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吳新華 嚴 妍 時 雯 朱 平
江蘇省淮安市腫瘤醫院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內分泌科,江蘇淮安 223200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隨著病情遷延,腎功能障礙、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發生率不斷提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3]。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 細胞功能衰退是T2DM 患者發病的病理學基礎,且與T2DM 患者病程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4]。目前,臨床通過胰島素強化治療可有效調節血糖水平,但患者易出現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等不良反應。利司那肽作為胰升糖素樣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受體激動劑,可通過減緩胃排空速率,抑制胰升糖素分泌并促進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釋放,發揮調節血糖的作用[5-6]。達格列凈作為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sodium glucose 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劑降血糖藥物,可通過阻礙腎臟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尿糖含量及排泄量,從而降低血糖[7-8]。但達格列凈、利司那肽作為新研究的降糖藥物,臨床數據有限,尚無統一定論證實其在T2DM 患者中對胰島功能的改善作用,且用藥安全性亟須進一步證實。
選取江蘇省淮安市腫瘤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73 例T2DM 伴肥胖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37 例)、對照組(36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2 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9]中T2DM 的臨床診斷,且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9.0%];②符合《中國超重/ 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 年版)》[10]中肥胖的標準,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8.00 kg/m2;③年齡>18 歲;④二甲雙胍血糖控制不佳;⑤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入組前1 個月內接受GLP-1 受體激動劑或SGLT2 抑制劑治療;②胰島功能衰竭;③嚴重T2DM 并發癥;④腎功能障礙或泌尿系統功能損傷;⑤心腦血管疾病;⑥肝功能障礙;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201801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相同的飲食及運動指導,維持胰島素強化治療。對照組予以利司那肽注射劑(北京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批號:OFO55A)皮下注射治療,首次給藥10 μg/d,1 次/d,維持給藥14 d 后,根據血糖水平調整用藥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20 μg/d),均于早餐前1 h 給藥,同時口服安慰劑,用法用量同達格列凈片。試驗組予以利司那肽聯合達格列凈治療,利司那肽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同時早餐前(晨起)口服達格列凈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909142),首次給藥劑量5 mg/d,后根據患者實際血糖控制情況及患者耐受性調整劑量至10 mg/d。兩組均采集指尖血,并使用德國羅氏血糖儀檢測血糖水平,第1 周每天測四點血糖(空腹、早餐后2 h、晚餐前、睡前),后每周周三測四點血糖,并于治療6 個月后評估臨床療效。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治療后)的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數(HOMA-β)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治療前后監測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空腹C 肽水平,根據HOMA-IR=(FPG×FIns)/22.5,HOMA-β=[20×FIns]/[FBG-3.5](%),計算HOMA-β 及HOMA-IR 水平。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血糖達標時間。分別采集患者進食前及進食2 h 后外周靜脈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檢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采用層析法檢測空腹靜脈血HbA1c水平。餐前血糖的正常參考值為3.9~6.2 mmol/L。餐后2 h 血糖的正常參考值為7.1~11.1 mmol/L。HbA1c的正常參考值為4.0%~6.5%[9]。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BMI 及體脂率。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10]。④記錄兩組給藥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低血糖、胃腸道反應、酮癥酸中毒及尿路感染等。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均未出現失訪。治療后,兩組HOMA-IR 低于治療前,HOMA-β 高于治療前(P <0.05);試驗組HOMA-IR 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OMA-IR 及HOMA-β 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OMA-IR 及HOMA-β 比較()
注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β: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數
治療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 <0.05)。試驗組血糖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注HbA1c:糖化血紅蛋白
治療后,兩組BMI 及體脂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BMI 及體脂率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BMI 及體脂率比較()
注BMI:體重指數
試驗組胃腸道反應8 例,輕度尿路感染3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73%(11/37);對照組胃腸道反應9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0%(9/36)。兩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6,P=0.651)。
胰島素常作為T2DM 的一線治療方案,在短期內雖可有效調節患者血糖水平,但隨著病情遷延,T2DM患者均可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從而出現血糖控制不佳等情況且增加肥胖發生率,嚴重影響預后[11-14]。2017 年中國糖尿病指南推薦利司那肽用于血糖控制不佳T2DM 患者的治療中,該藥通過激活胃腸道、腎臟等多個器官或組織中的GLP-1 受體,抑制胰升糖素分泌,從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15]。但有研究發現,給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利司那肽單一治療后,由于用藥劑量等因素影響,導致部分患者胃腸道反應明顯,耐受性較差,更甚者出現被迫停藥,臨床療效無法達到預期[16]。達格列凈作為首個研究成功的SGLT2 抑制劑,可通過抑制或降低SGLT2 活性,降低腎臟近曲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率,調節腎糖閥,促進尿糖排泄,從而調節機體血糖水平[17]。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HOMA-IR、HOMA-β、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血糖達標時間、BMI 及體脂率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提示達格列凈應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伴肥胖患者,有助于調節血糖水平,改善胰島功能,調節肥胖指標。研究分析胰島β 細胞可通過分泌胰島素調節機體血糖水平,而利司那肽可延長二肽基肽酶4 半衰期,促進二肽基肽酶4 與胰島β 細胞受體結合,增加胰島素分泌,提高降血糖作用[18-19]。此外,研究發現,達格列凈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治療中可有效阻止原尿中葡萄糖在腎臟中重吸收回血液,同樣可能是改善患者血糖的作用機制之一[20-24]。相關研究發現[25-28],利司那肽可通過減緩胃排空速率,增加飽腹感同時減少攝食行為,從而改善患者的肥胖程度。研究分析其可能與降低內臟脂肪及脂肪含量有關,但仍待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維持給藥期間低血糖、胃腸道反應、酮癥酸中毒及尿路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且均未出現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提示給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伴肥胖患者達格列凈聯合利司那肽治療,安全性良好。本研究通過給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伴肥胖患者達格列凈聯合利司那肽治療方案,控制了利司那肽給藥劑量,從而降低了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達格列凈聯合利司那肽應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伴肥胖患者治療中,在改善患者胰島功能、調節血糖水平、改善肥胖程度及安全性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