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西安電力中心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32)
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介入療法是一種很重要的心血管介入療法,它具有快速康復、療效確切、創傷小等優點。由于對疾病及介入治療認識不足,導致患者容易出現焦慮、害怕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干預效果。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對醫療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護理與病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護士必須認真對待每個護理環節,提高護理質量,保證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對于心內科的患者來說,病人多是高血壓、心律不齊,而且還會出現心功能不全的情況。這些病人因長期患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會感到精神上的緊張和焦慮,從而影響到臨床的有效實施[1-2]。應加強醫師、護理人員、患者、患者家屬之間的協作,減輕患者心理障礙,盡量避免風險因素的增加,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探析了心理護理運用于心內科介入治療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將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120例心內科介入治療患者,雙盲隨機法分二組。每組例數60。
其中實驗組年齡45-76歲,平均(56.21±5.27)歲,男29:女11。對照組年齡21-75歲,平均(56.78±5.91)歲,男27:女13。兩組一般資料統計P>0.05。本研究經倫理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護理,并在手術前配合醫師進行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同時,護士要掌握病人的病史和過敏史,并將其記錄在案。術后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做好體位護理,飲食干預,防止并發癥發生。
實驗組實施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第一,根據手術流程的心理護理。(1)在手術前進行心理護理。護士以積極、熱情的態度與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并與病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同時,護士要在術前一天對病人進行詳細的講解,并對病人進行詳細的操作,并耐心的回答病人的問題,減輕病人的焦慮、緊張和恐懼。另外,也可以將手術的成功經驗告訴病人,增強病人的自信心,從而提升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最后,護士要給病人介紹介入手術的優點,告訴他們,介入手術已經很成熟了,使病人對其產生良好的信任,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心理上的負面情緒。(2)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心理疏導。在病人進入手術室后,護士要對病人進行術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說明,以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慌。因為是局部麻醉,所以病人的意識一直保持著清醒,所以護士要全程陪伴病人。要及時了解病人有無不適的表現,適時的與病人談話,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采取放松治療,以減輕病人對陌生的環境和醫療器械的不良情緒。另外,還要給病人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手術環境。(3)對患者進行手術后心理護理。術后護士要對病人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查,并通知手術的情況,保證病人的情緒穩定。同時還要注意患者術后的生活習慣,鼓勵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病人的心理狀態,讓他們更主動的參與到日常生活中來。護士要主動教導病人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調節情緒方法,同時,還要對病人家屬進行有關的教育,鼓勵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心病人,幫助他們配合照顧病人,提高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
第二,針對不同心理的護理。(1)恐懼、焦慮心理: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人們普遍認為,病人心前區經常出現劇烈的疼痛,并有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這種心態最常見于住院1~2天,在這段時間里,心理護理的重心是盡量消除病人的恐懼和焦慮。首先,要使護理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亂,用熟練的護理技術消除病人的焦慮;其次,要主動向病人說明監測環境和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問題;第三,要做好心理疏導,讓病人冷靜下來,等病情穩定后才能進行介入手術,要體諒病人,鼓勵病人積極治療,避免延誤,同時要注意心理因素對病情的影響,鼓勵病人積極治療。(2)憂慮、抑郁心理憂慮、抑郁主要出現在住院3~5天,由焦慮逐漸發展到幾個星期,主要表現為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不同病人的焦慮程度也不盡相同:作為一家之長,尤其是農村的青壯年,他們最關心的就是生病后喪失工作能力,從而影響到家庭的經濟收入;家庭條件較差的病人,擔心生病會加重已經負擔過重的家庭。因此,護理工作的重心應該放在與病人談話上,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找出各種病因,尋求家人和單位的配合;同時,要積極地向病人提供相關的醫療知識、心理衛生和心理治療知識,并根據病人的情況指導病人聽音樂、讀報等,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給予關心,并強調心情舒暢有助于預后。(3)悲觀、失望心理:這種病人大多年齡高,缺少家庭的照料,需要長時間臥床,無法自理,感覺拖累了自己的家庭。若家屬探望較少,則更有被拋棄的感覺,需要耐心地聆聽病人的訴說、了解病人、同情病人。同時,要做好家屬和朋友的工作,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溫馨,并積極地配合他們的治療。(4)依賴性心理。這種心理特征的人比較常見,有些病人會因為過度的保護而感到虛弱、無力和脆弱。需要對家人和家人進行教育,說明適當的早期運動對于病人的恢復有重要作用,過度的保護不但不利于早期的恢復,而且會影響病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從而使病人的家人更好地配合,幫助病人克服依賴心理。(5)開朗、樂觀的心態:這種病人比較有信心,對病情也比較了解,能積極配合治療。但是,由于過于自負,往往對病情的危害了解不夠,即使知道了也不會重視,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往往會忽視醫務人員的建議。對于這類病人,其工作的重心是健康教育,因為病人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護理人員應向病人詳細說明其發病機理,讓病人了解其操作流程,并從中受益;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護理滿意度、介入治療時間、住院時間、不良事件出現率。
SPSS23.0軟件中,計數x2統計,計量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護理前兩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比較,P>0.05,護理后兩組均顯著降低,而其中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護理前后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比較分)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介入治療時間63.24±4.41min、住院時間6.24±1.21d均短于對照組79.24±5.45min和8.56±1.81d,P<0.05。
實驗組不良事件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事件出現有1例,占1.67%,而對照組不良事件出現10例,占16.67%。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臨床上分為以下幾種: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介入是一種以特定的醫療影像儀器為導向,以導管或其它非開刀的方法進行治療的方法。介入治療是當今三大治療方法中的一種,它與內科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并駕齊驅。介入療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最為廣泛,指的是利用 X線造影的造影劑,來檢測冠狀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是一種血管再通術,它是心臟血流重建術中損傷最少的一種,它可以通過心臟導管技術來疏通狹窄、堵塞的冠狀動脈,提高心臟的血流量。介入治療對病人的傷害小,術后恢復迅速,縮短住院時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介入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有的病人對此并不熟悉,因此會產生懷疑、恐懼、擔憂等心理[3-4]。為此,我們的介入護士對介入手術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心理護理。為了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應采取合適的心理護理方式,使病人能更好地進行護理[9-10]。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利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技巧,對各種負面的影響進行有效的控制,使病人的身心處于最佳的狀態。對病人而言,病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一系列改變。疾病會對病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而病人的反應也會對病情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5-6]。護理人員應對消極情緒的病人進行原因分析,進行心理疏導,并對其進行生活輔導,注意觀察病人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同時,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護理技術,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讓病人產生滿意的心理狀態[7-8]。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介入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不良事件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心臟疾病的高發人群是中老年人,而介入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模式,大多數病人很難接受這種治療方法。在術前、術中、術后,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焦慮,回答患者的問題,是降低患者術前心理壓力的重要手段。總之,通過對心內科介入手術病人的臨床護理,病人的情緒得到了改善,病人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高的臨床護理價值[9-10]。
綜上,心內科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效果確切,可減輕患者心理障礙,縮短介入治療時間,減少并發癥,促使恢復時間縮短,從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