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玲,劉慧麗
1.上海坤茂環境工程有限公司;2.通標標準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
長期以來,工業廢水一直是全球廢水產生的主要原因。來自不同行業的工業廢水是水污染加劇的原因之一。通常,不同行業排放的廢水具有較高的生物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總固體、總溶解固體、鈉、鉀、鈣和鎂等金屬、總硬度、總磷酸鹽、硫酸鹽和氮。此外,溶解氧的含量通常低于正常范圍。重金屬也是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鉛、砷、銅、鋅、鉻、鎘、汞和鎳,是廢水中最常見的重金屬,對人類健康具有重大危害,對生態系統具有重大毒性。
脫硫廢水是一種新型的火力發電廠廢水,它是在國家加強大氣環境污染源控制后的新型產物。鍋爐煙氣濕法脫硫(石灰石/石膏法)過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其高濁度、高硬度,高含鹽量、污染物種類多,且不同電廠水質波動大。
印染廢水是指以加工棉、麻、化學纖維及其混紡產品、絲綢為主的印染、毛織染整及絲綢廠等排出的廢水。小型印染企業直接排放的廢水有機質濃度高、鹽度高,且有機物難以降解,已成為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難題。未經處理的排放會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混濁。
依據制漿造紙工藝以及紙種、所添加化學藥品的差異,產生的廢水也有很大不同。造紙工業廢水的特點是廢水排放量大,BOD高,廢水中纖維懸浮物多,而且含二價硫和帶色,并有硫醇類惡臭氣味。
染料生產廢水中含有酸、堿、鹽、鹵、烴、胺、硝基等物質和染料及其中間產物,部分還含有吡啶、氰、酚、聯苯胺和重金屬汞、鎘、鉻等。廢水成分比較復雜,有毒且難以處理。
由于食品加工廠生產食品的種類不同,食品工業廢水中的有害物質也不盡相同。但大多數食品加工污水中有很高的氮、磷元素以及各種微生物,包含致病微生物。廢水易腐敗發臭,并且隨著季節而變化。食品加工污水也多以有機物質為主,不含有毒物質,可以通過生物降解。
人們認為,農藥和化學工業產生的廢水中含有有毒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在處理工業廢水之前,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處理。未完全處理的生產廢水和來自農業地區的地表徑,流是農藥進入水生基質的主要途徑。
鋼鐵廠在不同的過程中,包括廢物轉移、冷卻和粉塵控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工藝完成后,產生的廢水含有不同的污染物,如苯酚、氨、氰化物、氯和其他幾種有毒物質。在污染物中,氰化物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成分,因為它對水生和人類生活具有致命的影響。這些廢水的處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干擾元素不同組合的影響,如硫氰酸鹽、氨、苯酚等。
苯酚是一種芳香族化合物,在各類廢水中大量存在。含酚廢水是當今世界上來源廣泛、水質危害嚴重的工業廢水。它是環境中水污染的重要來源。苯酚是一種很難降解的有機物質。當它們排入水體時,會對人類、動物和植物造成嚴重的傷害。酚類物質會損害人體神經系統,導致厭食癥和失眠。當河流中的苯酚含量過高時,會直接導致魚類和水生植物的死亡。用含酚量高的水灌溉作物會減少作物產量,甚至不收獲。
汞污染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其具有遠程移動性。其揮發性、彌散性的大氣特性,使汞有可能被運送到遠離源頭的地區,甚至在北極地區。它在自然環境中不會分解。因為甲基汞進入機體后很難排出。因此,人類處于食物鏈的頂端,汞污染的風險最高。
在眾多的工業廢水中,重金屬工業廢水是危害最大的。重金屬污染管理不力,已逐漸造成嚴重后果。一些流域和地區重金屬重大污染事件頻發,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以工業廢水為主要排放源的水生態系統中,重金屬離子的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重金屬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在人體中積累,對人體造成損害。鉛、汞、鎘、鉻、鋅和銅離子被認為是必須從廢水中去除的污染物。特別是鉛會加熱造血系統,導致貧血、腦病、肝炎等。由于廢水是疾病的主要來源,并阻礙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處理,以便將污染物降解成毒性較小的形式。
2011年,中國原鋼鐵企業排放的廢水達6.3億立方米。在稀土冶金行業,每生產一噸稀土氧化物或其他凈化化合物,產生的廢水約為60-100噸。其主要包括重金屬工業含氟、含硫廢水、稀土濕法冶金酸堿廢水、高濃度氨氮(NH3-N)廢水、貴金屬工業氰化廢水、電鍍廢水和有機氯化物廢水雖然數量相對較少,但也含有危害。
年我國大約要排出工業廢酸近百萬立方米,化工廠、化纖廠、金屬表面處理行業及電鍍行業等在其制酸和用酸的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酸性廢水。直接排放酸性廢水會腐蝕管道,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導致作物產量下降。
選礦具有許多懸浮的固態物質和有害物質,且種類繁多。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離子和選礦劑。重金屬離子包括銅、鋅、鉛、鎳、鋇、鎘、砷以及稀有元素。選礦過程中添加的浮選劑有:捕收劑、抑制劑、活性劑、硫化劑、發泡劑等。
隨著工業的發展,石油的使用量不斷增加。但各種技術和管理發展滯后等原因不完善,使得大量的石油進入水中,形成污染。含油廢水會影響人們日常的生活用水以及地下水,進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同時也會污染大氣層,危害空氣質量。影響作物的產量。
堿性廢水具有堿性強、濃度高、毒性大及生物法處理難度大的特點,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一些堿性廢水中含有有機堿或無機堿,具有很強的腐蝕性,需要經過適當的處理才能排放。
在過去幾年中,膜技術在廢水處理行業越來越流行,用于生產、家庭及工業淡水。根據膜的壓力梯度,膜技術可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納濾技術和反滲透技術是在膜過濾的主罩下,對半透膜施加高壓和剪切力的兩種技術。盡管超濾和反滲透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不同行業,但它們仍有一些局限性。如膜污染和小化學品的不滯留,限制了它們的使用。
納濾過程中,在5-35bar的工作壓力下,通過半透式納濾膜(通常孔徑為1-5nm),將低分子量溶質分離出來。納濾膜對污染物的分離,取決于顆粒大小的變化和電荷類型(離子污染物)。
納濾膜已成功應用于各種工業廢水的處理。在一項研究中,采用膜式納濾膜4040-TS80-TSF處理蠟染工業廢水。膜通量穩定,對廢水中所有染料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用AFC-40納濾膜處理含鋅工業廢水,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納濾膜也可以與其他技術相結合,以更有效地處理廢水。采用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處理乳業廢水。然而,滲透液中溶解固體含量高,使其無法被重復利用。因此,使用納濾膜處理膜生物反應器滲透液,以去除這些固體。膜生物反應器-納濾膜組合系統對COD的去除率為99.9%,對固體廢物的去除率為93.1%。
使用微藻進行廢水處理,是傳統處理技術的一種可持續且環保的替代方法。落在廢水表面的陽光,可以被微藻用來生長并同時去除污染物。微藻也可以在干燥環境和高鹽廢水中生長。此外,大約2千克的二氧化碳可以產生1千克的藻類生物量,由此提供了一個處理廢水并隔離二氧化碳的機會。廢水中的污染物被微藻吸收為營養物質,并被吸收用于生長。因此,微藻可以用作降低BOD和COD以及去除廢水中污染物的潛在藥劑。為此,可以使用來自工業、農產業、家庭、畜牧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廢水,這些廢水富含微藻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和微量營養物質。
利用微藻處理廢水被稱為藻核降解。使工業能夠以極低的化學物質用量處理廢水,并降低與傳統技術相關的能源成本。微藻可以用來去除廢水中的營養物質、重金屬、病原體、染料和更多的污染物。此外,它們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來降低BOD。微藻廢水處理的原理為采用滾道池和光生物反應器培養微藻。
微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生物催化的電化學系統,通常在缺氧的情況下,在產電微生物的幫助下,通過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將儲存在有機基質鍵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微生物燃料電池內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是葡萄糖、甘油、蘋果酸和硫作為底物。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有機分子通過催化還原分子的氧化充當微生物,尤其是細菌生長的基質。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電子,通過各種呼吸酶,導致產生化學能量梯度,進一步用于產生電能。
除了發電,微生物燃料電池還可以用來解決另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那就是廢水處理。在微生物燃料電池內部,細菌被用來催化底物的降解,并產生和維持當前的流動。因此,利用來自不同合成工業廢水中的有機物等污染物,作為細菌降解的基質,發電可以與廢水的處理相結合。此外,,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在廢水處理效率和發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微生物燃料電池具有顯著的污染物去除性能,COD去除率達到大于90%。
生物炭是一種多孔炭化材料,通過熱解或熱化學分解生物質,在缺氧的情況下產生。由于生物炭具有廣闊的表面積、大量的孔隙、含氧外官能團和經濟可行性,可有效用于去除各種有機和無機污染物。此外,生物炭可以利用有機肥、污水污泥和木質纖維素生物質等有機廢物作為基質制備,從而減少了制備過程中化學品的使用。來自污水污泥的生物炭富含礦物質,具有高孔隙度,含有所需的功能基團,并具有大量能夠吸附污染物的優點。污泥衍生生物炭的這些特性,使它們成為工業廢水有效處理的候選材料。生物炭通過各種機制去除污染物,如物理吸附、表面沉淀、靜電相互作用、孔隙填充、表面絡合和離子交換。被去除的吸附劑和污染物的物理化學特性的變化,歸因于不同的吸附機理。
與其他傳統過濾技術相比有許多優點。通過納濾,可以在不添加鈉離子的情況下,從硬質廢水中有效地去除鈣、鎂等金屬離子。因此,在軟化廢水時,納濾膜不需要添加額外的化學物質。在過去的50年里,其他處理技術都需要添加額外的化學物質。
與蒸餾不同,納濾膜不需要加熱和冷卻進料,從而有效減少了分離費用。此外,在分離納濾單元中的分子時,不需要磁力攪拌。綜上所提,納濾可滿足大進料量、濾液連續穩定出料速度的要求。因此,納濾膜可用于處理相當大的進料量、穩定的流量和高的去除效率。然而,由于納米孔徑的存在,納濾膜在工業上的應用受到限制。此外,納濾膜的污染、不帶電溶質的分離不足、滯留物的處理、膜壽命短以及對化學品的抵抗力低都與納濾有關。
與其他技術相比,微藻廢水處理有許多好處。微藻不僅有助于廢水處理,還能產生生物量,用作肥料、動物飼料、生物燃料生產的基質,并有更多的工業應用。此外,微藻廢水處理是一種低成本、環境友好的方法,用于去除有毒污染物和回收有價金屬。然而,微藻廢水處理也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對大片土地的要求、環境和工作條件對處理效率的影響、從處理過的廢水中分離微藻生物量等,限制了它們的大規模應用。廢水的特性也會影響藻類的生長。例如,幾種微藻對氨水有毒,氨水可能存在于工業廢水的高濃度中。除非將廢水的pH值校準到適當的范圍,否則微藻無法在廢水上高效生長。有時,氮和磷的水平,可能不足以支持微藻的生長,從而降低總生物量,說明處理過程在長期內不可行。
微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很有前途、同時產生電能的廢水處理技術。但這項技術的主要缺點是價格昂貴。使用昂貴的電極作為陰極和陽極,降低了其用于工業廢水處理的可行性。然而,微生物燃料電池發電,可以降低其運營費用。此外,處理后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泥數量非常少。低功率密度、活化、濃度、歐姆損耗等其他挑戰,限制了它們的大規模應用。
盡管在去除廢水中的各種污染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但控制生物炭吸附過程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如與廢水處理中生物炭的大規模商業化相關的一些問題,包括生產成本增加、穩定性降低、嵌入材料的浸出、復雜的改性方法等。
利用新技術處理工業廢水,是當前廢水處理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新技術的開發和實施,將解決由于工業廢水中排放污染物而導致的飲用水短缺和安全、環境威脅、社區擴大導致的人口增加、城市化和衛生等關鍵問題。作為一項挑戰,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學者和工業研發部門都在關注一些新技術,以克服這些限制。
納濾膜、微藻廢水處理、微生物燃料電池、生物炭等新方法的應用,有望成為一種極具前景的、高效、省時、節能、環保、廉價的工業廢水凈化技術。然而,對于納濾技術中納米材料的使用,需要計算機數字監測方法,能夠建議、預測和測量水中有限數量的納米粒子。此外,采用納濾膜、微藻廢水處理、微生物燃料電池、生物炭技術等新技術處理工業廢水污染物已成為一種趨勢。
然而,在工業廢水處理研究領域,正日漸需要新技術通過消除毒素和相關的污染,改善工業廢水的質量。這也要求未來研究工業廢水處理的新方法,具有經濟有效、生態友好、大規模工業生產和易商業化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