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新征
三年級上冊的“觀察”習作單元是統編教材安排的第一個習作單元,與普通閱讀單元的區別很明顯,它的組成板塊是: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單元習作。習作單元內容的安排都指向了習作專項能力的訓練,圍繞“觀察”這一主題,從文本中提取承載表達方法的材料,學習表達方法,遷移運用到后續的系列習作實踐之中,最大限度地達成習作教學目標。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觀察”是教師經常提起的教學內容,只是不夠精細也不講系統與科學。在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觀察”被列為習作單元的學習主題,教師就需要加強對觀察重要性的認識,明確在習作單元中觀察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一是明確“觀察”訓練的重要性。觀察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的背后是思維活動。因而觀察必然是學生在認識世界中獲取信息、獲得感知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習作時進行有效表達的基礎和前提。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總目標”的相關表述是——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展聯想和想象……“學段要求”的“表達與交流”和“梳理與探究”兩個實踐活動,都涉及觀察的表述。其中,第一學段有“觀察大自然,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積累活動經驗”;第二學段有“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第三學段有“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在其他內容中,也還有提及“觀察”的表述。這些表述說明,小學階段觀察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習觀察方法和培養觀察習慣。
二是重視“觀察”訓練的發展性。統編教材中,觀察訓練的安排是循序漸進的,呈現鮮明的發展性特點。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日記”算是為留心觀察學習做鋪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主題就是“觀察”;第七單元“我有一個想法”,繼續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在四年級,安排學生寫“觀察日記”,訓練學生連續觀察和表達的能力。在五年級,安排的習作“介紹一種事物”,要求學生觀察事物,寫出事物的特點。由此可見,統編教材安排的觀察訓練要求不斷提高。
習作單元的結構很獨特,各板塊之間聯系緊密,共同指向某項專門的習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調整教學順序,這就決定了習作單元適合開展單元整體教學。
一是有效重組單元內容。對習作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體,教學順序更加合理。在以觀察為主題的習作單元中,《搭船的鳥》和《我家的小狗》的觀察對象是動物,作者對動物的外形和動作都進行了仔細觀察,還加上了作者觀察時的想法,而“初試身手”要求學生觀察小蝸牛,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重組在一起,指導學生從中找到觀察動物的方法。《金色的草地》和《我愛故鄉的楊梅》的觀察對象是植物,觀察方法有區別。《金色的草地》一文采用的是連續觀察的方法,作者關注事物的變化,探究變化的原因。學生學習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一種植物的變化,開展小練筆活動。《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采用的是多角度、多感官觀察的方法,教師可以將課文與“初試身手”第二項對芒果的觀察組合起來開展訓練。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進入單元習作訓練,遷移運用相關的觀察方法,讓讀寫結合訓練落到實處。
二是努力創設教學情境。在習作單元的整體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真實、自然、和諧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觀察、表達。從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指向的觀察對象看,課文后面的練習題為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了重要抓手。比如,《搭船的鳥》有兩道課后習題,教師據此以“神秘的翠鳥”創設觀察情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翠鳥的外形和捕魚的動作。根據《金色的草地》課后第2題的內容,教師可以創設觀察情境——“多變的草地”,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仔細觀察草地“多變”的現象。《我愛故鄉的楊梅》的課后練習是填寫表格,教師可以據此創設觀察情境——“奇妙的楊梅”,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運用不同感官,開展一系列的觀察活動。
三是精心設計學習活動。從整體教學的觀念出發,教師教學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繽紛的世界”需要以單元任務為驅動,精心設計學生由觀察到表達的活動。整個教學可設計四項任務,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與實踐活動。任務一:“我眼中的可愛動物”。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搭船的鳥和淘氣的小狗”,抓住作者進行仔細觀察的對象,從中學習觀察方法,即留心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等,加上自己的感受,完成一次小練筆。任務二:“留心植物的變化”。教師引導學生探尋會變的草地里有什么秘密。學生需要在多方觀察的基礎上尋找具體原因,觀察變化是怎樣發生的;之后選擇身邊的一種植物進行觀察,找到其中的變化及其原因,進行一次“植物真會變”的小練筆。任務三:“愛不夠的水果”。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楊梅的方法,遷移運用到一種自己喜愛的水果的觀察中,記錄觀察所得,完成一篇以“美味水果”為主題的小練筆。任務四:“我眼中繽紛的世界”。教師引導學生確定觀察對象,選擇觀察方法,記錄觀察內容,尋找表達支架,完成習作表達。
總之,在以觀察為主題的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和勤加記錄的好習慣,在習作支架的幫助下完成有質量的觀察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