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民政廳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青海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整合民政領域各項業務、各方資源,助力全省鄉村振興。
“筑基固本”助力鄉村組織振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持續優化全省農村牧區基層黨的組織和自治組織結構,一批返鄉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致富帶頭人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領頭雁”。2021年,全省共選舉產生村黨組織書記4149名,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3343名,占比80.57%,村黨組織書記高中以上學歷占比38.3%,較上屆提高12個百分點。“一肩挑”挑出了更加堅強的基層黨組織,挑出了更加優化的干部隊伍結構,挑出了更加擔當的“兩委”班子,挑出了更加高效的基層事務運轉。
“五社聯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五社聯動”為牽引,重“筑巢引鳳”,吸引致富能人回村挑大梁;重“借雞孵蛋”,吸納企業和社會組織進村送項目;重“搭臺唱戲”,吸收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到村作示范。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社會組織近6000個,參與中央財政購買服務項目、公益創投項目182個。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3400多名,注冊志愿者63.04萬人,社工和志愿者投身鄉村振興累計7.4萬余人次。
“兜底救助”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不斷完善和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實做好社會救助、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工作,持續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連年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統籌抓好低保審批權限下放、服務類社會救助等創新試點,累計摸排低收入人口110萬人次,核定低保邊緣和支出型貧困對象26.68萬人,發放社會救助資金20.03億元,為困難殘疾患者實施手術康復治療617人次,為11.85萬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資金9150萬元。
“綠色優先”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因地制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造干凈整潔的農村生活環境,建設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部署民政工作、安排民政項目時,緊緊圍繞三江源濕地保護、湟水河流域治理、生態移民搬遷、城鄉環境整治等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始終堅持綠色優先、環保優先、生態優先。特別是把生態殯葬上升為“國之大者”,推動全省多民族殯葬改革向縱深發展。
“涵養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累計募集善款1.5億元、爭取項目100余個。強化鄉賢文化、傳統村落文化、歷史地名文化傳承與保護,以健全完善村級議事機制,建立推廣鄉規民約為載體,推動形成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