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玉冰
“禮”是禮品、禮物,也是禮節、禮貌。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樂于以贈禮的方式表達心意、促進感情,禮盒消費市場正持續擴容升級。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8年起,中國禮物經濟市場規模就在不斷擴大。截至2020年,市場規模已達10913億元,未來有望繼續呈增長態勢。今年9月,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2年禮盒消費趨勢報告》指出,2019~2021年,京東平臺的禮盒消費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消費額增長近50%。
在眼鏡行業,不少企業也瞄準了這一消費熱點,紛紛推出節日限定禮盒、明星同款禮盒,不僅俘獲了品牌的忠實消費者,還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新的市場空間。圍繞禮盒消費趨勢的走向與變化,以及消費者對眼鏡禮盒的接受程度,本文將逐一展開解讀。
隨著新消費時代下消費者的儀式感增強,以精選禮盒表達對親朋好友或者重要人士的關心和思念,成為很多人傳遞節日溫情的重要方式。以中秋節為例,據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2016~2021年,中國月餅禮盒市場規模連續呈上升趨勢,2022年達到188.7億元,同比增長11.8%。根據“什么值得買”網站數據顯示,2022年的“七夕”節前一周(7月27日~8月2日),包含“禮物、禮盒”等關鍵詞相關商品的搜索熱度均明顯上漲,搜索量環比提升高達1~2倍。各大品牌紛紛推出禮盒、限定等七夕特別產品,搶占風口,滿足消費者想要表達特別心意的需求,如蘭蔻的“星河”限定唇膏禮盒、圣羅蘭YSL七夕限定“雙向奔赴”禮盒、紀梵希“七夕鎖愛”禮盒、完美日記七夕信封禮盒等。
數據顯示,中國禮盒經濟用戶中,會在節日給別人購買禮物的比例達81.9%,對此,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消費者對于節日禮物消費的態度和觀念根深蒂固,認可度極高。從消費人群畫像上來看,女性購買的禮盒數量更多,年均消費達到2.6份,比男性多0.3份;男性購買禮盒均價為138元,比女性高出28元。從消費群體的年齡分布來看,在2021年購買禮盒的用戶中,36~45歲用戶購買的數量最多,年均購買禮盒2.7份;56歲以上用戶買的禮盒均價最貴,達145元。由此可見,中年消費者買得多,但老年消費者買得更貴,消費能力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新生代消費者的禮盒消費意識并不比上一代人弱,與贈送酒水、茶葉等禮物不同的是,Z世代更傾向于贈送體驗感更強、富有新鮮感的禮物,如玩樂、美護、明星定制禮盒等,以表達個性化、新穎性和高品質。
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節日儀式感需求,眼鏡品牌紛紛通過與不同的銷售平臺進行雙向聯動,準確捕捉市場動向,推出適應時間節點的定制產品。以九九重陽節為例,百年紅、夕陽紅、玉品堂等品牌均推出了節日限定禮盒款。其中,玉品堂禮盒旨在幫助子女說出心聲,在設計上增添了語音播放,男款或女款分別采用《父親》《母親》兩首歌曲,歌曲結束后是一段深情感恩告白,讓父母在打開禮盒的瞬間感受到來自兒女的烏鳥之情。
另外,在年輕群體中,“悅己型禮盒消費”悄然崛起。對此,京東消費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表示:“當前,國內悅己消費占比的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白領會選擇給自己買一個心儀的禮盒,以作犒勞。同時,消費者對禮盒的包裝并不那么看重,更在乎背后的消費理念、美好祝愿以及使用價值。”
據某電商平臺統計,將近32%的年輕人有給自己買禮盒的行為,這些消費行為的背后,蘊藏著當前消費環境的變化。從節日的溫情傳遞,到日常的悅己型消費,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禮盒銷售的持續增長。作為商家,只有保持對用戶需求變化的敏銳洞察,才能捕捉到未來的消費趨勢。
據京東平臺數據顯示,25歲以下的消費人群更偏好IP禮盒,尤其是國風IP禮盒,其訂單銷量在2022年同比增長300%,其次是潮玩IP禮盒,同比增長100%。面對這一充滿生機的年輕化消費市場,不少品牌躍躍欲試,除了在節日銷售旺季發布禮盒之外,還攜手知名IP推出了聯名合作、定制套裝等,進一步吸引消費者。對此,有分析師認為,今后或將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聯手開展禮盒定制合作,根據不同的產品特性進行精準營銷,呈現“不同平臺,不同產品”的特征。
對商家而言,這既是創新營銷的突破口,也是業績增長的驅動力之一。以國潮風格的聯名IP禮盒為例,2022年初,眾多品牌聚焦傳統生肖文化,精心打造并推出了虎年生肖限定款禮盒,以驚喜感和前衛設計吸引消費者,如GUCCI虎年限定系列禮盒、英雄鋼筆虎年生肖紀念禮盒、江小白虎年限定紀念手工精釀、羽西推出的虎年限定鎏金眼霜禮盒等,均受到了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青睞。
借國民大熱IP打造品牌的維度差,海昌隱形眼鏡在洞察年輕消費群體心理上獨樹一幟,于2022年新推出了與英雄聯盟深度合作的聯名款產品,滲透消費主體人群,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喚起年輕群體的情感共振。除此之外,海昌已經連續3年推出聯名限量款,瞄準年輕人關注的手游、潮牌、emoji文化等流行元素,與LINE FRIENDS、憤怒的小鳥、PANCOAT等潮流文化品牌開展跨界合作,傾力打造出“星眸”“東方瞳色”“追光”等多系列產品,極力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對于禮盒包裝精美程度的要求在降低,對實用價值的要求在提升。京東銷售數據顯示,對比禮盒銷量較高的幾個品類,價格親民的禮盒銷量更高,更受消費者歡迎。縱觀市場上林林總總的禮盒,包裝精致,同時兼顧實用性和功能性,方能吸引消費者眼球,打動人心。
一位購買了GUCCI迷鏈系列絲絨臻享禮盒的消費者向記者表達了她的喜愛之情,“這份禮盒包括鏡盒、1副眼鏡、2對鏡鏈,吊墜鏡鏈不僅是眼鏡鏈,還可以當耳飾、包鏈、腰鏈、手機鏈等,一物多用,就連禮盒本身,內部被巧妙地設計成了多個可自由拆卸的間層,可以變身成為首飾盒,同時擺上鏡鏈與眼鏡,收納功能強大。”
在禮盒消費總體大好的趨勢下,眼鏡禮盒市場同樣呈現出一片喜人的增長趨勢。只要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上搜一搜“眼鏡禮盒”,相關的產品推薦令人目不暇接;知乎、“什么值得買”等網站上也不乏眼鏡消費者的禮盒購買反饋。
一位消費者在購買“蔡司Z BOX禮盒套裝”后,分享了他的消費體驗:“禮盒包括禮品袋、眼鏡盒,內含幻燈鏡盒、充頭線、收納袋及鏡片包裝、幻燈說明書等物品。作為一副防藍光眼鏡,蔡司Z BOX帶來的體驗感非常好且比較直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視力疲勞、眼睛干澀等不適,改善用眼健康。眼鏡盒里面包含了眼鏡、支架、軟膠膠圈、信息卡片、投影片及數據線,尤其是禮盒還可以作為多彩氛圍燈使用,開機以后,通過主機上面的三色燈珠的切換,實現圖案及色彩的變化,整體氛圍感挺不錯的。同時,還附贈了一個折疊眼鏡盒,在不用的時候方便收納。”
在以年輕消費者引領的多元化眼鏡消費潮流下,眼鏡的文化與時尚屬性日益凸顯。許多品牌正在聯動不同行業與部門,開展市場調研,深度洞察不同場景下的目標人群需求,比如,溥儀眼鏡推出的2022新春禮盒、Coach太陽鏡禮盒、木九十周年慶眼鏡+鏡鏈禮盒套裝,自用、送人兩相宜。眼鏡零售企業也在禮盒營銷上下足了功夫,如北京大明與目后聯合推出的限定“明·潮”系列眼鏡禮盒,包括眼鏡、手提袋和聯名周邊禮品等,打造眼鏡與中國文化藝術融合的產品。山東德州英翔視光通過與品牌商合作,共同推出針對適合中老年人的老視鏡紅木禮盒,并據此進行營銷規劃及產品開發,挖掘消費者送禮趨勢,實現精準人貨匹配,擴大眼鏡禮盒的覆蓋范圍,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目后×北京大明“明·潮”眼鏡禮盒
如何以眼鏡文化為核心、以禮盒為載體,產生更具創意、藝術化的演繹,突出眼鏡產品的雙重屬性?這一問題值得思考,一切有待時間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