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春
(江蘇省如皋市濱江初中 226534)
在初中物理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響應新課改的前提下為使學生擺脫對本學科的畏難心理,首先不光要明確課堂教學主體,同時還應圍繞該主體制定相應的教學規劃管理制度,在以學生為授課主體的教育理念下,在開展趣味化、凈化等多重授課理念的教育前提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進而在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同時,也能更大程度促使其參與課堂積極性以及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因此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就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擺脫畏難心理增進學科效率進行探索和思考.
近些年新課改的大力推進雖然有所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應試現象仍然嚴重,大家還是過份關注學生分數,以此對學生形成評價.初中物理作為一門考核科目,在教學課堂中一味地給學生灌輸考試重點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可以說是十分熟悉,但是一旦步入到實踐應用領域,學生不能把知識有效地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物理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和精神邏輯,在處理物理學科問題時就容易遇到困難,久而久之,學生的畏難心理產生,若沒及時得到疏解,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積極性被挫傷,進入惡性循環.
這樣的現狀一方面是因為物理學科知識帶有難度,初中物理是八年級開始學習的科目,可見該科目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這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蘊含的知識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應用技巧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在剛剛接觸物理學科時,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不能及時把知識點遷移到實際應用中,因而產生畏難心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強,使得整個學科知識陷入薄弱,成為學生的弱勢科目.加上來自于成績的壓力,學生的畏難心理產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學生產生畏難心理的原因是物理教師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可以讓學生打下一個堅實的知識基礎,為之后的物理學習提供幫助.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這一問題出現后教師要及時處理,找出學生畏難情緒產生的原因,對學生的畏難情緒及時疏導,不讓畏難心理困擾學生太久.這對教師的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多關注學生,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濃厚的物理學習氛圍,讓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帶有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水平、知識遷移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有效地實現物理課堂高效化.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因更加注重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這一課堂主體的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提高教學效率采用傳統授課模式,通過硬性灌輸的授課理念開展教學,該教育理念無法更高效地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探索和學習興趣,同時較為死板且缺乏師生互動,也會使學生因無法掌握相關內容而產生畏難心理.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積極響應新課改教學方針,在課堂上只有明確教學主體,并圍繞學生這一主體的實際掌握情況去制定相應的教學標準,才更能讓學生在自身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去不斷提升,進而促使自身實際水平的有效提高.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對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轉變以往觀念中教師主導的局面,以學生的具體學情為出發點,以學生的需要為考慮點.重視學生這一群體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容易遇到的問題多加指導,從而讓物理課程的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提升,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在對八年級上冊“升華和凝華”這節內容進行教學時,因為本節重點是讓學生對升華和凝華的概念性知識、物理現象和各自吸放熱情況有一定了解,所以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留出部分時間讓學生對本節內容先簡單地進行預習,進而根據教師歸納的重點,初步對教材內容有一定了解.緊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將本節重點知識以思維導圖方式進行展示和教學,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構建正確知識框架體系的同時,也能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更高效地提高綜合水平.
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梳理,教師的引導教學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的畏難情緒,在教學中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針對學生的物理課程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時梳理并做好相應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學科知識.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由于部分知識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抽象化且不容易理解的,這也是導致學生對該學科產生畏難心理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針對該問題,教師在實際授課中,不光要注重教學主體同時還可通過創設情境課堂教學氛圍的方式展開實際教學,進而將授課模式從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多樣趣味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更直觀地對教材內容有一定地了解,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教師整體教育質量的大幅度提升.
除此之外,當教師開展情境教學時為更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還應通過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狀態相結合,進而在激發學生知識探索興趣和學習熱情的同時,也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育質量.例如當教師在對八年級上冊“光的折射”這節內容進行教學時,由于本節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對光折射的相關特點以及學會用理論知識解釋折射現象.而如果教師只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教學,不理會學生無法更深入的對教學重點有一定認知,由此導致學生對知識產生模棱兩可的現象.因此在實際授課之前,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杯子中插入筷子的物理現象,并結合這一現象引入實際教學,使學生更直觀了解和掌握的同時,也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該門學科的探索和學習熱情.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要兼顧趣味性,吸引學生興趣,當教師把學生平時的興趣點與授課過程出現的知識點相結合時,能夠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巨大求知欲的影響下,在具體情境中遇到難題也不會害怕,而是覺得更具挑戰性,更愿意主動去尋求解決難題的方法,減少學生畏難情緒的出現.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使學生在擺脫畏難心理的同時更大水平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以及課堂作業效率,在實際教學中還可通過開展合作教學授課理念的方式依次展開.眾所周知,對于同一班級學生而言,不同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當教師在開展某一知識內容時,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討和思考,不光能使學生在合作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提高教學氛圍,同時通過相互答疑和共同探索,也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模式以及班級整體教學質量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當教師在開展合作教學時,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合作探索中去,還應通過采用由簡到難的探索歷程,進而再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也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學習價值.這樣一來,不但能改變傳統教學中枯燥單一的授課氛圍,同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也更有利于學生探索綜合水平的有效提升,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夯實基礎.
例如當教師在對九年級上冊“歐姆定律”這節內容進行教學時,因為本節重點是讓學生對電阻、電流及電壓的關系和計算公式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實際授課之前,教師可先留下部分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三者關系進行教材分析和預習.緊接著,教師通過結合小組成員之間的預習結果,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講解和查漏補缺,使學生先對本節重點內容有一定認知.小組成員間共同探究,討論出一個共同的結果.這個過程中難免出現分歧,小組成員間一定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因此討論環節中可以綜合多數小組成員的意見,挑選小組成員作為代表,代表小組發表意見.教師之后要對所有小組的結論做點評,面對不同小組結論,教師多做總結,要糾錯也要注意鼓勵學生.緊接著,教師結合教材中的題型或相關考試真題再次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結合課上探討和所學內容真正將知識點應用到實題計算中去.最后,教師再根據小組成員的探討結果正確情況進行補充講解和鞏固教學.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因為物理現象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所以教師為了更大程度提高學生對物理現象以及教材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避免學生出現畏難的心理現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融入生活課堂教學模式,在改變傳統授課理念的同時,通過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更高效地促使學生對教材內容進一步理解,也更有助于對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模式的有效養成.與此同時,當教師以生活物理現象引入教材實際教學時,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和狀態,進而在保障學生實際掌握綜合情況的同時,也能更高效地使學生從生活出發去鞏固自身物理知識綜合理解能力.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清晰明了地對生活和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系有更深刻地體會,教師還可通過理實結合的授課模式,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除了將生活中的現象有效引入課堂教學之外,還可通過組織學生在自我實踐演習和現象分析的過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現象及其作用.這樣一來,不但能高效地調動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積極性,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的大幅度提升.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使學生在擺脫畏難心理的同時,更大程度促使綜合掌握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實際授課教學中則可以從注重課堂教學主體模式、創設情境課堂教學氛圍、開展合作教學授課方針、融入生活課堂教學模式這五方面,采用結合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實際掌握水平以及知識探索興趣有所提升,也能更大程度地為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打下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