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賢 楊金輝 宋雨順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 吉林 四平 130700)
老年人群體膽囊壁較薄且收縮功能減弱,容易出現膽汁淤滯,多發感染。一般老年患者就醫都處于疾病晚期,病情復雜,診療難度大,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都面臨一定困難?;诶夏耆说臋C體狀態,我們在采取超聲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的治療方式,雖然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因為老年群體本身的特殊性,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他們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也大大增加,有一定的致死率。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出院護理等多個環節,實現醫生、護士和患者的多方有效配合模式,提升手術治療效果、同時減少臨床并發癥、推進持續跟蹤護理,提升患者滿意度。本文對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參與超聲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的老年患者進行篩選,選出96例患者參與護理研究活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臨床參與超聲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的老年患者96例,全部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1例,年齡最高72歲、最低56歲,平均(62.81±3.94)歲;疾病類型:88例結石性膽囊炎、8例非結石性膽囊炎。參與護理活動的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活動知情同意,愿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患者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要求和護理研究標準。
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都接受超聲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療,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檢查之后,確認參與手術的患者均無穿刺禁忌癥,術中患者采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以強力碘對患者穿刺點、探頭和周圍皮膚實施消毒,用1%的利多卡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麻醉效果顯現之后超聲引導下使用18G-PTC針進行穿刺,深入到患者膽囊無回聲區之后,抽出墨綠色液體,放入導絲實施擴皮,置管結束后抽出導絲,確認引流管是否暢通,然后患者參與彩超復查,確認引流管位置和暢通度良好之后,可以實施皮膚縫合,包扎完畢后使用止血藥和抗生素。
1.3.1 術前宣教:術前宣教過程中要排除禁忌癥,包括近期服用過抗凝藥物的患者,需要在停用抗凝藥物之后的1周后才能考慮穿刺;存在高血壓癥狀的患者要在藥物治療后,確保血壓趨于平穩才能夠參與手術;如果有腹痛加重的癥狀需要告知主治醫生,保證患者術前身體狀態平穩;老年患者由于并發癥較多需要在家屬和護理人員陪同之下等候手術。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完成術前的系列檢查活動,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評估。術前對手術治療流程和治療效果、注意事項展等展開宣教,避免患者過于緊張,和患者家屬說明本次手術的目的和效果,告知其可能發生的手術風險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然后帶領患者到手術區等候。與患者建立溝通關系,開展術前心理疏導活動,獲得患者信任。
1.3.2 用物準備:手術物品準備工作尤其重要,超聲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前需要準備的用品包括:一次性使用引流導管、一次性接頭、一次性引流袋、固定器、紗布等。物品準備完善之后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填寫檢查、護理記錄單。
1.3.3 術中配合:帶領患者進入手術室做準備工作,以手術需求為依據,協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盡量讓患者保持舒適,建立靜脈通道。協助醫生消毒、穿戴無菌手術衣、佩戴無菌手套,手術過程中配合接遞物品。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囑咐患者平穩心態、穩定呼吸,以語言和動作安撫患者情緒?;颊咝g中出現劇烈疼痛情況,遵醫囑處理;出現呼吸困難、心臟驟停以及發冷等情況,應該停止手術,開展搶救活動。
1.3.4 術后護理:手術之后患者送至觀察室,保持平臥位半小時至一小時,密切檢測患者生命體征。成功置管后,連接引流袋,引流袋要位于穿刺點水平線之下;固定處理引流管,預防引流管拉伸和彎折、脫落;觀察引流液顏色和引流量,引流量明顯減少的時候要注意是否引流管不暢,如果有這種情況建議以少量生理鹽水沖洗處置,引流量銳減則建議復查彩超,核實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確;引流液顏色突然出現變化要馬上告知醫生;做好術后并發癥預防工作,患者出現發熱情況要及時物理降溫;定期對穿刺點周圍皮膚展開消毒處理,觀察皮膚顏色,有異常要及時處理。
1.3.5 出院宣教:出院宣教環節應該和家屬達成護理共識,尤其是行動不便和身體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群體,強化出院宣教利于提升日常護理活動質量,對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復有積極意義。
重點普及關于引流管護理的知識要點,引導家屬多注意引流管暢通度和引流液顏色,預防患者感染,引流袋每天更換一次,做好防脫落管理。出院后患者的飲食要清淡,禁止患者食用刺激和油膩的食物,此外觀察飲食方案的營養支持,家屬要定期帶領患者到醫院復查,出現任何異常情況都要及時就醫[1]。
護理人員要采取持續跟蹤護理措施,和患者或者家屬保持暢通聯系,做到及時指導和有效干預,定期電話回訪,重點關注患者的心理疏導,避免患者過重的負面情緒影響疾病治療和康復進程。
對手術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疾病預后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評價。
參與治療活動的全部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為100%,患者治療一天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治療后一周各項指標幾乎恢復正常,詳見表1。

表1 PTGD的臨床治療結果分析
患者住院期間的發生并發癥的人數總計5例(5.10%),出院兩周并發癥人數增加至19例(19.39%),展開護理干預,兩周后人數下降到6人(6.12%),詳見表2。

表2 PTGD置管后并發癥發生結果統計
急性膽囊炎的誘因為是膽囊管阻塞及細菌侵襲,臨床癥狀表現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等,需要通過臨床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治療。但是,老年群體因為身體各項機能都呈現退化的趨勢,對于手術的耐受程度較低,再加上他們心理上比較脆弱,為臨床手術治療和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手術風險和隱患也相對較多,在術后各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也會較高。在超聲引導下采用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的手術治療方式,不僅操作方便,治療效果好,而且創傷小、安全性高,對于老年患者的實際情況十分合適。而在臨床手術治療之外,相關的護理措施也十分重要,老年患者比較特殊,在臨床護理中也需要格外小心,盡可能地從全方位來考慮,滿足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需求,從而減少因護理不當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的呈現。為了探究圍手術期護理模式應用于參與超聲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活動的老年患者護理實踐中的效果,本研究特對我院臨床符合研究標準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一共96例,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研究對上述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對得到的相關結果進行分析如下。
參與研究活動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為100%,參與治療與護理活動一天后病癥有所好轉,參與治療和護理一周后臨床指標和正常水平趨于一致;臨床患者住院期間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共5例,出院兩周并發癥發生率提升,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人數增加至19例,然后臨床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活動,兩周后再次調查,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人數已經下降至6人。
綜上,PTGD針對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有理想的治療效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年患者手術耐受性差的問題,且圍手術期開展護理干預活動,對提升手術成功率和優化疾病預后有積極影響,患者引流管護理質量提升,更利于提升患者的疾病康復速度,減少臨床并發癥。這種情況下引發醫患糾紛的可能性降低,更利于和諧的護患關系建設,因此推薦臨床應用圍手術期護理模式,通過術前宣教和心理輔導護理、做好手術準備,術中配合醫生的工作、做好患者的保暖護理等,術后關注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的護理,做好消毒滅菌工作,在出院時再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將護理的各個細節貫穿于術前、術中和術后的全程,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有效推動了老年患者的康復進程。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也隨時會面臨各種突發狀況,考驗著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因此,需要護理人員不斷積累臨床護理經驗,提升專業護理工作能力,積極介入患者的康復護理進程中來,為患者提供越來越好的護理服務,推動臨床護理工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