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晨,李雙榮*,吳成遠,李清侯
(1.臨滄市農業學校,云南臨滄 677000;2.云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鳳慶 675900)
風味普洱熟茶膏是以云南普洱熟散茶為原料,經過浸提、精濾、濃縮、加料和殺菌等加工工藝制成。茶膏的制作自唐代開始,從雛形到成熟歷經上千年[1]。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解油膩牛羊毒,……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2]。張泓撰《滇南新語》曰:“普茶珍品……皆散賣滇中,最粗者熬膏成餅摹印”[3]。普洱茶膏因其藥效成為歷代貴族的“奢侈品”。
近年來,隨著“茶科技、茶產業、茶文化”的創新發展,新式茶飲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風味普洱熟茶膏是新式茶飲之一。風味普洱熟茶膏是以普洱熟散茶為主原料,利用現代萃取新技術提取,結合消費者的偏好添加各種小料調制而成的飲料,引起了許多商家和消費者的關注。為了使普洱茶膏更適應于個性化、多元化的新式茶飲需求,本文進行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β-環狀糊精、蜂蜜、CMC、精鹽和白砂糖的添加量的單因素試驗,并結合正交實驗來確定最適風味普洱熟茶膏的制作配方。
云南普洱熟茶;蜂蜜、β-環狀糊精、CMC、白 砂 糖、精 鹽;FeSO4·7H2O、KNaC4H4O4·4H2O、Na2HPO4·12H2O、KH2PO4、堿性乙酸鉛、咖啡堿標準品(均為國產分析純);真空泵、粉碎機、滅菌器、水浴鍋、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儀和電子天平等。
1.2.1 工藝流程
云南普洱熟茶→磨碎過篩(80目)→茶粉→沸水浸提(茶水比1∶20,20 min)→精濾(減壓過濾)→減壓濃縮(60 ℃,0.7 kPa)→濃縮液→冷卻加料→水浴加熱促溶(40 ℃)→殺菌→成品。
1.2.2 感官評定
參照《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18)[4]和《感官分析 食品感官質量控制導則》(GB/T 29605—2013)[5]。采用感官評定中的5分制評分法。
1.2.3 理化測定指標
咖啡堿含量測定參照《茶 咖啡堿測定》(GB/T 8312—2013)[6];茶多酚含量測定參照《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GB/T 8313—2018)[7];微生物指標測定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GB 4789.3—2016)[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GB 4789.2—2016)[9]。
1.3.1 固形物濃度的確定
為確定在加料時茶湯濃縮液對所加輔料溶解程度的影響及溶解效果,觀察普洱熟茶膏的外觀形態、色澤、硬度以及普洱熟茶膏沖泡后的茶味是否達到所需要求,進行茶湯濃縮液固形物濃度的單因素試驗。單因素試驗各水平添加濃度見表1。

表1 單因素試驗各水平添加濃度(單位:%)
1.3.2 蜂蜜添加濃度的確定
添加蜂蜜主要起增加甜味、增稠、黏合、防腐和增加普洱熟茶膏外觀色澤亮度的作用,為確定其最適添加濃度,進行蜂蜜添加濃度單因素試驗。
1.3.3 β-環狀糊精添加濃度的確定
β-環狀糊精在普洱熟茶膏中有包埋風味物質和色素、乳化和起泡作用,可改善風味、降低普洱熟茶膏的成本,為確定其最適添加濃度,進行β-環狀糊精添加濃度的單因素試驗。
1.3.4 CMC添加濃度的確定CMC可作增稠劑、保水劑、黏合劑和潤滑劑,
還可改善普洱熟茶膏的流動性,為確定其最適添加濃度,進行CMC添加濃度單因素試驗。
1.3.5 精鹽添加濃度的確定
精鹽主要用來掩蓋普洱熟茶膏的苦澀味,為確定其最適添加濃度,進行精鹽添加濃度單因素試驗。
1.3.6 白砂糖添加濃度的確定
添加白砂糖既可延長保質期又可增加甜味,為確定其最適添加濃度,進行白砂糖添加濃度單因素試驗。
經過單因素試驗后,為確定輔料的合適添加濃度,進行了正交試驗,正交試驗設計見表2。

表2 L9(34)正交試驗表
2.1.1 固形物濃度對普洱熟茶膏品質的影響
由圖1可知,固形物濃度為30%~45%時,隨著固形物含量增加,普洱熟茶膏的感官評定值逐漸增大。當含量達到45%時,感官評定值最高,此時普洱熟茶膏對所加輔料的溶解性好,普洱熟茶膏硬度適中,外觀呈深褐色,沖泡后茶湯的滋、氣味濃郁純正,潤口柔和。
2.1.2 蜂蜜添加濃度對普洱熟茶膏品質的影響


圖6 白砂糖添加濃度對普洱熟茶膏品質的影響圖
由圖2可知,當添加濃度為40%時,普洱熟茶膏粘合性不理想,甜度欠佳;添加濃度增加到45%時,感官評定值最高,此時普洱熟茶膏的甜度適中,外觀清亮,色澤呈深褐色,沖泡后茶湯極差(R)可知,對于A因素列(固形物濃度),K2>K1>K3;對于B因素列(β-環狀糊精添加濃度K3>K1>K2;對于C因素列(蜂蜜添加濃度),K3>K1>K2;對于D因素列(CMC添加濃度)K3>K2>K1。由R結果可知,各個因素對普洱熟茶膏感官評分影響的主次順序為R(A)=R(D)>R(B)>R(C),而固形物濃度會對普洱熟茶膏的溶解性、茶味、色澤和流動性產生影響。因此,風味普洱熟茶膏調飲的最佳配方為A2B3C3D3,即固形物濃度45%、CMC添加濃度1.5%、β-環狀糊精添加濃度60%和蜂蜜添加濃度65%。此組合不在9組正交試驗組合內,需進行驗證試驗(見表4)。

表3 L9(34)正交試驗結果表

表4 驗證實驗配方與結果表
按照表4的實驗方案,對正交表分析最佳配方A2B3C3D3與正交試驗最優組合A2B3B1C2進行比較。經驗證試驗測定當以A2D3B3C3為試驗條件時,風味普洱熟茶膏調飲感官評分為4.00分,高于正交試驗中最優組合的感官評分3.98分,因此確定A2B3C3D3為最佳工藝配方。
本試驗通過最佳工藝配方獲得普洱熟茶膏樣,通過感官審評及理化分析,結果如下。
2.3.1 感官指標
本試驗普洱熟茶膏流動性不大,質地均勻,色澤深褐色,溶解性較好。感官審評時,茶湯色紅濃或紅褐明亮,均勻自然,澄清,無沉淀,口感柔而厚滑,兼具普洱熟茶陳香味,無苦澀味,無異味。
2.3.2 理化指標及微生物指標
①主要理化指標測定結果為咖啡堿5.6%,茶多酚45.8%。②微生物指標測定結果為菌落總數≤1.0×102CFU·g-1,大腸菌群及致病菌均未檢測出。
綜合上述分析,風味普洱熟茶膏的最佳工藝配方為濃縮茶湯固形物添加濃度45%,β-環狀糊精添加濃度60%,蜂蜜添加濃度65%,CMC添加濃度1.5%,精鹽添加濃度0.8%和白砂糖添加濃度5%。此工藝試驗品外觀色澤深褐色,茶膏流動性小,黏合性狀良好;湯色紅濃或紅褐明亮,均勻自然,澄清,無沉淀,口感柔而厚滑,兼具普洱熟茶陳香味,無苦澀味,無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