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嬌
(廣州市園林生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40)
當前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有所提高,為了能夠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開始重視園林景觀設置,提升環境美觀性,為居民提供休息和娛樂的場所。植物造景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個不同的季節展現不同的美態,有利于豐富人們的審美體驗,滿足觀賞需求。
植物的合理配置能夠構建微型生態環境,避免園林景觀受到其他外界作用的侵襲,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植物造景可以傳遞人文意蘊,對于文化傳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通過竹子的使用能夠展示竹子素有的高潔品格。因此在植物造景應用過程中必須要掌握其應用原則和應用要點,充分發揮植物造景的作用。
植物造景是園林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能夠保證植物造景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必須要確保整體設計的和諧性,防止植物和植物間出現干擾的問題。在挑選植物時需要讓設計人員能夠了解綠植的特性,包括養分需求特性、生長高度、形態變化等,對綠植進行合理搭配,以此來充分發揮植物造景的美觀化水平。否則如果綠植搭配不合理或者習性不同會增加后續植物養護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例如肥料施用、水分灌溉以及整形修剪等都需要額外增加成本,這和最初園林景觀中植物造景應用的初衷是不同的。在植物造景設計時需要對短期以及長期植物的景觀效益進行分析,同時需要從局部以及整體兩個角度出發是否和諧,觀察植物造景和周圍建筑或者設施之間的關系,保證內部結構的和諧一致。
植物的使用可以讓園林景觀的美感有所上升,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也需要重點針對美化功能進行突出,讓人們可以通過植物造景獲得審美體驗。在設計時不能單純只是使用一種顏色的植物,應當對植物進行合理搭配,結合美學理論分析在不同階段植物顏色的變化,結合色彩理論優化配置模式,能夠讓植物造景在不同季節均能展示優美的姿態。同時還需要對植物造景的布局進行優化,發揮植物群落造景的優勢,對園林景觀結構進行改變,例如利用引導手法、封隔手法等能夠對空間進行調整,使布局更加美觀。設計人員可以利用植物造景對游客進行引導,引導是利用道路、建筑物或者水景等對游客進行引導,其能夠按照一定規律參觀園林景觀,讓游客能夠依次到達不同的景點。
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擁有多種不同的設計資源,這需要能夠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優化,減少設計成本投入,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保證園林景觀和自然環境的和諧性。例如水流、小山、石頭、日月等均是常見的自然資源,除此之外還包括道路、廣場、建筑物等其他資源。在植物造景過程中需要針對這一類資源進行有機結合,按照順勢而為的原則展開設計,在構建植物造景景觀時優化水體以及山體景觀。通過以竹為徑的方式進行設計,可以將植物元素、道路元素進行融合,在竹影的引導下讓游客可以向竹林深處不斷地探尋。通過竹子的使用可以強化道路的神秘感,構建獨特的意境,具有自然美感,和人工敲鑿以及堆砌有著較大的反差。設計資源的整合讓風景園林形成了一體化的風景體系,景觀和諧度上升,給游客帶來更好的審美體驗和觀賞感受,滿足游客的審美需求和娛樂需求。
要想提升植物造景的效果,應明確其在風景園林中的設計原則,以此為基礎對植物造景的設計方式進行調整,盡可能地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態效益和觀賞價值。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了城市主要發展的重點,因此如何對現有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成為了園林景觀所需要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植物是修復生態環境改善生態問題的重要因素,在植物造景過程中需要重點遵循生態性原則,發揮植物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凈化空氣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挑選植物時應首先選擇當地的植物品種,如果引入外來品種,需要考慮其和當地品種是否存在干擾或者其他問題,保證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避免出現病蟲害問題。
在植物造景過程中必須要將統一性原則作為基礎,要求植物造景的風格和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相一致,明確植物造景的設計定位。首先在造型設計中需要重點使用一種或者兩種植物,其他配置的植物主要是負責美化。在設計時還需要盡可能保留植物的天然美感,不能對其進行過度干預,否則會形成過重的人工造影痕跡,會影響審美效果。其次,堅持季節性原則,在突出某一季景色的同時能夠考慮到在其他季節植物造景的表現形式,對植物的配比比例進行調整,豐富不同季節的景色。再次對空間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設計人員可以利用植物圍合的方式對空間進行優化設計,例如豎向或者冠下均是常見的空間資源,在各種空間交錯的同時也需要確保其統一性以及合理性,讓人們擁有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
創造性原則能夠充分激發設計人員創新意識。在現階段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出現了植物造景同質化問題過于嚴重的現象,已經無法帶給人們新鮮的體驗感。面對這種問題設計人員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重視對植物造景的內容進行拓展,積極使用新的手法和新的思想對植物造景進行設計,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同時提升植物造景的別致性。
在風景園林景觀營造過程中開始重視融入人文底蘊,因此在植物造景過程中也需要堅持人文性的原則,在提升外部美觀性的同時向人們傳遞一定的人文意識,有利于強化民眾的身心健康,還可以展示當地的特色文化。在滲透人文意蘊時可以將傳統特色、民俗文化、典故傳說等均作為植物造景的靈感來源,或者也可以結合不同植物的人文特點進行植物造景。例如,竹子在先秦至魏晉時期始終是文字書寫的主要材料,是負責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文明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將水景和竹子進行搭配,竹葉聲和溪水聲的結合可以帶給人們一種獨特的聽覺感受,構建和諧融洽的景觀場景,打造別致的風景線,提升觀賞體驗。
植物品種應以鄉土樹種植為主,結合周邊環境統籌設計,適地適樹、突出地域特色。嚴禁選用危害游客人生命安全有毒植物,不宜選用樹葉有硬刺等植物。優先選用生態效益、適應性強、景觀好、低造價、低維護的鄉土植物。鄉土植物其生長習性和自然環境變化規適應性強,成活率高,不容易出現死亡的現象。鄉土植物突出地方特色、傳播當地文化,例如每個城市都有代表性的植物,如北京市月季、上海市白玉蘭、廣州市木棉花、深圳市三角梅、重慶市山茶花、成都市木芙蓉、長春市君子蘭等。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城市文化內涵,通過鄉土植物應用到景觀造景中,既豐富園林景觀文化底蘊,又向外來游客展示城市的美好形象。
植物造景要求根據植物生長習性、形態特征、觀賞特性及用途進行合理搭配,利用不同形態、色彩、寓意等特點的植物營造景觀效果。植物搭配時需要遵循功能性、人性化以及藝術性的原則,在保障其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盡可能的讓植物配置變得更多元化。
3.2.1 植物與濱水空間的應用
濱水空間包括水生生物、陸生生物、兩棲生物等,是人們在園林景觀中所觀賞的主要區域。濱水空間岸線在空間形態上存在著面貌差異,包括直線型和凸凹型,在植物造景過程中需要重視高低起伏變化,形成多層次的景觀效益,結合視線發散性的原理構建標志景觀。使用混合式植物造景手法,將自然式、規則式造景手法融合,構建多樣化的景觀帶,帶給行人以獨特的感官變化。在組建植物群落景觀時可以根據植物多樣性分為純林、植物組團或者草坪等,根據分層配置模式分為喬木+草、喬木+草+灌木等不同配置方式。在濱水空間可以將垂柳+木芙蓉+草坪組在一起,擴大濱水空間綠化面積,打造立體化植物空間,提升美觀度。
3.2.2 水景中的植物塔配
水景在園林景觀中屬于重要的景觀元素,通過植物造景可以進一步突出水面所具有的空間感。在和水景進行搭配時應重視挑選柔美的枝條類植物,利用自然式種植模式,結合地形要素、道路要素和水景要素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可以在水景附近設置花灌木、藤本植物,可以構建活潑的環境氛圍,展示水景的柔情特性,帶給人們以良好的審美體驗。或者可以選擇在水體內設置植物造景,且要求植物生長速度慢,防止生長速度快占據水體,例如荷花、睡蓮是常見的水體植物造景的植物選擇。在水景附近會設置景觀亭類的建筑,在和建筑進行配合時應根據建筑物的高度完成植物搭配,可以對建筑線條進行軟化,例如可以將桂花、紅楓、桃花等進行組合。
3.2.3 入口位置與植物的結合
入口位置的植物景觀應當起到吸引行人的作用,應結合入口空間構造特點選擇合適的植物布置形式,最為常見的植物造景法為規則式布置法,可以體現協調美感,如將香樟+紅楓+大葉黃楊+紅葉石楠進行搭配。在入口位置設計植物造景時可以選擇分景手法,對造園要素進行分割,使其成為多樣且統一的部分,例如在主入口區域設置大片竹林,利用成片植的方式構建長方形空間,之后對空間形態實施分段塑造。在進入入口后利用整齊的樹陣適當遮擋后續的建筑物,在穿過樹陣后可以看到寬闊的廣場,可以帶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受,同時利用空間序列分景處理會加深個人印象。
3.2.4 植物與道路上的應用
在園林景觀中道路也是重要的要素,也是植物造景的主要區域,最為常見的方式是在道路兩側種植高大喬木,形成大面積樹蔭,在提升視覺美感的同時起到遮蔭的作用。在主干道可以選擇鳳凰木、欒樹、銀杏、懸鈴木、木棉、紅花紫荊等,在進入次干道可以選擇龍柏、黃槐、桂花等,提升植物景觀的協調性和秩序性。
不同植物在不同季節的所表現的顏色有較大差異,顏色也是影響植物造景視覺體驗的關鍵因素,為此在植物造景中需要重視對植物顏色進行合理搭配,根據植物顏色變化優化植物配置。植物葉片顏色普遍為綠色,但是部分色葉植物具有獨特的顏色特征,例如銀杏葉子在進入秋季后會變黃,金針榆常年葉片顏色為金色,設計人員可以將色葉植物和其他葉片顏色為綠色的植物進行混合種植,可以構建個性化的園林植物景觀。不同植物的果實顏色也會有一定差異,并且植物果實帶有一定香氣,可以同時給予視覺和嗅覺兩種感官沖擊,結合果實和葉片顏色的對比度對植物進行配置可以強化植物造景效益。
植物造景的重點不僅僅是造景,后期養護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完成植物種植后,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養護,通過合理地修剪、除草、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養護措施,確保植物的成活率,延長植物造景時間,保證園林植物景觀質量。
整形修剪是植物造景養護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要點,通過對樹木進行修剪,樹形整齊能夠讓人們在視覺上感受協調統一的美感,大量的喬木排列在一起也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否則樹形不一致會影響到遮光效果。在整形修剪過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短剪、縮剪,需要結合不同的季節選擇相應的修剪方式。在修剪時需要對植物造型進行調整,可以利用曲、盤、拉等方式調整,對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限制,避免植物造景的外形出現過多變化。
園林景觀建設屬于現代化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符合當前生態城市的建設需求,能夠對城市環境進行美化。在植物造景應用時應遵循生態性、統一性、創造性、人文性原則,重視對植物品種、植物配置、植物搭配、植物養護等環節進行優化,提升植物造景效果和質量,強化景觀效益。現階段城市生態環境修復已經成為了城市發展的重點,除去優化植物造景設計之外還應當考慮到城市雙修的政策要求,以此為基礎對園林景觀設計理念以及方法進行改進和調整,優化植物造景策略,發揮園林景觀建設在城市雙修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