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全面飄紅的開場——日前,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除巖石股份外的19家酒企共實現營收1 814.19億元,同比增長16.8%,實現凈利潤700.61億元,同比增長22.1%;18家酒企營收保持增長勢頭,其中15家實現兩位數以上的正增長;15家酒企凈利潤保持增長勢頭,其中14家實現兩位數以上的正增長(牛欄山、金種子酒因利潤增速未披露,未納入統計)。
“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表現良好,但營收與利潤增速整體減緩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分化在加劇,市場在調整,消費在收緊,白酒行業或將進入盤整階段。
上半年,頭部酒企的業績表現相當亮眼。整體業績排名前五的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合計貢獻了1 447.45億元的營收和623.31億元的凈利潤,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占比近80%、89%。
具體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與其他品牌繼續保持著較大差距,地位難以撼動。報告期內,貴州茅臺實現營收576.17億元,同比增長17.38%;實現凈利潤297.94億元,同比增長20.85%。五糧液實現營收412.22億元,同比增長12.17%;實現凈利潤150.99億元,同比增長14.38%。
洋河股份實現營收189.08億元,同比增長21.65%;實現凈利潤68.93億元,同比增長21.76%,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穩居第三位。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分別實現營收153.34億元、116.64億元,凈利潤50.13億元、55.32億元,雙雙跨越半年營收百億元、利潤50億元的門檻。
業內人士表示,頭部酒企的高占比足以影響整個行業走向,成為白酒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向好的關鍵,而對于體量較大的頭部酒企來說,實現兩位數的加速增長實屬難得。
與頭部酒企穩健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區域酒企業績增速放緩,白酒行業兩極分化的情況仍在持續。主攻安徽市場的口子窖上半年實現營收22.97億元,同比增長2.42%;實現凈利潤7.40億元,同比增長7.58%,業績增速明顯放緩。牛欄山上半年業績則出現了下滑,實現營收49.10億元,同比減少24.88%。金種子酒上半年凈利潤-0.55億元,呈虧損狀態。
上半年,白酒行業強者恒強成為常態。正如貴州茅臺在半年報中所說:“白酒行業在經歷一段深度結構調整后,正面臨著‘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消費升級期’三期疊加的行業發展新形勢,市場消費需求將會更加向優勢產區、頭部企業和優秀品牌集中、傾斜,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存量市場中,一家酒企的擴張要以另一家或多家酒企的退讓甚至退出為代價。“上市酒企本身就是規模酒企和名酒企的代表,是結構性升級的受益者,實際上,大量中小酒企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些酒企應當及時思變。”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說。
從整體業績來看,上半年,白酒行業繼續呈現結構性繁榮。但增長之外,種種減速跡象已經顯露。
一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白酒上市公司的營收與利潤增速整體大幅減緩。13家酒企營收增長減緩,12家酒企利潤增長減緩。另一方面,相較上半年整體的良好表現,白酒上市公司二季度的業績有些不盡如人意。5家酒企的營收保持個位數增長、3家出現營收負增長;2家酒企的利潤保持個位數增長、7家出現利潤負增長。
此外,華致酒行、1919、怡亞通、名品世家和酒便利等5家酒類流通渠道領域公司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酒類渠道端的營收普遍呈負增長,企業所獲凈利微薄。這5家企業中,僅有華致酒行的營收實現了正增長,達到了53.75億元,同比增長35.94%,但是凈利潤為3.21億元,同比下滑了12.44%。其余4家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全部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風靡一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連鎖小酒館海倫司正陷入由盈轉虧的窘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為8.74億元,去年同期為8.68億元,增長僅0.6%;但凈利潤的虧損達到了3.04億元,去年同期的凈利潤虧損為2 484萬元,調整后的凈利潤虧損為9 990萬元。此外,今年上半年,已有69家海倫司小酒館閉館。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終端型酒類運營商,海倫司的由盈轉虧,可能是終端型酒商面臨的群體問題。“更容易感知市場風向的它們,一定程度上隱現了些許的‘行業寒意’。”
盡管有減速跡象出現,但對于酒企未來表現及行業發展,機構普遍持樂觀態度。
民生證券指出,白酒半年報業績分化,高端+區域酒表現相對穩定,次高端白酒二季度受消費場景約束較明顯,預期三季度將逐步改善,行業結構性擴容方向不變,關注基本面邊際修復機會。
國信證券認為,大眾消費意愿在逐步修復中,隨著中秋、國慶旺季臨近,白酒終端動銷有望持續復蘇,預計商務宴請、大眾宴席等場景復蘇彈性較大,渠道也逐步進入密集打款備貨期,高端酒、次高端酒和區域酒龍頭或有更好表現。
“‘雙節’備貨成為下半年核心戰役。”東海證券分析,一方面,積極因素在于部分宴席場景有望剛性回補,在個別酒企低庫存下對價格驅動強,同時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時間跨度28 d,送禮、宴請場景周期提升。另一方面,中秋成為今年業績“救命稻草”,部分次高端酒企費用可能加大。民生證券同樣認為,“雙節”備貨,旺季仍可期待。當下行業已進入“雙節”備貨季,面臨疫情多點散發和庫存偏高挑戰,白酒品牌正積極幫助經銷商解決資金周轉等現金流問題,預計隨著政策預期和效果的兌現,消費意愿將逐步增強,白酒將迎來傳統旺季。
酒業分析師肖竹青表示,餐飲和服務業消費場景受疫情影響的不確定性仍在,白酒行業的消費場景仍會受到沖擊;強者會更強,會進一步擠壓區域名酒和區域中小酒企的市場份額;白酒的創新營銷和圈層營銷將成為常態,更多酒企開始重視消費者意見領袖,從重視渠道大商到重視消費者意見領袖,是酒企品牌意識和消費意識的覺醒。
“大多數名酒已經完成了產品結構升級,銷售價格的持續上漲帶動了企業的業績與利潤增長,但是價格天花板也已經出現,絕大多數酒企今年上半年都在消化前期漲價勢能,白酒行業的結構升級速度也在放緩,開始比拼產業鏈效率,酒企間進入綜合實力競爭階段。”蔡學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