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杰
(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委群團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鞍山 114001)
我國冶金企業是以開采、加工、冶煉為主的高科技的重工業生產企業,具備許多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化設備,與經濟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也聯系緊密,通過對冶金企業檔案材料編研系統結構進行完善、采用一系列智能化的設備和技術手段、革新了檔案材料編研的方式和工作管理模式,使其電子編研成果向一個專業化、技術化、高效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向更進一步發展[1]。
企業檔案編研成果作為企業各項工作和歷史發展各方面情況的真實記錄,是促進檔案編研成果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信息記錄實體。冶金企業緊緊圍繞產業發展主題,在收集歸檔、強化管理、開發利用上下功夫,提高了檔案編研水平,創作出了更多優秀的檔案編研成果為社會服務。
年鑒全面準確地記述上一年度企業發展軌跡重要事件的變化情況,將本年度內重要的統計資料、即時的時事熱點和有保存價值和利用價值這一雙重價值的文件資料進行集合,輯成能夠出版的一種工具型參考書。比如,鞍鋼的年鑒,較為清晰地介紹了整年中各個方面集團的情況,方便查閱。包括綜述,介紹企業歷史、現狀、規模、組織機構等,人力資源、財務、股份等板塊的介紹。特輯;中央領導視察的記錄;專記,獲獎、產業增值等事件記錄;專文,鞍鋼領導講話演講的文章記錄;大事記,記錄每個月份發生的大事件等內容。
大事記是一種外在形式為冊,按時間邏輯來進行簡明扼要的記錄,記錄的具體內容為企業在特定時期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動的參考性資料。它的內容構成主要是時間和紀實這兩部分。如記錄主要包括公司生產上重大項目開工、通過的記錄,經營上包括成立部門、成立董事會、公司成立,資產上包括發行票據、發行債券、股票回購等。包括獲得榮譽、產業投產、領導視察、公司成立、黨員大會召開、生產效益完成目標等,事件記載十分細致。
檔案匯編是指通過根據特定主題選擇與卷有關的檔案和文件,在規定范圍內使用或出版的參考資料。如黨建研究論文、學習思想講用會材料等文化類匯編、企業科技成果匯編、產品匯編、當屆職工代表大會文件及資料的匯編以及施工技術類、除塵設計資料等技術文件匯編。
企業志是通過書面方式全面、系統地和科學地反映了企業歷史和自然條件,經濟發展以及獨立經濟實體的基本面貌。它給人們提供歷史性材料,有助于提高人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積極自覺程度。如《鞍鋼志》《寶鋼志》等,企業志一般分為總述,說明歷史、企業概括等;專業志上、下,說明基本建設、檔案管理、黨建、科研工作等。廠志內容只涉及某個廠或某個方面,使受眾更方便通過類別找到資料,更加有針對性。
組織沿革是企業的一個經過編輯和研究的產品,記錄了公司名稱、管理系統、內部組織、人員配備、管理者對人員任免等方面的演變過程。寫作形式通常采用更加集中、簡潔和清晰的方式來表現,一般使用文本敘述,并結合歷史進化摘要、主要功能任務等圖表。將各項任務等都放置在圖表或表格上,它們更加系統和直觀,不僅節省了空間,而且易于查閱。它是研究公司組織職能劃分,加強公司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礎。
企業集團公司產品的圖冊,讓人更直觀了解產品特色。此外,還有設備圖紙和工程平面圖、操作方法的實例圖冊配以詳盡的圖冊目錄進行交代和說明,讓人一目了然。
冶金企業傳統出版主要是以紙媒為代表的,通過紙質媒介來印刷編研成果出版物和傳播知識的方式,比較常見的有冶金企業每個年度的年鑒圖書、獲獎成果報送報紙、科技成果著作和期刊等。隨著網絡出版和電子出版的雙重影響下,冶金企業檔案編研成果發布方式日漸多樣化。
紙質圖書出版物已經伴隨人類較長的一段時間,形成了較為完善和穩定的體系。其本身專有的文化氣息,加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收藏性,使其在歷史文化的傳播與繼承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冶金企業檔案編研成果以圖書形式出版占絕大部分,期刊形式出版的也占一部分的比重,而在報紙上刊登過的編研成果占比較小。一般這種紙質形式的編研成果存放在各企業的檔案館里,少部分出版發行的會從當地一些機構獲得。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冶金企業檔案部門產出大量以數字化檔案信息資源和原生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為編研對象的數字型檔案編研成果,”如《鞍鋼年鑒》等一系列冶金企業年鑒的出版電子書,紀念鞍鋼建成60、70周年題材的檔案視頻等。除通過網絡視頻、電子書等多種形式的傳播檔案編研數字化成果外,檔案部門還將大量傳統的檔案出版文獻編研的成品轉換成數字化的產品以進一步擴大檔案信息利用的范圍。這些層出不窮的融合數字型文化檔案的編研出版成果為開展融合數字型傳統媒體和數字型網絡新媒體的數字型跨屏聯動出版傳播工作,傳播方式面向大眾,不受空間上的限制,發揮提供利用的價值,豐富了傳播的形式和內容。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和公共服務理念的建立,一些冶金企業開始將其原始的神秘形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下,通過微博推廣服務,以提高公眾對檔案信息服務功能的理解和了解。使用新的社交媒體與觀看者建立聯系,無論是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規格大小的微博,都是檔案編研成果互動化的標志。而一些如本鋼新聞的紙媒也加入了利用微博來帶動信息的傳送這一行列中,這卻反映出了檔案編研的網絡化趨勢。比如,太鋼的官方微博“魅力太鋼”,2013年注冊,到2016年早期官博發布較頻繁,每隔一周發布一條微博,2016年后官博每隔一到兩個月發布一條微博,微博內容大致為太鋼發生的實時新聞、項目儀式、獲得榮譽等,前關注人數不斷增多。微博“太鋼尖山鐵礦”為太鋼的官方微博,注冊時間也較早,為2003年,山西晉鋼微博發布微博中,原創居多,且多為頭條文章的形式,文章配以圖片,表述上更加生動,微博內容大多為領導會議講話、捐款進度、項目進度等。蘇鋼的微博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包括蘇鋼最近動態,產業信息的公示,還包括一些生活妙招、工作軟件小技巧、法律科普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豐富了微博內容,也吸引了更多粉絲,增加瀏覽量。通過微博,企業可以實時發布企業相關檔案信息,隨著受眾的增多,也利于傳播檔案編研成果信息。
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在微信平臺上實現與特定組的文字、圖像、語音和視頻的全方位交流和互動。鞍鋼的微信公眾號名為鞍山鋼鐵有限公司,公眾號鏈接鞍鋼的官方微博、網站等,實現多媒體聯合,打造新媒體宣傳矩陣,公眾號每天發送一次文章,文章大多為鞍鋼要聞,便于讀者根據時間和標題迅速找到集團事件資料,這一資料匯集起來可以形成企業匯編,因此微信公眾號會給檔案編研成果的形成提供資料支撐,為傳播增加了新的平臺。
企業網站是企業在互聯網上進行網絡營銷和形象宣傳的平臺。寶鋼的企業網站網址為http://www.baosteel.com/home,網站的其中“關于我們”的板塊下梳理公司基本介紹、組織機構、公司歷史等,用時間軸的方式介紹公司成立至今的歷史,這屬于企業大事記,非常直觀形象。“媒體中心”板塊下展示了公司新聞、公司出版物等編研內容,內容展示分門別類,便于檔案編研成果利用者找到并下載內容。各冶金企業可以使用該網站來宣傳編研成果產品訊息信息、發布產品相關資訊,這也有利于滿足公眾對檔案編研成果信息獲取的需求。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冶金企業檔案編研成果表現形式逐漸呈現多樣化趨勢,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檔案編研成果立體化,指冶金企業的編研成果從書寫形式移動到墻壁和窗櫥,并且編研成果的內容以報紙的形式顯示。這種形式給人以直接而強烈的教育警示效果。字詞、照片、語音記錄、視頻錄像和文件都一起使用,并且具有主題特征的各種類別和載體文件都會被有效充分的利用。第二,檔案編研成果現代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基于計算機的辦公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無紙化辦公逐漸成為現實。辦公自動化最直接的結果之一就是使用非紙質文件,光學介質和磁性介質創建了許多新的載體文件。第三,檔案編研成果直觀化。照片和圖片的最大特點是真實逼真,直觀圖像,具有強大的顯示效果和魅力。冶金企業擁有或多或少的照片檔案文件,并且有許多用于攝影的研究材料可制成許多有價值的照片。根據不同的主題,它通常是以帶有相關文本的圖畫書形式出現,并被編輯成包含照片和文本的編研材料的集合[2]。
“互聯網+”時代為冶金企業檔案編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方向。為了擴展檔案信息的來源,可以使用各種技術手段來實現有價值的檔案信息資源。檔案編研是提供各種文件信息服務的最佳方法。編研成果信息資源結合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室、企業公共信息數據庫和企業管理信息數據庫的構建,可提供完整的無障礙傳輸、互連和資源共享,并達到充分實現。先進和適用的互聯網技術設備是事務性檔案編研工作的強大支撐和推動力,借助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提供的各種信息處理和數字化技術,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檔案的文字編輯和處理,一次錄入,隨便地復制、編排版面,提高檔案編研的質量和服務的層次。
冶金企業在開展編研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對各類檔案材料進行多次加工、整理,把過去的檔案文件材料由單一的保管儲存機制向信息共享和科技創新一體化的管理機制轉變。編研工作的范圍可以是文書檔案、科技檔案,還可以對會計檔案和特殊載體檔案的信息資源進行挖掘和整理,形成不同種類的專題編研材料,服務于企業內部各級工作人員。比如,本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創新管理、科研成果、企業文化建設、經濟效益成果、節能環保方面做出的努力等,都可以作為檔案室開展編研工作的目的和依據,形成全面了解企業動態的不同專題,豐富編研材料的內容。根據表達方式,可以采用文字式、圖標式、數據式、影像式和多媒體式;根據文件結構,可以輯成綜合型、專題型和連載型等;根據編寫形式,可以分為匯編、著述和手冊等形式。為冶金企業的發展和文化傳承提供可靠的參考文件。
要利用“互聯網+”多途徑地宣傳編研成果,成為對檔案工作者和企業編研機關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檔案宣傳的一個新窗口、新的陣地。運用互聯網多媒體檔案信息技術對檔案中的文字資料類、圖紙資料類、聲像類、實物資料類的電子檔案信息編研資料進行了綜合分析和處理,形成圖文并茂的電子檔案信息和編研資料成品。相關部門通過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平臺開展宣傳檔案的工作,生動活潑,圖文聲影結合,容易被廣大檔案利用者所理解和接受[3]。
為了實現檔案編研的社會化,除了要走傳統的常規檔案出版發行的渠道外,我們還要通過網絡廣播、電視渠道傳遞有關檔案的信息和編研的成果,會有更好的形象、直觀的傳播優勢,擴大社會影響力。通過信息網絡傳輸檔案編研成果,可以實現遠程使用和信息共享,這是將檔案編研成果傳達給社會的重要手段。
“互聯網+”時代為檔案編研成果利用提供了新的服務手段。充分利用了網絡的廣泛分布,具有開放性和動態性,在互聯網上發布了館藏指南和檢索目錄。通過平臺為企業員工提供了新的服務渠道。它不僅提高了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還發揮了檔案信息資源的作用。
在大數據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可以把網絡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檔案利用服務工作中,將編研成果通過企業內部的網站進行發布。充分發揮室藏檔案的利用價值,增加傳播效率。企業全體員工可以通過計算機或手機在企業網站的檔案專欄上實現遠程檢索、查閱、利用檔案資料。與過去傳統的紙質檢索、查找和利用相比,更加方便快捷,節省了時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