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瑞昌 曹革新
陜西省寶雞市民政局始終堅持“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工作理念,將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作為提高社會救助精準性、公平性、高效性的重要手段,大膽探索實踐,通過搭建平臺、拓寬功能、整合資源、規范流程等措施,創新推進核對工作高效開展,有效促進了社會救助制度公開、公平、公正實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循序漸進,優化核對平臺。搶抓全國第二批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試點機遇,成立了寶雞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解決信息核對工作問題。2015年,在全省率先投入250萬元,建成了市、縣兩級信息核對平臺,實現了橫向與各部門數據共享,縱向省、市、縣(區)、鎮(街)四級并網運行。2019年,把原來市、縣兩級分散部署的核對系統進行了優化整合,將核對系統平臺全部遷移至電子政務網運行,搭建了信息資源廣、數據質量優、跨區域核對快的市級核對平臺。為全市13個縣區、116個鎮街統一采購了高拍儀、身份證識別設備,極大地提高了核對系統的數據質量,形成了全市統一部署、統一運維、統一管理的核對工作格局。
統籌協調,實現數據共享。通過實時數據接口,將核對信息數據拓展到公安、編辦、人社等22個部門(單位)、34類個人信息和財產信息數據,實現了多部門信息共享。在省核對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與市金融辦、人行寶雞中心支行、銀保監會寶雞監管分局、市大數據局進行協商溝通,2019年,開通了省信用聯社和中國工商銀行的金融財產查詢業務,2020年,完成了市核對平臺與陜西省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了救助業務數據與核對系統數據互聯互通。
健全制度,規范操作流程。根據民政部頒布的5個核對工作行業標準,先后出臺了《寶雞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操作規程》《關于規范社會救助業務申請審批流程的通知》《寶雞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安全應急預案》《寶雞市社會救助對象金融財產查詢操作細則》等規范性文件,建立了一套標準統一、要求明晰、流程規范、運轉高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了信息核對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遵循原則,實時開展核對。嚴格遵循“無授權、不核對,無委托、不核對,凡進必核、復查必核”的原則,采取線上實時核對的方式開展社會救助申請人經濟狀況核對,實現了多部門、寬領域的信息核查。在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其他困難群體精準識別方面進行探索,有效提高了核對業務的范圍和質量。今年以來,共開展社會救助信息核對48.08萬戶、49.37萬人次,其中預警信息18321戶、22386人次;核對住房救助、困難職工認定等信息26.56萬戶、28.97萬人次;開展跨省、跨地市核對260戶、382人次。
加強監管,提升核對水平。研發上線了核對系統電子簽章、可視化大數據分析模塊,實現了所有授權書、委托書、核對報告等文檔的網絡化傳輸和各類信息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嚴格遵守核對程序中至少有兩名工作人員分權限完成操作的規定,杜絕了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的現象。在《信息核對授權書》中專門增加了金融財產核對的法律授權相關條款,有效防范了金融財產查詢中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和風險。制定了《寶雞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檔案管理辦法》,嚴格要求基層做好核對檔案的收集、入檔、整理、保管、查閱等工作,確保核對工作歷史記錄有檔可查、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