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軍
摘要:稅收大數據承載著多元化的價值觀,各有側重的價值觀,層次不同卻共同支撐著稅收大數據工具屬性,價值譜系凝聚稅收大數據相關各方共識與合力、決定稅收大數據的適用路徑、彰顯稅收大數據的影響力、確保相關各方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劃分相關各方權利邊界。包含著人民財政觀、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核心利益、尊重科學技術、恪守權利平衡等價值規范。集成價值觀的價值譜系,引領稅收大數據法制進步和規范評價標準設置。
關鍵詞:價值譜系;稅收大數據;國家治理
一、價值取向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
自計算機發明以來,互聯網應運而生,人工智能大數據成為這些年來的進步與前沿。計算機網絡系統,形成了龐大的虛擬空間,在虛擬空間活動的主體,包括形形色色的人與組織,其活動的印記反映出活動的內在規律這個過程就是大數據形成的過程。同時大數據也如同寶藏一樣可以被源源不斷地挖掘。信息世界的信息痕跡仍然復雜,真真假假因此其形成的數據質量,就與挖掘主體的挖掘能力和整合能力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大數據的挖掘主體中,國家權力機關尤其是最能洞悉社會經濟活動的稅務機關,不但具有國家強制力的保障,而且有著社會經濟主體的全面參與,因此稅收大數據在整個大數據體系當中地位尤為突出。
中國稅務機關順應大數據發展的世界潮流,很早就在稅收數據的收集以及稅收治理的現代化領域有所作為,2015年印發了《“互聯網+稅務” 行動計劃》,2019年還設立了稅收大數據風險管理局。總之,通過這種制度上和機構上的設置,稅務部門積極投身于稅收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當中,讓稅收大數據更好地服務于稅收的征管。
二、稅收大數據價值譜系
多元社會的價值觀往往也是多元的,同樣的稅收大數據亦承載著多元化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各有側重,層次不同卻共同支撐著稅收大數據工具屬性,以及整個稅收大數據的不斷演進的方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財政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不斷踐行全人類共同的正義價值。”如何認識稅收大數據背后所秉持的公平正義、人民至上、實事求是等積極的價值取向,尤為重要。從系統和集成的角度來認識,認識這些價值體系的層次,認識這些價值的相互作用,這一過程所構成的有機系統則可以稱為是稅收大數據的譜系。稅收大數據的譜系,其本質就是由支撐稅收大數據背后的若干價值所共同構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而富有層次的價值系統。
三、價值譜系在稅收大數據參與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功能
(一)社會主義價值譜系凝聚稅收大數據相關各方共識與合力
稅收大數據主要產生于征納雙方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比如銀行房地產,水電等部門。通過對各家數據整合,發現其背后的規律,一方面稅收大數據,有助于稅務機關更好地了解企業和納稅人的真實收入情況,另一方面這些數據通過整合之后,還能夠為地方決策者和國家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
由于稅收大數據的形成主要依靠稅務局官方,當然其還包括稅務局內部的服務、征管、信息技術及法務部門等,還取決于稅務系統以外的金融機構,房地產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因此稅收大數據要求涉及的其他方面協同一致,而各個稅收大數據主體之間訴求可能是不一致的,稅務機關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金融機構可能出于對客戶的保密,可能不太具有意愿予以配合;作為納稅人來講,可能不愿意自己的經濟數據為稅務部門所掌握,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這些訴求如果沒有形成共識與合力,則整個稅收大數據的應用價值會大打折扣,而積極的稅收大數據價值取向,將會凝聚起稅收大數據的相關各方的共識,認識到主動配合、積極有效地形成稅收大數據,可以幫助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各個部門以及納稅人能夠通過稅收大數據的共享共建,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
(二)社會主義價值譜系決定稅收大數據的適用路徑
稅收大數據的產生及運用與主體密不可分。由誰去主導稅收大數據形成?內在價值歸誰所運用?這就涉及稅收大數據產生并適用的路徑問題,在實踐當中,如果我們忽視了稅收大數據作為工具背后蘊含的該為誰所有?為誰所用的問題,就會出現重大的方向性錯誤。價值觀念決定工具的運用與方向。秉持著價值觀念的人,是工具的實際操縱者和實施者,如果稅收大數據不能為人民所占有和利用,不能夠維護國家利益,反而為破壞國家利益的人所使用,那么將會對人民和國家利益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積極的價值取向,決定著稅收大數據將以怎樣的路徑去服務于人民,服務于國家。
(三)社會主義價值譜系取向彰顯稅收大數據的影響力
稅收大數據,具有鮮明的工具屬性,由誰來收集?怎樣收集?產生的數據資產歸誰所用?彰顯著稅收大數據產生和運用過程中的公平與正義,程序與實體的合法,也彰顯著其人民財政的本質。在稅收大數據以及稅收大數據資產產生的過程當中,如果相關主體能夠彼此尊重他方核心訴求,能夠恪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使用稅收大數據的過程當中,能夠秉持人民財政觀和國家利益價值,那么稅收大數據的整個過程將會給各方和世界傳達出積極正面信息,構筑起稅收大數據工作的靈魂體系,也是其為各方和世界所接受的重要舉措。
(四)社會主義價值譜系劃分相關各方權利邊界
稅收大數據的產生和稅收大數據資產的形成都是相關主體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共同作用能夠形成合力,其重要意義就在于要遵循共有的規則和機制,這些規則和機制背后就是共同的價值。共同的價值是支撐和基礎。作為稅收大數據中最積極主動的一方,即國家稅務機關在獲得稅收數據的層面上來講,具有最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強烈的動機和這種動機的驅使之下,依程序與實體法獲得數據,是產生有價值的稅收大數據以及形成大數據資產的必要條件。然而,這種稅收大數據的生產和大數據資產的形成,又必須以不侵害相對人或者相關部門的權益為基礎,比如關于侵害納稅人的隱私權,比如在大數據的使用中,不給其他機構或者是其他納稅人帶來負面的影響。在取得、使用稅收大數據的過程當中要秉持著稅務機關應當積極有所作為,在納稅人和其他相關部門的權力范圍內又必須有所不為的價值理念。
四、稅收大數據價值譜系的內在意蘊
(一)堅持人民財政觀
稅收大數據是國家治理現代化技術工具,同時也是財政支持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具體表現。稅收大數據身上所體現和展示的是人民財政的理念,或者說是人民財政觀的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基因使黨領導的財政打一開始就樹立了堅定的人民財政觀,成為以人民為主體的財政”。人民財政觀回答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稅收大數據的產生過程以及大數據的資產的形成,由誰參與?為誰所用?歸誰所有?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如何?
以“人民至上”為核心價值理念的稅收大數據發展,其根本要求就是稅收大數據的形成過程由人民參與,稅收大數據為人民所用,稅收大數據的收益為人民所有。稅收大數據形成與利用,根本要義就在于對人的解放和全面的自由的釋放,也是我黨多年來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以人民為中心進行配置資源和創造財富的歷史經驗總結,是群眾路線的體現。
縱觀世界,不少國家強調其財政稅收服務于納稅人,服務于廣大公民,然而這價值取向忽視了最重要的人民性,其本質是為資本服務,為資本家所服務。故而稅收大數據的形成過程、大數據在資產的使用中,其服務的對象還是資本家,或者是標榜為納稅人的資本家。所以,秉持人民財政的價值觀念、稅收大數據服務與人民為理念正是我黨的核心價值,也是區別于其他所謂國家財政觀根本點。總之,稅收大數據其產生依靠人民,其使用服務于人民,這是我們財政的政治屬性,展示的是我們的政治立場。
(二)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核心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的核心利益體現的是人民當家作主,體現的是廣大無產階級在國家當中的主人翁地位。國家機器所保護與提供公共服務的對象是人民和廣大的無產階級。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核心利益與廣大人民和無產階級的利益是絕對的一致的。國家的核心利益是以國家機器的形式所捍衛和保護的廣大人民和無產階級利益。
稅收大數據來源于人民、服務于國家核心利益,所以稅收大數據的形成和使用,都要以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為中心。在稅收大數據的產生過程當中,稅收大數據相關各方要恪守國家保密制度,時刻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國家核心利益得到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夠得到保障,國家核心利益遭到損害,人民的核心利益也會遭到損害,因此稅收大數據的形成和大數據資產的使用過程當中,要時刻以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為工作重心。
(三)尊重科學技術
稅收大數據從其產生歷程來看,從計算機發展到互聯網,再到人工智能無不在說明稅收大數據的進程更是一個科學技術進步的歷程,有其固有的規律,稅收大數據的工具屬性,正是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結果。故而稅收大數據的產生運用以及稅收大數據資產的使用中,必須尊重科學技術。以科學技術作為引領稅收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價值則有其天然的邏輯性。
科學的價值,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價值,表現為主體對客體的主動的認知和主客觀的一致性,主觀的認知與客觀規律一致,主觀能動性地發揮,才有客觀規律作為基礎,其能動效力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而客觀規律也能夠在主觀能動性的驅使下日臻完善,更加符合主體的訴求所在。稅收大數據,在其科學研究過程當中,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知識,問題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而新的知識則是主觀能動,對客觀規律的主動描述和評價,二者在根本上統一以后,才能反過來推動稅收大數據的不斷進步,因此,堅持稅收大數據進程的科學性,其本質就是堅持其真理的價值。
(四)恪守權利平衡
布卡南的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府部門納稅人包括其他公共部門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利益訴求,即所謂他們都可以歸屬于一個理性的經濟人。理性的經濟人的存在,使得各方在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時候,往往會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去思考。具體到稅收大數據,作為絕對主導稅收大數據所產生的事務習慣,清晰地認識到,數據的獲得越全面,能夠參與進來的部門,比如房管部門,金融機構更多,那么稅收征管的效率越高,大數據服務于征管的效果越好。但是放在其他部門,比如說金融機構可能就會由此而擔心,因為與稅務局溝通了數據信息,而會招致客戶的不滿,因而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所以相關經濟部門可能缺乏更大的主動性。從稅收大數據的另一個相關角度,比如說納稅人角度,一些納稅人可能思想還停留在過去,對于因為稅收大數據的征管,導致自己可能稅收負擔加重,而心懷抵觸,這種情形之下,其提供的數據可能不完整,可能不正確,而這些都可能會帶來大數據本身質量的不高。而從納稅人的合理訴求來看,如何保護納稅人,在稅務機關采集信息過程當中,其合法的隱私權得到保護,也對稅收大數據的征管工作提出了現實的條件。從近些年法院的判例來看,也都堅持了民法典中對納稅人人格權隱私權的保護。“法律的修改不只是補漏拾遺,而是給法律注入新的生命,使之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五、價值譜系引領稅收大數據進程的總體啟示
帕森斯在其現代化理論當中著重強調,社會的一切行動系統,可以由行為的有機體,人格,社會角色以及價值和規范所構成,而這4個方面當中,文化部分即價值和規范部分是最高層次。這4個層次相互平衡,相互協調,共同決定著行動的最終效果。作為最高層次的價值取向,決定著其他三個方面的方向以及效果。
大數據尤其是稅收大數據有著其巨大的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但是稅收大數據生產和使用過程,必然受著價值規范的約束與指引。立足于此,稅收大數據的價值意蘊更具有方向性和指引性的作用,即數字賦能體現工具理性,但財政治理現代化更依賴稅收大數據背后的核心價值的支撐。支撐稅收大數據進程的人民財政觀、保障國家核心利益以及尊重科學技術和秉持權利均衡等價值取向,必將引領著稅收大數據制度層面的建設,為民法典與稅收政策的銜接、稅收征管法的修改,行政訴訟法和行政處罰法的完善開拓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EB/OL].(2017-12-08)[2021-01-01].https://www.ccps.gov.cn/xytt/201812/t20181212_123952.shtml.
[2]鄧力平,王智烜.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中國方案與財政理論研究[J].財政研究,2021(11):3.
[3]劉尚希.人民財政觀[J].財政研究,2022(01):4.
[4]付子堂,胡夏楓.立法與改革:以法律修改為重心的考察[J].法學研究,2014(06):59.
(作者單位:四川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