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明
(臨澧縣林伯渠故居紀念館,湖南 常德 415200)
由于基層博物館的文物藏品中,往往蘊藏著大量的歷史和文化信息,所以博物館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公眾獲取相關歷史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況且,基層博物館中的文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面貌。其對于社會公眾文化素養的提升和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基層博物館的管理中,其文物保護工作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且文物保護的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基層博物館的整體運營水平。在當前新時期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文化的發展,這也對我國基層博物館的管理與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因此,對我國基層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進行研究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而本文也以此為主題,對其展開了相應的探索與分析,旨在為進一步提升基層博物館文物管理及保護工作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使得人們也越來越注重于精神文化方法面的追求。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不僅需要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還通過學習不同文化來充實自身的精神世界。據有關調查研究可知,現如今,絕大多數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都缺乏一定的豐富性。在此情況下,人們為了更好地豐盈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自己在精神層面的文化和高度,往往會走進基層博物館進行參觀館內的文物和藏品,并從各種文物中汲取相應的文化知識。
在當前社會,基層博物館也一直是作為公眾文化的傳播機構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基層博物館中陳列的文物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這些文物經過歷史的沉淀也具有一定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文化價值。人們在參觀這些文物作品的過程中,除了欣賞它的藝術價值外,還可以深入挖掘這些藏品的內在價值。所以為了更好地滿足當代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應當對博物館內陳列的各種文物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護[2]。
就當前社會現狀而言,當下我國有很多基層博物館都對外開放,從有關調查研究數據來看,每年來基層博物館參觀的人數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這足以說明基層博物館已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在對館內的文物進行參觀時,也通常會引起內心世界的情感共鳴,其在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在基層博物館文物管理中文物的保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目前,一些博物館都缺乏較為完善的文物管理及保護制度,特別是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中這一問題較為突出。現階段,有很多基層博物館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只能依據國家頒布的《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來制定相應的文物保護制度。還有部分基層博物館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征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文物管理制度。例如,在對一些文物藏品的保管中,庫房管理制度缺乏相應的科學性和完善性,庫房管理人員的安排也不科學。有一些基層博物館為了節省內部的經費,在管理人員的安排上存在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從而導致文物的日常管理體系較為混亂。同時,有一些基層博物館在對文物進行管理和寶物的過程中,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往往只是引導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進入自己的工作崗位展開相應的工作,而并未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和方式進行強制的規定,從而導致部分文物的保護工作不規范[3]。另外,有部分基層博物館所制定的文物管理制度和相應的保護制度,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未得到真正落實,這些制度通常只是流于表面形式,這充分阻礙了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進行。
據有關調查研究可知,我國各個基層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數量和種類都不斷增加,所以對于文物的保護工作也應當引起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基層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及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中,引入這些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為文物藏品注入全新的活力,從而才能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但若想讓現代化的科學信息技術在基層博物館的文物管理保護工作中體現出其自身的價值,基層博物館的相關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就必須對文物保護的工作模式和方式進行創新,讓它可以為各種先進技術的引入創造一定的空間和條件。
但從當前基層博物館管理中的文物保護現狀來看,有部分基層博物館仍然沿用以往傳統的文物寶物工作模式。這類博物館對于文物的管理往往只是在博物館開館時,對各種文物進行相應的展示和陳列。而對于各種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則通常是邀請一些專業的工作人員來進行專項的修復,使得文物的呈現能夠具有相應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年代感。甚至有個別基層博物館對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只是根據已經損壞的文物來制造出相仿的仿制品,從而使得文物的保護工作處于長期的擱置中,使得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水平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有部分基層博物館在文物的保護過程中,其對于已經發生損壞的一些文物的修復工作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和科學性[4]。很多工作人員所選用的文物修復材料和文物修復工作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文物修復工作的效率低下,從而拉長了文物修復工作的周期,使其無法適應現代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
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是保障基層博物館管理,及文物保護工作順利展開的基礎。雖然目前大部分基層博物館都已經認識到內部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資金不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限制,導致很多基層博物館在展開文物的保護工作時,其內部的文物儲存條件都沒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一方面,由于基層博物館中的文物較為豐富,其中有些文物的保護需要避光、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下儲存,所以若想延長文物的使用壽命,博物館的相關管理人員就必須做好相應的除濕工作。但從目前基層博物館的基礎設施現狀來看,有一些地區的基層博物館由于缺乏相應的經費,也就并未在博物館內部安裝相應的處濕機和空調等設備。有部分基層博物館雖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除濕機,但這些設備的使用年限也較久,無法和現代化的先進除濕機相比,從而使得設備的作用無法最大程度發揮出來,最終導致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水平不佳。另一方面,在不斷深入挖掘歷史文物的過程中,基層博物館的文物數量一般會呈現除不斷遞增的趨勢。但部分基層博物館的展廳面積通常比較小,難以容納所有文物的展出,從而導致一些文物長期堆放于庫房,也就無法讓這些文物發揮出其自身的價值[5]。
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文物保護工作有效展開的前提和基礎保障。首先,基層博物館要不斷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規范制度建設,并要在自主中明確規定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以及對不同文物保護的工作標準,以此來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和態度。并且針對一些特殊的文物,也要出臺一些特殊性的規定和制度,從而強化文物保護工作的專業性。其次,基層博物館的相關管理人員要根據現代化的博物館運營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文物管理保護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并且要積極借鑒一些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從而做好相應的文物保護工作。最后,基層博物館也應當建立健全文物的管理保護程序,對于文物的保護,要充分按照接收、鑒定、登賬、建檔、入館等先后程序來展開相應的工作,從而保障文物的保護鏈條具有一定的科學完整性。以林伯渠故居紀念館的中山裝呢大衣這件文物為例,工作人員在對這一文物展開保護時,必須要按照相應的流程對這件中山裝呢大衣進行征集、鑒選、登記等環節的操作。而后,在文物進館后,按應到按照相應的程序對這件文物進行編目、建立檔案……養護等工作,并且對于這件中山裝呢大衣文物的編目工作,必須要詳細和具體,從而使得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更具規范性。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若想提升我國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須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方式及模式進行合理的創新。
首先,基層博物館里的工作人員必須充分利用一些先進的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來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從而讓文物能夠體現出其本身存在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以林伯渠紀念館陳列的林祖涵方形印章為例,對于這一文物藏品的保護,基層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就應當充分應用現代的三維投影技術,將這一文物進行多層次、立體化的投影。如此一來,便可以讓人們從投影上的多個角度來了解這一文物的整體面貌。況且在這種文物保護工作方式下,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對文物的損害程度,還可以有效提升人們對于基層博物館的參觀體驗。
其次,在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過程中,對于發生部分損壞的文物也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相應的文物修復工作。例如,林伯渠故居紀念館收藏的林伯渠同志在長征時所使用的牛皮公文包,這一文物的顏色為深褐色,鎖扣已壞,四周邊角均已破損,正面皮子都保存完好。而對于這一文物的邊角修復工作,基層博物館就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3D打印技術來構建一個對應的三維模型。而后,再運用新型的材料對牛皮公文包的模型進行掃描和打印,再將其合理的應用于邊角修復工作中。如此一來,便可以有效提升文物修復工作的效率和品質,從而進一步推動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展開。
最后,由于基層博物館的文物種類較為豐富,且其性能也有所差異。所以基層博物館的管理人員還可以結合不同質地的文物,來制定差異化的文物保護方案。例如,基層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本館的性質,以及各種文物的歷史將館內的文物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等不同等級的文物。對于館內一級文物的保護,基層博物館應為其設立專庫或專柜,并請專人來對這些貴重的文物進行重點保管。
基層博物館若想提升文物保護的有效性,就必須不斷完善博物館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才能為文物保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基層博物館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
首先,由于基層博物館里面儲藏著較多的紙質和布質等文物藏品,再加上博物館內部的環境通常比較干燥。所以這就需要相關人員不斷加強內部防火設施的建設,適當地在館內增加一些消防器材,充分做好相應的防火工作。同時,還要對進館參觀的人員和內部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要求,明令禁止參觀人員將一些可能會引起火災的東西帶入館內,防患于未然,從而才可以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省博物館還應當充分利用現代的數字化技術來建立動態化的文物管理保護系統,從而實現相關文物信息資源的實時共享。并且,為了有效保護基層博物館內部的重要文物,其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還需要利用二維動畫、三維動畫以及音頻等方式,將內部的文物藏品進行全面的展示,通過相應的音頻講解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館內收藏的每一件文物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基層博物館還應當加大對科研的資金投入,并購買一批先進的設備和儀器來加強庫房的管理建設,從而對文物藏品的保存濕度和溫度等基礎環境進行動態化的監測,以此才能不斷提高文物保護的工作效率。
最后,基層博物館還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文物保護手段,相關管理人員要結合內部不同文物的特征和儲存環境要求,來對不同種類的文物進行分類、歸檔。尤其是對于那些年代較為久遠、老化特別嚴重的文物藏品,相關管理人員就需要用特殊的材質將這些文物封存保護起來,并要將其放置于一些先進的現代化設備中,從而隔絕文物和空氣的接觸,以此才能有效延緩這些文物老化的時間。
綜上所述,博物館作為一個重要場所,其對于當代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基層博物館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其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基層博物館內部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必須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文物保護意識,并要利用現代化的科學信息技術來創新文物保護的手段和模式,以此才能促進基層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