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雅雯 陳可點 崔鶴蓉 雷海民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北京 102488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成果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其中中醫藥對滿足人類的生命健康需求、促進國家軟實力提升有著重要意義[1]。2013 年《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等相關文件的發布,以及健康中國規劃的首次提出,均強調了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性[2]。隨后,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體系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3]。中醫藥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其發展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4]。文獻計量學分析是一種被廣泛用于衡量特定領域科學出版物學術影響的定量分析方法[5-6],基于此,本研究擬總結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相關文獻,探討相關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以中國知網、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為數據源,進行主題檢索,公式以“SU=‘一帶一路’*‘中醫藥’”,檢索時間2013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納入標準:①中醫藥“一帶一路”相關文獻;②文獻類型為研究論文、綜述;③文章基本信息完整。排除標準:①重復發表;②會議通知等。對檢索出的文獻使用NoteExpress 軟件去重后將得到的文獻作為本研究的樣本數據。
采用CiteSpace 軟件、NoteExpress 軟件和CNKI的計量可視化分析模塊,從年際分布、機構(統計發表文獻第一作者所屬的一級單位)、作者、基金、主題分布(時間片設置為“1”,設置時間閾值為9 年,選擇每一時間段中出現頻次或被引頻次最高的30 個節點)、進展分析,對該領域文獻進行計量學分析[7-14]。依據普賴斯定律和相關公式M=0.749(Nmax)1/2[15]對核心作者進行分析,其中Nmax 為最高產作者所發表的論文數。采用LLR 法進行關鍵詞聚類,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 Q(Q)>0.3 與平均輪廓值Mean Silhouette(S)>0.7,提示聚類結構顯著,結果可信度高[16]
共檢索出文獻2 747 篇,經過去重后,最終納入1 664 篇。2013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平均每年發表185 篇,除2020 年略有下滑,文獻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見圖1。

圖1 各年份文獻發表數量
在1 664 篇文獻中,涉及超過30 個一級單位,數量排名前30 的機構見圖2,主要集中在中醫藥行業內部即各省市中醫藥院校,發文量較多的機構包括南京中醫藥大學(112 篇)、上海中醫藥大學(84 篇)、北京中醫藥大學(68 篇)等。

圖2 刊發論文數量排名前30 的機構分布
2.3.1 核心作者發文量分析 本研究中,發文量最多的作者發文33 篇。根據普賴斯定理,Nmax=33,計算得出M=4.3,則發文量≥4 篇的作者為開展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研究的核心作者。本研究中共有核心作者173 位,發文量最多的是宋欣陽。此外,趙維婷不僅是核心作者,同時也是較早開始研究此主題的學者。見圖3。

圖3 高頻作者論文發表情況
2.3.2 作者合作可視化分析 利用CiteSpace 軟件繪制作者合作網絡,得到節點(N)=942,連接線(E)=1 262。其中,宋欣陽團隊合作最為緊密。見圖4。

圖4 高頻作者發表情況聚類分析
論文的基金支持排名前2 位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8 篇)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 篇)。大部分基金項目資助發文1~3 篇。見圖5。

圖5 基金支持論文發表情況
2.5.1 主題詞分布分析 由主要主題分布分析結果(圖6)可知,“一帶一路”“中醫藥”“中醫藥文化”發文篇數位列前三位;由次要主題分布分析結果(圖7)可知,“中醫藥文化”“中醫藥產業”“一帶一路”發文篇數位列前三位,論文研究主題可分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醫藥文化傳播2 類。

圖6 主要主題分布

圖7 次要主題分布
2.5.2 關鍵詞共現可視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 軟件,選擇關鍵詞,選擇每一時間段中出現頻次或被引頻次最高的30 個節點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圖8),得到N=319,E=350。CiteSpace 可視化圖譜中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關鍵詞之間的相互聯系,節點與字體的大小表示關鍵詞在期刊中出現頻次的高低,節點越大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反之越低。圖譜中節點頻次較高的詞匯為“一帶一路”“中醫藥”“國際化”,同時,研究熱點還涉及“人才培養”“中醫文化”“傳播”等話題。
2.5.3 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分析 對關鍵詞采用LLR 算法計算,得到關鍵詞聚類標簽,共12 類(圖9)。圖中聚類模塊值Q=0.677,S=0.8927,可見本次劃分出的結構是顯著的,本聚類標簽結果也具有較高的可信度。2.5.4 關鍵詞突現分析和關鍵詞時間線譜圖 對關鍵詞進行突現分析和繪制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可知:“俄羅斯”和“傳統醫藥”突現時間最長,近三年中,“醫療旅游”“國際合作”“國際化”突現不斷增強,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見圖10~11。

圖10 主題詞時間線
從政府間合作機制、中醫藥國際醫療服務體系、中醫藥國際教育及文化傳播、中醫藥國際科技體系、中醫藥國際貿易體系5 個角度,歸納各地區在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就。見表1。

表1 “一帶一路”期間中醫藥傳播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中醫藥文化成為了學界研究的重點議題[17-18]。基于此,本文通過文獻計量學研究初步得到結論如下:①我國“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研究經歷了3 個階段[19],2013—2015 年為起步階段,2015—2019 年為快速發展階段,2019 年至今為成熟階段。同時,政策對知識生產起導向和引領作用。2016 年5 月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來,我國人文社科研究主要圍繞新時代特征的國家規劃需求展開[20-21]。②發文機構較為單一,但作者間有明顯且穩定的聯系,應加強跨學科、領域間的合作,促進不同觀點的交融與碰撞。③基金主要源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④從論文主題可視化分析與“一帶一路”進展分析來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中醫藥產業發展、貿易及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且依據突現和時間線譜圖可知,早期的“一帶一路”中醫藥研究更傾向于傳統醫藥方面,近些年則以國際合作研究為主。同時,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在政策、資源、民心、科技、貿易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22-24],國內外相繼發布有關文件體現了對傳統醫藥的重視[25-27];各大中醫藥高校積極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優良療效和科技創新使中醫藥在滿足民眾醫療需求的同時遠播各國;中醫藥服務貿易是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和極大創新空間的民族健康產業。總之,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主題呈現多元化、可持續的發展趨勢。

圖11 主題詞突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