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英
(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超聲科,江蘇 215200)
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是誘發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險因素[1]。全球已有超過10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我國占全球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總數的20%,發病率已高達27.9%,但控制率僅有16.8%[2-3]。長期高血壓可導致患者的血管內斑塊形成以及血管內膜增厚,逐漸會形成頸動脈粥樣硬化(AS),AS也是高血壓引起靶細胞損傷和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致病因素[4]。AS是原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因為頸動脈血管較為粗大,腦組織通過頸內動脈供應血和氧,耳、鼻、口腔等也通過頸內動脈供應血和氧。如果頸動脈血管發生病變,出現硬化,導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塊,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進而導致腦組織缺血和缺氧。患者會出現思維能力減弱、記憶力下降、頭暈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出現腦萎縮[5]。AS與頸動脈密切相關,臨床上認為頸動脈是直接反映全身動脈變化的重要標志物[6-7]。彩色多普勒超聲可用于檢測患有頸動脈疾病的高血壓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這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AS程度[8]。研究發現,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能反映原發性高血壓患者AS的嚴重程度,hs-CRP水平越高,提示AS越嚴重,AS斑塊越不穩定[9]。人體血壓在一定時間內的波動幅度可以表示為血壓變異性(BPV),相關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的BPV也與AS密切相關[10]。基于此,本研究選取3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析所有患者在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下原發性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的相關性,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診斷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230例。根據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分為兩組。對照組(頸動脈正常)共101例,女性 34 例,男性 67 例,年齡(56.23±9.93)歲,體質指數(25.16±3.29)kg/m2。 觀察組(頸動脈粥樣硬化)共129 例,女性 28 例,男性 101 例,年齡(68.66±11.67)歲,體質指數(24.05±3.21)kg/m2。 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11]中原發性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即患者連續3d測量血壓,結果顯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臨床資料完整,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依從性強,能與醫護人員良好溝通。
排除標準:組織發生嚴重病變的患者;患有其他系統疾病的患者;患者存在精神異常或嚴重意識障礙;存在檢查禁忌癥患者。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應用LOGIQ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E 9、E20,廠家:美國 GE 公司),ML6-15、L11 超聲探頭,探頭的中心頻率調至10MHz。患者取仰臥位,沿著血管走形對頸外動脈顱外段血管、頸內動脈以及頸總動脈進行縱向掃查,主要測量指標為各段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取其平均值,IMT<0.9mm 為正常。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即可確診形成頸動脈斑塊:局部IMT增厚>周圍的50%;局部IMT>1.3mm;局限性隆起凸出管腔>2.5mm。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動態血壓檢測:采用OMRON醫用全自動電子血壓檢測器 (型號:HBP-9020,廠家: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測壓袖帶佩戴在患者左臂,日間測量時間為6:00-21:59(30min/次),夜間測量時間為 22:00-5:59(60min/次),24h有效記錄率超過80%為有效數據。數據包括:日間平均收縮壓(dSBP)、24h 平均收縮壓(24hSBP)、夜間平均收縮壓(nSBP)、日間平均舒張壓(dDBP)、24h平均舒張壓 (24hDBP)、夜間平均舒張壓(nDBP)。BPV用變異系數(血壓標準差/血壓平均值)表示,包括:24h舒張壓變異系數(24hDCV)、24h收縮壓變異系數(24hSCV)、夜間收縮壓變異系數(nSCV)、日間收縮壓變異系數(dSCV)、夜間舒張壓變異系數(nDCV)、日間舒張壓變異系數(dDCV)。
實驗室檢測: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cobas-6000,生產廠家:羅氏公司)測定以下血生化指標:血小板計數 (plt)、谷丙轉氨酶(Alt)、谷 草 轉 氨 酶 (Ast)、血 糖 (GLU)、總 膽 固 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包括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
②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選擇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原發性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性別、Ast、Alt、Hdl、UA、Hcy 比較無明顯差異 (均P>0.05);觀察組患者年齡、GLU、hs-CRP、24hSBP、dSBP、nSBP、24hDBP、dDBP、nDBP、24hSCV、224hDCV、dSCV、nSCV、dDCV、nDCV 均 明顯高于對照組,體質指數、Plt、TG、Tch、Ld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 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將基線資料比較中存在差異的多個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TG、hs-CRP、24hSBP、24hSCV是造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OR=1.677、1.554、1.750、1.593、1.268,P=0.000、0.000、0.000、0.001、0.003), 詳見表2。

表2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AS是一種常見于心腦血管系統的慢性炎癥疾病,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是壞死組織的積聚和受累動脈壁內膜的脂質沉積,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病變[12]。動脈硬化通常發生在小動脈和阻力血管中,通常會導致內膜細胞增厚、血管壁細胞增生,并伴有纖維素樣壞死等。高血壓引起的大動脈病變,其主要特征是局部RARs系統激活和動脈纖維硬化,導致動脈順應性逐漸下降[13]。研究表明,高血壓人群中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很高,因此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過程中,要積極控制血壓,并結合抗AS治療,達到疾病防治的目的[14]。引發AS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壓引發該病發生率最高,而且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高血壓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有效控制和預防AS具有重要意義[15]。BPV能夠反映一定時間內機體血壓波動的程度,一些研究指出,BPV指標能夠預測AS[16];此外,高血壓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也與AS的程度具有密切的聯系[17]。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動態觀察血流的狀態并實時成像,具有無創、操作簡單、成本低等優點,適合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測的首選方法[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年齡、GLU、hs-CRP、24hSBP、dSBP、nSBP、24hDBP、dDBP、nDBP、24hSCV、224hDCV、dSCV、nSCV、dDCV、nDCV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體質指數、Plt、TG、Tch、Ld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上述指標均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密切相關。hs-CRP是反映機體炎性反應的指標,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9-20],BPV相關指標能夠反映個體在一段時間內血壓的波動程度,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晝夜節律變化可能與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21]。本研究運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TG、hs-CRP、24hSBP、24hSCV 是造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在機體發生炎性反應的過程中,IL-6、TNF-α以及其他促炎性細胞因子可刺激肝細胞合成大量hs-CRP并將其分泌到血液循環中,進一步與補體復合物和單核巨噬細胞沉積在動脈壁中,刺激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脂質形成泡沫細胞。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然后刺激蛋白酶的異常分泌,影響斑塊的穩定性[22]。有研究證實年齡也與頸動脈中內膜厚度的變化密切相關[23];TG是臨床常用的血脂水平評價指標,而血脂水平又與頸動脈狹窄密切相關,TG水平的檢測對頸動脈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24]。因此,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日常治療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年齡、TG、hs-CRP、24hSBP、24hSCV 的變化,并借助彩超多普勒檢查,及時有效地判斷患者頸動脈的具體情況,便于臨床醫師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制訂針對性治療方案,有助于降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
綜 上 所 述 ,血 清 hs-CRP、Hcy、UA、24hSBP、24hSCV是造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建議盡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頸動脈進行評估,以提高臨床療效,降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