAL課程教學模式的推廣
通過EAL認證課程的教學實踐,深深刻領會到EAL教學理念的先進性;在總結EAL認證課程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認證課程教學模式的示范輻射作用,將EAL的規范化模式應用至其他課程教學及實訓室建設上,開展基于EAL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與實踐,整體提升專業建設水平與教學質量。
通過開展EAL課程認證教學實踐及應用推廣,有效規范了課程教學要素,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了教師的教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1.規范課程教學要素
在開展EAL認證課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基于EAL教學品牌追求“卓越、成就、學習”的教學理念,從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入手,規范實驗實訓室的場地、設施和學生的安全操作;嚴格執行教學內容標準化、考核過程流程化、文件資料檔案化、評估結果規則化,使整個教學過程和各教學要素規范化,有效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2.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按照EAL課程認證的要求,嚴格落實課前準備、課中執行和課后反饋各環節的任務,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合理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操作規范和專業技能有了明顯的提升。
3.提高教研能力
教師團隊通過開展EAL課程認證教學實踐,規范了教學行為,掌握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能力,提升了團隊成員的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