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明 董玲玲 黃 瑾
(廣州華立學院,廣東 廣州 511325)
汽車配件產品,是汽車產品日常使用過程中的消耗配件類型產品。汽車配件產品的種類多,超過了100種;例如:專用汽車前后橋、變速箱、駕駛室、車身、底盤結構件、彈簧鋼板、鋼圈、輪轂、減震器、傳動軸、皮帶輪、制動器、專用汽車線束及電器等,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專用汽車配件生產體系[1]。國際主流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華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京津冀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主要品牌有:麥格納、電裝、法雷奧、博世、大陸、舍弗勒、海拉、現代摩比斯等[2]。國際主流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華發展,帶動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學習相關知識,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刺激企業研發新產品、注冊新專利并將專利轉化為商品進行競爭。同時提高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布局,為各區域汽車零部件生產分工、協作,提供產業協同思路。
伴隨國內汽車工業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生產配套基地: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汽車零部件制造是政府大力推動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中國制造2025》的落實,加快提升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撐汽車強國建設,更好地引領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3]。汽車零配件企業依托政府政策指引,在自身不斷創新發展下,市場份額逐年提高。
我國作為汽車及汽車配件進出口大國,在國際競爭環境中,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標準、規劃產業升級,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循序漸進式成長。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該協定于2022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協定的促進下,我國汽車配件產品出口有了明顯的質量及數量的提升。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汽車配件產品要適應市場和環境的發展變化,亟待改革、創新。而企業創新的條件受制于企業收益多寡,企業收益充足,才能促進研發、創新等活動。諸多學者在汽車配件企業財務共享、人工智能汽車配件設計、汽車配件自選超市創業項目研究、多價值鏈的汽車配件需求預測、區塊鏈技術的汽車配件追溯系統構建、汽車配件企業訂單優選管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優化企業管理流程及拓展汽車配件產品的多渠道銷售等理論研究貢獻。通過分析影響汽車配件產品出口的主要成本因素、國內市場影響、專利申請因素及外匯匯率變化等情況,分析汽車配件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為汽車配件產品科學、有序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由于芯片緊缺,全球汽車產量都在下滑,為整車廠提供配套服務的零部件需求有所減少,但是新能源車和維修售后市場需求依然旺盛[4]。企業通過品牌供貨、代理商等形式進行B2B 貿易,通過線上跨境電商平臺推廣產品。形成多渠道、多銷售形式的銷售模式。汽車配件市場發展趨于成熟、穩定。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4 月,我國汽車零配件企業總數為132 萬多個,企業活動范圍主要在東部沿海地區及西部四川、重慶等地。企業最為活躍的地區有京津冀地區、江浙滬地區、珠三角地區。從中可以看出,汽車配件產品企業的活躍與高新科技企業所屬區域重合度較高,企業研發創新能力較強[5]。高新科技產業與汽車零配件產業緊密結合,為汽車零配件企業的研發、創新、生產,提供科技助力及科學的生產閉環,產業鏈趨于成熟狀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1—8 月,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金額為3165.8 億元,同比增長34.6%,而相比2019 年同期312.2 億元的出口額更是增長了9 倍多;前八個月汽車零配件出口增長超三成,企業生產線滿負荷運行[6]。RCEP 利好促廣東汽車制造產業升級發展,進一步促進汽車配件產品出口。我國在汽車配件產品出口利好政策上有所進展,在啟動RCEP 協定后,汽車零配件產品出口數量增幅明顯。
通過對相關數據網站進行搜索,獲得與汽車零配件企業生產、制造、出口等因素的相關變量為: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值(億元人民幣)、運輸線路長度:公路里程(萬公里)、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元)、汽車制造業R&D 人員全時當量(人年)、研發經費(萬元)、有效專利數(件)、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萬人)、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額(百萬美元)、人民幣匯率兌換美元(年平均價格)、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年=100)。具體數據表現如表1:

表1 汽車配件產品銷量相關變量數據表
汽車配件產品出口依賴于國內市場的消費增長:運 輸路線長度的增加帶動汽車運輸服務需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代表國內消費者消費欲望,使汽車配件企業能夠有充足的國內市場消費,帶來企業源源不斷的創新資金,為提升產品質量、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保障。
汽車配件產品生產依賴工人工資成本及數量變化、研發人員數量、專利申請。汽車配件產品出口受人民幣匯率水平變化影響。
運行SPSS 26.0 版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具體內容如下:
通過對上述變量進行因子分析顯示,此矩陣不是正定矩陣,無法計算KMO,但特征值較小時不影響主成分提取(如表3 所示),因此可進行因子分析,獲得表2 數據分析內容:

表2 公因子方差

表3 總方差解釋
表2 顯示,變量共同度基本上在85%以上,所提 取的幾個公因子對變量的解釋能力較強。
表3 所示:初始特征值只有前兩個6.197 和1.424大于1,所選擇前兩個主成分;第一行的方差百分比為77.465%,第二行的方差百分比為17.799%,前兩個主成分方差百分比累計為95.264%,前兩個主成分可以足夠替代原來的變量。旋轉載荷平方和的方差百分比及累計百分比與初始特征值差距不超過10%。
如圖1,有2 個成分的特征值超過1,所以只考慮兩個成分即可,即方差百分比為77.465%、17.799%的兩個主成分。

圖1 碎石圖

表4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
從成分1 可知運:運輸線路長度成分系數為0.825、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成分系數為0.907、汽車制造業研發人員全時當量成分系數為0.970、有效專利數成分系數為0.946、人民幣匯率兌換美元成分系數為0.820、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成分系數為0.975,有較大的正載荷,在變量分析過程比較中,均大于0.8,比其他變量表現明顯。說明汽車配件產品的研發及國內市場的消費、出口外匯匯率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汽車配件行業及產品的發展。
成分1 影響較多的變量為市場因子,即為國內市場消費、國內市場平均用工及研發、國際市場產品出口變量分析,體現出市場影響因素。
從F2 可知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值、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有較大的正載荷,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載荷明顯,成分系數為0.992,即為對國內生產加工專業人員的需求較大。其他變量表現不佳。因此,F2 為行業因子,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即為汽車配件行業發展的主要從業人員,是影響F2 的主要因素。
從表5 中可以可知如下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表5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表
市場因子:F1=0.092×運輸線路長度+0.145×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0.233×汽車制造業研發人員全時當量+0.169×有效專利數-0.196×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0.134×人民幣匯率兌換美元+0.27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0.043×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值。
行業因子:F2=0.188×運輸線路長度+0.066×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0.178×汽車制造業研發人員全時當量+0.011×有效專利數+0.617×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0.051×人民幣匯率兌換美元-0.294×商品零售價格指數+0.280×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值。
表6 皮爾遜相關性檢驗中可知,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值(萬元人民幣)與運輸線路長度、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有效專利數、人民幣匯率兌換美元,有著較強的相關性,相關性在0.8 以上。

表6 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及相關變量皮爾遜相關性檢驗
因此,汽車配件出口商品值應考慮國內運輸線路長度增長(國家基礎設施增速程度,即為國內市場消費增速)、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制造用工成本)、有效專利數(研發有效性及專利轉化為商品的有效性)、人民幣匯率兌換美元(外匯波動、出口收益風險)等因素。
通過對上述內容分析可知,汽車配件產品在市場因素影響下,應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積極儲備及培養研發人員,申請專利將專利有效轉化為商品。以出口的產品品質標準,服務好國內市場,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實現內貿穩定,增加企業收入。以應對疫情、經濟危機等國際突發事件,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及創新資金的持續增長。在行業發展中,鼓勵國家政策引導,培養優質的技術工作人員,能夠做出嚴謹、精密并符合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術工人。
我國汽車配件產品及行業的發展,對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汽車配件產品需求有著重要意義,也為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汽車產業及汽車零配件產業。同時,在產品創新、產業升級的時代需求下,應對未來新能源汽車消費,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國家的發展依賴于經濟的穩定、科學技術的成長,不依賴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產品供應,才能夠為其他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助力。汽車配件產品的發展在區域規劃、產業協同及產業升級等政府政策下,將越來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