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陽林峰,白蓮,楊浩智
某科研院所作為我國核科技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是我國核科技的發祥地。七十余年來,該科研院所始終定位于服務國家戰略,從奠定我國核科學技術學科體系、培養首批核科技骨干,到主導建成“一堆一器”、支撐攻關“兩彈一艇”并派生援建十余個科研院所,再到開拓引領核物理、放射化學、同位素、特種材料、快堆、核安全、分離嬗變等領域發展,為我國核科技事業的戰略謀劃和創建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該科研院所的發展環境面臨挑戰,因此應充分承接國家發展規劃、中核集團公司新時代發展戰略和“十四五”綜合發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三新一高”要求,以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戰略、支持一流集團建設、引領核科技和產業發展為宗旨,高站位、高起點、高質量謀劃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
戰略規劃工作是一項全局性工作,必須堅持全球視野和運用系統思維,全面分析國際、國內發展環境和自身發展條件。因此,某科研院所在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中,第一個需要分析和回答的問題,就是當前核工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自身所面臨的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核工業作為國家安全重要基石,地位和作用更為凸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并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作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為此,國家相繼推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等一系列科技創新配套措施,先后印發《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等眾多指導意見。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核能發展和核技術應用迎來新的重大機遇。
深入分析國際、國內環境,當前核工業迎來了“兩彈一艇”以來又一個重要發展機遇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某科研院所以中國實驗快堆、中國先進研究堆、核燃料后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北京放射性核素裝置為代表的大科學平臺和裝置相繼建成投運,院所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在重要發展機遇期,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該科研院所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重點體現在:一是部分核心關鍵技術尚未完全掌握,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二是現有基地土地資源趨于飽和,未來發展空間不夠;三是核技術應用等相關產業未形成規模,自我造血功能不強;四是領軍人才和核心人才培養、儲備不夠,人力資源結構不盡合理。
戰略規劃工作是一項長遠性的工作,必須貫通歷史、現在、未來和運用對標方法,結合發展環境分析,找準發展定位、明晰發展目標、明確發展原則。因此,某科研院所在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中,第二個需要梳理和回答的問題,就是當前院所發展承擔的國家使命和歷史方位以及怎樣發展。
自建院以來,某科研院所在國家核科技發展戰略中長期從事著基礎性、前瞻性、先導性為主的核科學技術研究,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反應堆工程技術、加速器技術、核電子與探測技術、同位素技術、輻射防護技術和放射性計量等八大學科,是國內核學科種類最為齊全、研究領域最為廣泛的綜合性科研院所。
“十三五”以來,該科研院所承擔著眾多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任務,并逐步向型號任務研發設計轉型。在規劃編制中,該科研院所通過深入論證,在國家批復的基礎性、綜合性核科技研究基地基礎上,與時俱進,高站位確立了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核科技發展策源地和基礎性、前瞻性、先導性、工程性核科研綜合基地的發展愿景。
黨的十九大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確立了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中核集團公司于2019年確定了“建設先進核科技工業體系、打造世界一流核工業集團、推動建成核工業強國”的新時代“三位一體”奮斗目標。
某科研院所在規劃編制前期,圍繞其主要研究領域和技術方向與國際一流科研院所進行了多維度的對標分析,“十三五”末該科研院所總體水平仍處于跟跑和并跑并存階段,為科學判斷“十四五”時期為其強基蓄勢階段提供了重要支撐依據。為此,該科研院所全面對照國家規劃綱要、中核集團公司“三位一體”奮斗目標和“十四五”綜合發展規劃目標,高起點提出了“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國家核科技發展策源地和基礎性、前瞻性、先導性、工程性核科研綜合基地,實現以跟跑、并跑為主,少數領跑的階段性目標。
(1)子宮內膜息肉病理基礎與造影表現。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陰道異常出血的常見原因,也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子宮局部病變。子宮內膜息肉為位于子宮內膜底層出現的局限性增生,向宮腔突出,有長短不同的蒂,其內有血管。病理檢查證明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厚壁血管、內膜腺體和致密纖維組織3種物質的混合物,屬于少血供病變。彩色多普勒檢查時,子宮內膜息肉在某些時候和黏膜下肌瘤及其他病變難以鑒別。本研究中的7例子宮內膜息肉造影劑消退和增強相比子宮肌層晚,同時分布稀疏、不均勻,比肌層增強強度略低,反映了子宮內膜息肉少血供的特點。
在明晰發展目標后,某科研院所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以推動發展目標為指針來確定發展原則。即堅持服務國家意志,全力以赴推進國家重大任務;堅持高舉創新驅動,大幅提升核科技攻關能力;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謀劃未來空間拓展;堅持人才提振事業,全力建設核科技人才高地;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釋放創新活力。
戰略規劃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作,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依據確定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原則,統籌謀劃各領域重點任務。因此,某科研院所在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中,第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根據確定的發展目標科學謀劃、策劃各領域重點任務。
服務國家意志是某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使命。在“十四五”時期,該科研院所將始終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在特種材料、特種動力、核安全和核基礎等領域進一步夯實和提升戰略核心能力。
高舉創新驅動是某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在“十四五”時期,該科研院所將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依托自身學科和技術優勢,在先進核能、核燃料后處理、核技術應用等領域繼續發力。先進核能方面,重點推進一體化快堆、小型鉛基快堆、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新型先進燃料和材料等方向技術攻關;在核燃料后處理方面,重點推進先進后處理工藝、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新技術、核設施退役關鍵技術等方向技術攻關;在核技術應用方面,重點推進加速器型譜化發展、掌握多種重要同位素和核藥生產技術、研發多個核安保和核醫療裝備。
此外,在優化該院所傳統八大學科基礎上,建強核燃料循環學科,新建新能源與新材料學科,超前部署一批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攻關,持續強化基礎研究,推動原始創新。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某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必答題。在“十四五”時期,該科研院所將始終堅持體系效能型發展模式,充分結合近、中、遠期需求以最小化投資模式推動基地能力建設。北京總部基地,一方面持續推進中國實驗快堆、中國先進研究堆等大型平臺穩定運行以及完善專用設施研發能力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支撐近、中期科研任務需求;另一方面,重點圍繞核工程設計研究、系統工程和數字化轉型示范等打造長陽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京外基地,重點布局近期急需的專用設施以及支撐中、遠期發展的大科學平臺和裝置,“十四五”末初步具備任務承接能力。
健強核產業是某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補充。在“十四五”時期,該科研院所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一方面重點圍繞核心原料國產化、特種裝備和儀器儀表規模化,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科技創新優勢能力,持續打造三大產業集群。
做大堆化工程服務產業集群。在反應堆領域,依托遼源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示范工程建設,繼續做好經濟性提升和系列化設計;在放化領域,深度參與核燃料后處理產業鏈,加快布局相關設施運行服務業務;在輻照服務領域,進一步強化燃料和材料輻照性能考驗分析能力,穩步提升技術服務業務規模。
做優核技術新興和特色產業集群。在傳統和新型裝備領域,鞏固并不斷擴大TES水泥固化線、放射性運輸容器等拳頭產品產業規模,推動智能機器人、耐輻照芯片等產業化項目落地;在計量測試領域,布局計量測試機動服務小隊,建設計量測試云服務平臺,不斷擴大計量測試業務規模;在同位素領域,開展無載體镥-177、碘-123愛克妥昔單抗研發和無載體碘-131-MIBG非臨床前研究。
“十四五”末,力爭核產業收入較“十三五”翻一翻,進一步反哺院所科技創新能力。
人才提振事業是某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十四五”時期,該科研院所將全面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技創新任務帶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學科及人才優勢承攬科技創新任務”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院,培養造就一支適應核科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人才隊伍。一方面強化自主培育,實施院士后備人才“一人一策”個性化培養,加強院首席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選拔培養,制定實施加強新時代青年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條措施,繼續開展“精英揚帆”科技人才赴海外研修以及選拔優秀青年專家赴國際組織機構任職,持續加大研究生培養力度,采用“訂單班”等多種模式、多渠道補齊高端技能人員短板;另一方面大力引進國際一流人才,緊抓全球人才流動新機遇,實施更加開放、更加精準的人才引進措施,在核物理、反應堆工程、放射化學等基礎前沿領域,匹配市場化薪酬、科研綠色通道等量身定制條件,引進具有全球視野、國際水平以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全面深化改革是某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的直接動力。在“十四五”時期,該科研院所將全面落實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重點推進科技創新體系、運行機制等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釋放創新活力。一是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理清業務主線,將原有九個研究所優化重組為六個主體所,打造“研、設、產”一體化創新體系;成立戰略咨詢委員會和戰略研究中心,常態化開展戰略研究和重大項目論證;大膽探索建立“基礎研究特區”和“軍令狀”“揭榜掛帥”“包干制”等新型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建立全鏈條科技成果管理體系。二是構建責權統一的院所管理機制,優化院所兩級管理和健全院所考核制度,實施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動“二級法人制”落實,充分調動各級積極性和改革創新活力。三是改革運行機制體制,整合綜合計劃和財務預算,發揮全面預算引領作用;優化財務組織機構,打造財務監督與授權服務有機結合的財務管理體系;推動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全面項目管理體系,實現科研、生產、固投、產業、設施運行等全部業務精細化管理。同時,某科研院所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對其他各領域重點任務以及規劃目標實現的保障措施均進行了整體謀劃。堅持采用定量的方法將發展目標合理細分到重大任務、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成果產出、經濟發展指標、管理能力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安全環保風險等七大方面,形成體系化的發展指標體系和重點任務清單,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戰略規劃工作是一個全局性、長遠性、系統性工作。某科研院所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全球視野來分析發展環境,以貫通歷史、現在、未來和對標的方法來確定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以系統工程理念來謀劃、策劃各領域重點任務。該科研院所“十四五”綜合發展規劃已通過中核集團公司總經理辦公會審議并發布,謀劃的重點任務基本納入國家部委、中核集團公司等上位規劃,策劃的部分重點任務項目建議書業已完成報送。
感謝各級領導對“十四五”工作的悉心指導和各位核科技工作者在編制過程中對專業技術領域的建言獻策。
相關鏈接
核科學發展特點:一是深入探索物質深層次結構,另一是各種核技術(如、核能、加速器、同位素與核輻照等)得到廣泛應用。核科學技術研究是核事業生存與發展的先導和基礎,更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三大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核科學技術已形成幾十個分支學科。本報告重點研究發展較為成熟、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且反映國內外核科技水平的若干分支學科。核科學由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交叉形成的核科學技術始于20世紀前半葉,它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標志。